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論墨子的君子觀

          Ai高考 · 古代歷史
          2022-11-11
          更三高考院校庫

          作者簡介:

          達流,本名陳偉,曾出版《與文化共舞》、《永恒的困擾》等專著,關于墨學,出版有《墨子:兼愛人生》(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多次再版,盜版無數(shù))、《墨子清淡》(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4月版)、《墨子的人生哲學》(臺灣楊智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初版,四次再版)、《墨子智慧心解》(中國城市出版社,2008年1月版)?,F(xiàn)為國學應用管理、企業(yè)招投標管理培訓師。

          本文提要:

          以人格平等為確認君子的前提,這是墨子君子觀的思想基礎,也是其思想體系中最具人民性的特征之一。

          墨子人民性的君子觀來源于其個人和集團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環(huán)境。

          儒家塑造出的是謙謙君子,墨家塑造出的是威武君子。

          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存在著兩種相異的君子:一是儒家所推崇的謙謙君子,他們流行于社會的中上階層,更多地為讀書人所向往所追求;一是墨家所推崇的威武君子,他們流行于社會的中下階層,更多地為勞動者所向往所追求。

          身體力行是成為君子的必備條件。

          君子只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才能破出陳規(guī),才能打破僵化保守,與時俱進,有所作為。

          今天我們已長期處在和平時代,人們?nèi)菀椎司拥挠⑽鋬?nèi)涵,民族性格中漸次失去陽剛之氣,這時正是需要灌注英雄主義氣慨的時候。

          一、孔墨對立的君子觀

          君子,是中國古文化理想人格的象征,是對一個人做人成功與否的核心價值判斷,在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延綿恒久的影響,君子意識應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仍有巨大生命力的主要特質(zhì)之一。

          歷朝歷代關于君子的論說可謂汗牛充棟,既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樣鏗鏘有力的聲音,也有“君子不奪人之愛,君子不掠人之美”這樣的溫婉之語?,F(xiàn)代新文化運動中的大師們,如魯迅、陳獨秀、蔡元培、胡適等,都對傳統(tǒng)道德和人格模式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和顛覆,但君子所具有的正面性和正義感卻從來未曾被懷疑過。

          如今的現(xiàn)世生活,我們對道貌岸然、裝腔作勢、趨炎附勢、虛情假意的某些人不屑,會罵他是“偽君子”,也就是假裝的君子,真正的小人,我們依然保持著對君子本身所蘊含的美好品格的向往和推崇。

          中國文化中,無論有多少以君子為表征的人格模式,但影響力都無法與儒家的君子觀相提并論,就和它在中國歷史上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正統(tǒng)地位一樣,儒家的君子之道潛移默化地影響甚或制約了中國人的人格形成,展現(xiàn)出鮮明的儒家色彩的性格特征。

          孔孟關于君子有一些閃耀著光輝的思想,如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頗有陽剛之氣(有學者曾指出孟子的這一思想是受到了墨子思想的影響)。但儒家文化更多地是將中國人的人格形象朔造成溫、良、恭、謙、讓式的模式:守舊復古,不敢冒險,恭謙多禮,述而不作,清高自傲,自以為是,輕言細語,小心翼翼,輕視體力勞動,看不起下層人民,等等等等。

          不是嗎?只要一提起“君子”一詞,在你頭腦里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會有哪一句關于君子的成語首先跳出腦海?哪些詞語使用頻率最高?

          我想無非是“正人君子,謙謙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動嘴不動手”等等。

          人的第一反應是最準確、最客觀的,它準確而客觀地說明了儒家文化視野中的君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格形態(tài)。

          這類君子,不僅在古時候是讀書人成長、成才、成功的標準;在今天,仍是許多人潛意識里的人格形象。捫心自問,在你、我、他身上,是不是同樣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孫詒讓《墨學通論》說:“春秋之后,道術紛歧,倡異說以名家者十余,然惟儒墨為最盛,其相非亦最甚?!比迥喾窍嘧笾幎喽啵诱摼褪且焕?。

          君子的標準是什么其實是一個次要的問題,首要的分歧是:誰能做君子?

          孔儒將人劃分為三六九等,將君子限制在士大夫以上的階層??鬃诱f:“唯女人與小人難養(yǎng)也”。在他眼里,婦人與下等人是不配做君子的。關于君子的討論無論有多少真知灼見、錦繡華章,與那些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力者”,與那些水里來泥里去的手工匠人,與紡線織布、燒火做飯、生兒育女的婦人,根本就沒有關系。

          墨子完全不能同意孔子的觀點,他以兼愛為指導思想,將最廣大的下等人群,也就是普通老百姓納入君子的范疇,認為他們有資格有條件做君子。他在《法儀》里說:

          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

          意思是說,無論是高貴還是低賤,無論是大臣還是匠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有上天賦予的平等做人的權利,自然,他們都可以修養(yǎng)自己的身心,能夠具有高尚的靈魂和高貴的品德,成為人人敬仰的君子。以人格平等為確認君子的前提,這是墨子君子觀的思想基礎,也是其思想體系中最具人民性的特征之一。

          墨子人民性的君子觀來源于其個人和集團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環(huán)境。

          首先,墨子出身貧賤,墨家集團成員也是由社會底層人民構成的。

          范文瀾《中國通史》認為:“墨子的學說,流行在庶民群中。墨家如跌鼻、索盧參、田系、彭輕生、苦獲等人,大概也象耕柱子一樣,出身下層庶民?!边@些“下層庶民”眼中的君子,自然不會是峨冠博帶之徒,他們能夠體會到下等人身上蘊涵的豐富的君子內(nèi)涵。

          楚國的大臣穆賀就直言墨子的話是“賤人所言”。他的弟子們跟著他也沒有侈奢的日子過,生活上是“度身而衣,量腹而食”(《呂氏春秋。高義》),余錢要上交墨家集團公用,平常也不象孔子的弟子們那樣以欣賞歌舞為樂。莊子在《天下》編里,替墨子做了個廣告,他介紹說,“墨子獨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無槨”,就是說墨家的人在世時不享受音樂,死后不長期服喪,棺材也很簡陋。

          其次,墨家集團親身參加生產(chǎn)勞動,他們的知識結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們比儒家有更全面客觀的君子觀。邢兆良《墨子評傳》說:“與孔子不同,墨子很重視被孔子鄙視為小人之學的稼圃之類的知識”,“他以農(nóng)、工、生產(chǎn)、生活實踐作為自己知識的對象,每每以耕織工匠之事作比喻,論證他的各種觀點。” 想想看,能跟著墨子這樣干的勞力者們,能單單將聞韶樂不知肉味的士大夫們捧為君子而作賤自己嗎?

          那么,墨子的君子觀究竟是什么樣?

          二、墨子君子觀之一:英勇尚武

          如果說儒家塑造出的是謙謙君子,那么墨家塑造出的則是威武君子。

          陸賈《新語·思務》中說:"墨子之門多勇士",這是知人之論,點出了墨子的君子之道或者其理想人格是崇尚勇武的,墨子對君子作了簡明概括,第一句就是:

          君子作戰(zhàn)雖有陣勢,但以勇敢為本。

          墨子眼中的君子,首先就是要勇敢,這是英雄主義和俠士精神的象征。

          在《經(jīng)上》里,他直接給“勇”和“任”下了一個定義:

          勇,志之所以敢也。

          任,士損已而益所為也。

          勇,就是意志之所以敢于作為的原因。任,就是士人寧損傷自身,也要有益于所從事的事業(yè)。勇敢,任俠,成為中國民族所推崇的做人品格,與墨子的倡導是不無關系的。

          《淮南子·泰族訓》記錄了墨家集團的英勇行為:“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边@段話雖廖廖數(shù)句,但相當有份量,是墨子英勇尚武的君子之道在其弟子們身上的生動展現(xiàn)。赴火蹈刃,不用解釋了,一目了然,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刀山敢上,火海敢闖。何為“死不旋踵”呢?就是寧肯正面迎敵而死,也絕不調(diào)轉腳跟逃跑。我們常說做男人要有血性,就是指的這樣一股英雄氣。

          魯迅的評說一針見血:“孔子之徒為儒,墨子之徒為俠?!辈⑦M一步分析說:“‘儒者,柔也’,當然不會有危險的。惟俠老實,所以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為終極的目的?!保ā度e集。流氓的變遷》)就是說墨家集團的后來者,大都力戰(zhàn)而亡,這也是墨者消亡的原因之一。馮友蘭先生獨具慧眼地指出,關羽和岳飛都不足于在中國擔當“武圣人”的稱號,“與孔子抗衡之武圣人之稱,實則惟墨子足以當之?!保T友蘭《中國哲學史。原儒墨補》)

          在墨家集團里有獨特的巨子制,墨家“以巨子為圣人,皆愿為之尸”(《莊子。天下》),巨子由作戰(zhàn)最為勇敢、品德最為賢良的人擔任,具有號令一切、生殺予奪的大權,且得到集團成員的衷心擁戴,大概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部隊里的司令員吧。先后擔任過巨子的有禽滑厘、孟勝、田襄子、腹醇等墨家里的英勇賢德之士。

          墨家巨子孟勝曾在荊替陽城君守城,為信守承諾,率領183位勇士慷慨赴死的壯烈之舉,可謂驚天地、泣鬼神,讀來令人蕩氣回腸。此事為《呂氏春秋。上德》所載。

          墨家巨子孟勝,善荊之陽城君,陽城君令守于國,毀璜以為符,約曰:“符合聽之?!鼻G王薨,群臣攻吳起,兵于喪所,陽城君與焉。荊罪之,陽城君走。荊收其國。

          怎么辦呢?孟勝與陽城君是約定好了的,必須兩塊璜相合才能聽從其令,現(xiàn)在陽城君下落不明,不見信物,楚國派兵圍困,要收回陽城君的封國,能答應嗎?

          孟勝說:“我受陽城君委托,替他守城,和他訂有盟約,可現(xiàn)在沒有見到符節(jié)憑證,又寡不敵眾,只有拼死守城一條路了?!爆F(xiàn)在見不到符而又被團團包圍,堅守不住了,只能力戰(zhàn)而死。

          孟勝的副手徐弱勸他說:“我們的死如果有益于陽城君,死也值得。現(xiàn)在我們的死對陽城君沒有益處,反而使墨者的事業(yè)后繼無人,這是不可行的?!?br />
          徐弱仍豪俠之士,對守信而死,何足懼哉!但是從墨家的利益著想,他擔心與城共存亡的決心會使墨家全軍覆滅。

          孟勝考慮得不一樣,他已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誓與守城共存亡,他說:

          “你說得不對,我與陽城君之間,不是老師也是朋友,不是朋友也算僚臣。今天我們?nèi)舨粦?zhàn)死,便是失了信義。從此后,無論是求嚴師,求賢友,還是求良臣,都不會有人再相信我們墨家了?!?br />
          就徐弱關心的墨家后續(xù)事業(yè)問題,孟勝其實已有打算,他說:

          “你放心好了。我們?yōu)榱x而死,自會有行奉墨者的義士繼承我們的事業(yè)。我會將巨子的職位傳給宋國的田襄子,田襄子你知道嗎?他可是一個賢良有為的人士,何必擔心我們墨家會絕世呵!”

          徐弱聽言甚為感動,說:“就按先生您的教導辦,請讓我第一個去死為大家開路吧?!闭f罷,在孟勝前刎頸自盡。

          隨后,巨子孟勝率183名墨家兵士全部戰(zhàn)死在城內(nèi)。

          重義輕生,大義凜然,慷慨赴死,是墨家以其艱苦卓絕的努力實踐著的君子理念。這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俠士精神緊密相連,所以墨家也被稱之為“墨俠”,一直以來,這種精神氣質(zhì)延綿不絕,沉潛于中國人的心靈深處,在民間有巨大的情感感召力。

          在司馬遷作《史記》時,因正宗墨家已瀕于滅絕,司馬氏對墨子事跡已不勝了然,故未能給墨子作傳。但司馬遷在《史記》“游俠列傳”里歸納俠士的特征時說:“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這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或許司馬遷并不清楚在漢朝已蔚然成風的游俠精神源自墨家,但他的精彩描述無異于是對墨者英勇行為的高度概括。

          在《三國》、《水滸》里面,有眾多的俠肝義膽的故事,已不需多言。我們當代人熟知的抗日戰(zhàn)爭中“狼牙山五壯士”、上海保衛(wèi)戰(zhàn)中“五百壯士”的故事,與孟勝的恪盡職守,舍生取義,英勇無畏,不也是一脈相傳嗎?

          由是觀之,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存在著兩種相異的君子,一是儒家所推崇的謙謙君子,他們流行于社會的中上階層,更多地為讀書人所向往所追求;一是墨家所推崇的威武君子,他們流行于社會的中下階層,更多地為勞動者所向往所追求。盡管墨家作為一個學派在漢后逐漸消亡,但英勇尚武的君子觀卻在民間保留了下來,并不斷得到豐富發(fā)展,尤其是在民族面臨危難之際,對其精神底蘊的需求就更顯迫切,成為滋潤、養(yǎng)育中國人人格意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威武君子并不是只有在戰(zhàn)爭與困苦之中才顯現(xiàn)其價值的。今天我們已長期處在和平時代,人們?nèi)菀椎司拥挠⑽鋬?nèi)涵,民族性格中漸次失去陽剛之氣,這時正是需要灌注英雄主義氣慨的時候。

          譬如說,國人對中國足球隊的不滿由來已久,并不是要求中國足球隊場場贏球,而是多數(shù)情況下,球迷在場上看不到勇往直前、舍命一拼的英雄氣。球迷希望的是輸球不能輸人,輸球也要輸?shù)棉Z轟烈烈,輸?shù)米寣κ帜懞?,輸?shù)孟笠粋€有血性的好男兒。若能做到這一點,即使輸球了,依然會贏得對手的尊重和球迷的喜愛。

          當今,儒風昌盛,做一個謙謙君子更是不可避免地成為社會的主導傾向。我只想說,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僅意味著要培養(yǎng)自己的斯文儒雅,還需要培養(yǎng)我們的威武氣慨。若如此,對個人,對社會,都善莫大焉!

          三、墨子君子觀之二:身體力行

          君子除了英勇威武,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身體力行,力行是墨子非??粗氐膫€人品行修養(yǎng),是成為君子的必備條件。他一再強調(diào)做人既要“志強”,又要“力事”,也就是要親歷親為的參與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他在《修身》里說:“君子勤奮于事”,他還說:

          美名不能輕易形成,聲譽不能取巧建立,君子是身體力行地表現(xiàn)自己品德的人。

          在他看來,一個人,思想、主張固然重要,但身體力行的去實踐自己的思想主張是更為重要的,只說不做,或言行不一,不是君子所為。

          墨子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力行君子,這也是他與先秦諸子最大的一個差別。他完全有理由有條件過安逸舒適的生活,憑他的一身本事,無論是治國之策、精妙的手工技藝,還是獨一無二的守城之術,都是各諸侯國力邀的大人物。他不象孔孟老莊一樣,開壇講學、出謀劃策還可以,自己動手干實事不行,所以墨子的受歡迎程度應在其它諸子之上。他只是出出主意、講講道理,將他的本事傳授給旁人,也是能混得不錯的。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力戒清談,不僅做到了苦干實干加巧干,而且其忍苦精神,為世人所嘆服,已非一般的身先士卒、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等詞語可以形容。莊子在《天下》里說墨家“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薄按箪病保褪翘量?。以莊子看來,墨子事事身體力行,做得太過份了,“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是呵,你墨子能夠做到,可別人能做得到嗎?

          以常人之心觀之,莊子所言不是沒有道理的。可墨子知道,要想實現(xiàn)兼愛天下、兼利萬民的理想,自己不能身體力行的去做,是不可能服人的;自己不樹立一個標桿,弟子們就沒有一個遵循的標準。在“止楚攻宋”的過程中,墨子狂奔十晝夜,腳上起了泡,用粗布裹上繼續(xù)走,一刻也不敢耽誤,不這樣,就不能阻止楚國的暴行呵!

          從這里我又想到了中國人的另一個特性:“志強”勝于“力行”,或者說空想多于實干,務虛多于務實。空談家多,實干家少。許多人有宏偉的抱負,有遠大的理想,想起來令人振奮,說起來令人激動,但終究未能成事,究其原因,除了有時有自身不可左右的因素外,自己不能做到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是最重要的內(nèi)因。

          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中熏陶出來的讀書人,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識“之乎者也”,不分五谷雜糧,更說不上親歷親為地去從事生產(chǎn)勞動和科學實驗了。這已成為舊文人迂腐可笑的標志性形象。魯迅在《阿Q正傳》就諷刺過這樣的人,每當阿Q犯了事,有人追著要打他時,他總是一邊趕緊用雙手護著頭,一邊連連地說:“君子動口不動手”。為什么君子不能動手呢?這仍是儒家君子觀的體現(xiàn),孔子說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勞心者是屬于君子之列的,怎么能做勞力者們才能干的實事呢!

          力行君子的缺乏在新的世紀仍是一個社會性的憂慮。若干年前,我看過一篇報道,說中日兩國青少年學生進行意志力的訓練比賽,看誰更能吃苦耐勞,結果讓人失望,中國孩子綜合素質(zhì)得分明顯低于日本孩子,有的甚至在行軍途中把行李仍掉,或是偷偷搭乘便車等等。

          獨生子女一代成長起來后,這個問題更加嚴峻,尤其是城市長大的孩子,家庭條件優(yōu)越,小小年紀成了幾代長輩包圍中的“小皇帝”。從一出生,一舉一動就在爺爺奶奶、保姆阿姨的嚴密監(jiān)視下,長大后明顯不適應社會,有許多青年人害怕進入社會,逃避現(xiàn)實,沉湎在網(wǎng)絡構筑的虛擬世界里不能自拔,這或許正是這些年網(wǎng)絡游戲火爆一時的原因之一吧。如今“網(wǎng)絡防沉謎系統(tǒng)”是一個由政府出面大力推廣的軟件,所有的網(wǎng)吧都要安裝,這一推廣活動本身,就是我們時代的一個悲哀!

          所以,現(xiàn)在應大力提倡做力行君子:不怕吃苦,勇于做事,說到做到,敢于承擔責任。

          身體力行地去做事后就會怎么樣呢?墨子告訴我們,這樣的人,他的“力量日益強盛,抱負日益遠大,莊敬的品行日益完善?!弊龅搅诉@些,這個人的力量就會非常強大,志向更加高遠,品德操守就會趨于完美??纯?,這樣的君子該多有魅力呵!

          三、墨子君子觀之三:開拓創(chuàng)新

          我曾見過有些愛讀書的人,博聞強記,讓人嘆服。我一個朋友將《全唐詩》通讀了三遍,說起歷朝歷代的典故,如數(shù)家珍;平日說話,名言警句不離口,可問他研究文化有什么心得,有什么自己獨立的見解,他卻茫然,說“君子述而不作”是他尊奉的信條。這其實是對自己創(chuàng)新能力低下的自我解脫,掩飾不了“書呆子”的本來面目。

          戰(zhàn)國時代,儒家“君子述而不作”之論已頗有市場,應該說,當時墨子就已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學說所可能帶來的巨大的心理墮性,將會對我們民族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極其負面的影響,他在《耕柱》里,明確地表示對“君子述而不作”論的反對。他說:

          人之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已有善者則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嵋詾楣胖普邉t?之,今之善者則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墨子認為,既述且作,才是真君子。因為只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才能破出陳規(guī),才能打破僵化保守,才能與時俱進,有所作為。

          在《非儒》里,墨子對儒家的守舊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批判。

          儒者認為,君子必須說古話穿古衣才能成仁。

          對此,墨子反駁道:

          “所謂古話古衣,在當時都是新的。而古人說它穿它,難道古人都不是君子嗎?必須穿不是君子的衣服,說不是君子的話,而后才為仁嗎?”

          儒者又認為,君子只遵循前人做的而不創(chuàng)新。

          墨子引用大量歷史事實,繼續(xù)給予強有力的辯駁:

          “古時后羿制造了弓,季??圃熗思祝?芍僦圃熗順擔?紗怪圃熗舜?<熱蝗绱耍?敲唇裉斕男??、級嫟、车工、木工峨H薔?櫻?訓籃篝?、??⑥芍?、羌啘蠠彡J閃誦∪瞬懷桑?rdquo;

          在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的時候,有的人一籌莫展,束手無策;有的人則總有新思路新方法,能打破常規(guī),能找到出路,能打開局面,讓人在艱難困苦中看到勝利的曙光。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科技、人文領域,都是同理。

          可惜墨子的思想被人為的扼殺了,變革創(chuàng)新,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在君子之道的范疇之內(nèi),“述而不作”成為封建時代主流階層遵從的君子標準。

          在人文領域,從漢“罷出百家,獨尊儒術”后,思想文化界再也沒出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那樣一個“百家爭鳴”的鮮活時代,再也沒有出現(xiàn)真正根植于本土的原創(chuàng)性思想大師,歷代文人墨客,皓首窮經(jīng),考據(jù)訓詁;一代又一代的蒙童學子,一遍又一遍地抄錄背誦“孔子曰”。人的冒險意識和創(chuàng)造天性被徹底壓制,直到二十世紀初,這種局面才開始得到改變。

          在科技領域,境況更令人心痛。文人畢竟還能入仕拜相,有一個出路,科技人才則幾乎沒有用武之地。現(xiàn)在公認有極高科學價值,代表先秦時代中國科技水平的經(jīng)典著作《墨經(jīng)》,兩千年來,一直被束之高閣,少有人問津,以至錯漏之處甚多,現(xiàn)在讀起來仍十分費力。

          當年魯班(即公輸盤,《文選。西都賦》注云:“魯班,一云公輸子,魯哀公時巧人。”)與墨子同處一個時代,兩人相交甚深,盡管魯班思想認識水平有限,但在科學技藝上,兩人相互唱和,相互促進,也稱得上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段佳話。與同時代的古希臘、古埃及科技文明相比,墨翟、公輸二人所具有的水平完全不處下風。若象他們這樣的創(chuàng)造君子得到尊崇,中國歷史上杰出的科技人才斷不至于廖若晨星,一定會層出不窮地涌現(xiàn)出大批的科學家、發(fā)明家和工藝師。

          我小時候在農(nóng)村長大,很喜歡看木匠師傅做家俱,師傅們手里拿著一些制作工具,大人告訴說這是二千年前的魯班師傅發(fā)明的,心里對魯班充滿了崇敬??捎幸粋€問題一直環(huán)繞在我腦海里,不得其解:為什么后來沒有出一個比魯班更厲害的木匠呢?

          現(xiàn)在我知道了答案。不是中國人不夠聰明,而是我們從來就只把魯班當作一個木匠,而未把他當作一個君子。

          在墨子的君子薄上,哪些人是沒有席位的呢?那就是見義不勇為的“膽小鬼”,只說不練的“假把式”,述而不作的“迂腐人”。墨子眼中的君子是英勇無畏的戰(zhàn)士,是身體力行的實干家,是善于創(chuàng)新的發(fā)明家。他們主持公道,俠肝義膽,光明磊落,正氣凜然,吃苦耐勞,務實肯干,心靈手巧,創(chuàng)造有為。他們是中國社會前進的中流砥柱!

          2023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資訊推薦

          古代歷史

          更三高考中國古代歷史頻道,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故事、中國古代歷史 ... [進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