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生?舫⒀裕汗榘玻?)茅止生習(xí)于高陽孫少師。道公天啟二年,以大學(xué)士經(jīng)略薊、遼,置酒別親賓,會者百人。有客中坐,前席而言曰:“公之出,始吾為國慶,而今重有憂。封疆社稷,寄公一身,公能堪,備物自奉,人莫之非;如不能,雖毀身家,現(xiàn)難逭(2),況儉觳(3)乎?吾客食皆鑿(4),而公獨飯粗,餓小名以鎮(zhèn)物,非所以負天下之重也?!?BR>
公揖而謝曰:“先生誨我甚當(dāng),然非敢以為名也。好衣甘食,吾為秀才時固不厭,自成進士,釋褐而歸,念此身已不為已有,而朝廷多故,邊關(guān)日駭,恐一旦肩事任,非忍饑勞,不能以身率眾。自是不敢適口體,強自勖厲,以至于今,十有九年矣。”
嗚呼!公之氣折逆奄(5),明周成事,合智謀忠勇之士以盡其材,用危困瘡痍之卒以致其武,唐、宋名賢中猶有倫比;至于誠能動物,所糾所斥,退城怨言,叛將遠人咸喻其志,而革心(6)無貳,則自漢諸葛武侯而后,規(guī)模氣象,惟公有焉。是乃克己省身憂民體國之實心自然崦愾(7)乎天下者,非躬豪杰之才,而根式乎有聞于圣人之道,孰能與于此?然惟二三執(zhí)政與中樞邊境事同一體之人實不能容;《易》曰:“信及豚魚。”?u嫉(8)之臣乃不若豚魚之可格,可不懼哉!
注釋:
(1)歸安:舊縣名,治所在今浙江湖州。(2)逭(huàn換):逃避。(3)觳(què卻):簡陋。(4)鑿:精米。(5)奄:同“閹”,指魏忠賢閹黨。(6)革心:謂叛將遠人洗心改過。(7)愾(qì氣):通“迄”,通行,遍及。(8)?u(mào冒)嫉:嫉妒。
方苞的古文長于敘事及論議。《左忠毅公逸事》、《石齋黃公逸事》及本篇均膾炙人口。
孫文正即孫承宗(1563—1638),字稚繩,高陽(今屬河北)人。他是明不著名忠義之臣,《明中史》卷二五○有傳,說他:“始為縣學(xué)生,授經(jīng)邊郡,往來飛狐,拒馬間,直走白登,又從紇干、清波故道南下。喜從村官老兵究問隊要厄塞,用是曉暢兵事。”天啟(1621—1627)初,清兵漸占關(guān)外地區(qū)。邊防大臣及朝廷宰輔畏知如虎,一味主張后撤守山海關(guān)。孫承宗卻愿意前往關(guān)外察看形勢,部署攻守方略。天啟二年,明熹宗見邊報警急,朝臣都推薦孫承宗去前方督師。在孫承宗一再請求下熹宗同意了,孫一出,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人才,部署攻守,形勢立即改觀。魏忠賢當(dāng)權(quán),想拉攏孫承憲,特別派人送大批銀餉等,被孫承宗知道了,上疏給皇帝說:“中使觀兵,自古有戒?!笔拐吲霰诨厝?,皇帝召孫承宗回朝。魏忠賢再想巴結(jié)他,“承宗不與交一言,”魏忠賢恨透了他,天啟五年(1625)唆使爪牙攻擊他,使他休官。崇禎二年(1629)清兵大舉入關(guān),“廷蔬爭請召承宗,詔以原官兼兵部尚書守通州(今河北通縣)”。孫承宗籌劃方略,打退清兵。后來乘勝出師經(jīng)略關(guān)東,收復(fù)失地二百多里。但這時崇禎皇帝聽了周延儒、溫體仁這些魏忠賢余黨的話,兵部又故意延緩糧餉,使孫承宗恢復(fù)孫東的計劃落空,隨后又被免官家居。崇禎十一年(1638)清兵進攻高陽,孫承宗率領(lǐng)家人登城防守,他的兒孫侄孫等都壯烈戰(zhàn)死。城破“被執(zhí),望闕投繯而死”。這時他已七十六歲了。
方苞對孫承宗非常欽佩,他有《書〈孫文正傳〉后》一開始就說:“當(dāng)明之將亡,其事最?僬擼??羯彼澇?緇烙脛霉?械亍!蓖?懟妒欏綽?蠼??島蟆酚炙擔(dān)骸懊髦?觶?加謁鋦哐糝?誦藎?捎諑?伊抑?臘??! 《書〈涇陽王僉事家傳傳〉后》又說:“孫高陽久鎮(zhèn)邊關(guān),功在社稷,而廢棄八年,卒使城巷戰(zhàn),闔門就死。其所遇乃憂勤恭儉之君,親見其困于逆閹,又賴其力以收畿疆,紓國難,而終奪于(),豈非開哉!”還有一些篇章,不再贅述,可見方苞對孫承宗的傾倒。而這些都與《明史》本傳相合,《明史》是清朝官修的,孫承宗是抗清而死的。可見這是人心之公論,不是方苞一個把偏愛。
所謂“逸事”,指未見于史傳的,又非一般人所了解的某些事跡。這篇這章分兩大部分,前一部分敘述,后一部分發(fā)抒感慨,一開始表明材料來源。方苞在孫承宗死后三十年才出生所以要交代以示翔實可信。杜?簦?617—1693)字蒼略,湖北黃風(fēng)人,是方苞祖父的朋友,父親的老師,方苞疵兄年青時也跟隨父親侍奉過他,稱贊他的風(fēng)范。(見《杜蒼略先生墓志銘》)這里稱杜先生表示尊敬。茅止生熟悉孫承宗的事,杜?粲窒惺弊蘊?┲股?檔模?炙蹈?槳?蓋綴頭槳??翹?7槳??技?浚?餳?律釗臚紡裕??園閹?闖隼礎(chǔ)U餛?惱率侵心曄逼諦吹摹?BR>
客人的一段責(zé)備是陪筆,為了引出孫的回答中表現(xiàn)的精神境界。這段責(zé)備極有波瀾,先用對比句表示對孫的否定??梢栽O(shè)想當(dāng)時會場的氣氛。這叫先斷后判,吸引住聽眾。然后分析理由,最后舉出例證僅是“客食皆鑿,而公獨飯粗”,客人硬上綱說是孫故意做作;“飾小名以鎮(zhèn)物,非所以負天下之重也。”這個批評,分量非常重,滿堂必為之愕然。而孫承宗聽了這樣的批評,首先是“揖而謝,”稱“先生誨我甚當(dāng)”;然后交代出這樣做的原因,并且說已經(jīng)堅持了十九年之久。孫承宗的修養(yǎng)氣度特別是為國家分憂的赤膽忠心,不是已經(jīng)昭昭在人耳目了嗎?這一段只寫了兩人的對話,加了孫承宗的一個運作。至于群眾和那個批評者的反應(yīng)卻只字不提,留給讀者自己去想像。文字極其簡練。桐城文主張“雅潔”,這是很好的典范,真正惜墨如金。
第二部分是作者的感慨,實際是對孫承宗的全面評價,對那些傾邪小人的鞭撻。這是從上部分孫承宗的話引出的必然結(jié)論。孫承宗的事跡是眾所周知的,不能重復(fù)但又不能不涉及,所以用極簡練的方式分兩層來贊美:先說他的智勇,還可以在唐宋名賢中找得到;再說他的忠誠感人,在諸葛亮以后,一人而已。然后再總結(jié)孫承宗的成就的原因:“是乃克己省身憂民體國之實心自然而愾乎天下者,非躬豪杰之才,而根式乎有聞于圣人之道,孰能與于此?”方苞是篤信孔孟程朱之道的,“學(xué)行繼程、朱以后,文章在韓、歐之間”。他認為只要能身體力行,必然能無愧于天地。這里他贊美孫承宗仍是“賤之甚矣”的唾棄。這段感慨的層次既清楚,又嚴密。在贊美孫承宗時提出“誠能動物”,就引出結(jié)尾用“信用豚魚”來對比當(dāng)時如周延儒、溫體仁等?u嫉之臣的可惡?!靶偶半圄~”之語見《易中孚》,言豬、魚微物尚且為誠信所感,而?u嫉之臣曾此之不若。這一結(jié)用“可不懼哉”四字,感慨無窮,耐人尋味。這“可不懼哉”四字,作者不便明言,實際是提醒皇帝注意不要被這樣的人所蒙蔽,有借古喻今的味道。
方苞主張義法?!傲x”就是“言有物”,指定的東西要有內(nèi)容,要以孔孟之道為準則;“法”就指的“言有序”,主張文字的組織剪裁修辭造語等技巧。這篇短文從遷材組織到感慨議論都可使我們看出方氏注意義法的特點,值得借鑒。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