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觀風波浩蕩 胸懷日月運行
郭 杰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軍北上,征伐烏桓;九月獲勝,班師南歸。著名的《觀滄?!芬辉?,就是他在歸途中經(jīng)過瀕臨渤海的碣石山時,留下的一篇寫景抒懷之作。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其子曹丕廢漢稱帝之后,追尊他為武帝。他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抑制豪強兼并,破格選拔人才,以雄厚的實力和超凡的膽魄,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作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不僅如此,他還搜羅文士,崇尚文學(xué),“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曹丕《典論·論文》),自己也擅長詩歌創(chuàng)作,以其熱忱的倡導(dǎo)和精湛的作品,開創(chuàng)了建安文壇的一代新風。
據(jù)《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所載,曹操“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內(nèi)容較為廣泛,既有反映漢末動亂社會現(xiàn)實的悲涼之句(如《蒿里行》、《苦寒行》等),也有抒發(fā)自己拯世濟民懷抱的慷慨之語(如《短歌行》、《龜雖壽》等)。這些作品,雖然全都襲用樂府舊題,卻表達了詩人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感情,風格蒼勁雄渾,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征?!队^滄?!芬辉姡鞠禈犯柁o《步出夏門行》的一章(前有艷曲,后有三章,分別為《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詩中通過高山大海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實現(xiàn)詩人內(nèi)心的壯志豪情的抒發(fā),不僅是曹操寫景抒懷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流傳千古的名篇。
作為一篇完整的寫景詩,《觀滄海》具有觀察外部世界的特定視角,全詩的景物描寫,就是由這一特定視角展開觀察、融主觀情感于客觀景物的藝術(shù)結(jié)晶?!皷|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痹娖拈_頭四句,首先點明了詩人所處的具體位置,即瀕臨渤海的碣石山,這正是他數(shù)月前出征烏桓時途經(jīng)之地;而今大獲全勝,班師歸途又經(jīng)此地,內(nèi)心的欣喜之情自然是不難想見的。這就從感情上為全詩定出了基調(diào)。同時,由“碣石”而及“滄?!?也隱隱呈現(xiàn)出詩人登山臨海、居高望遠的特定視角:極目眺望,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浩淼大海;腳下所登,則是雄奇挺拔、巍然峙立的碣石山。這樣層次分明地繪“水”描“山”,交相輝映,也從寫法上為全詩定出了基調(diào)。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痹娖闹虚g四句,則分別上承“山”、“水”二字,進一步展開了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如果說前面的“山島竦峙”一句,著重寫山勢的險峻巍峨,那么這里的“樹木”二句,則細致刻畫了在起伏陡峭的山巒上成長起來的深林密草,從而使“山”顯出了勃勃生機;如果說前面的“水何澹?!币痪?,著重寫海面的遼闊浩瀚,那么這里的“秋風”二句,則具體描繪了隨著一陣陣蕭瑟的秋風而涌騰翻卷的層層波濤,從而使“?!憋@出了無窮的活力。這種上承前文內(nèi)容、分別展開描繪(或論述)的寫法,在修辭學(xué)上被稱為“交叉連理”,一般來說,它能使作品在兩種思路的相互補充或?qū)Ρ戎校迂S富飽滿起來。本篇中運用這種寫法,是由詩人登山臨海、居高望遠的特定視角所決定的,它使得詩篇中所描繪的景物,不囿于某個細微的局部,而呈現(xiàn)出廣闊的格局和恢宏的氣象,這與詩人曹操的開朗胸懷和豪邁膽魄,恰是完全契合一致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篇的后面四句,從前文中“山”、“水”分寫,轉(zhuǎn)而展開對“水”的全力描寫。這其實不難理解。詩人既然選取了登山臨海、居高望遠的特定視角,那么在由“山”及“水”,分層展開生動的描繪,寫出山勢高峻、海水洶涌的壯美景象之后,理當更加偏向于海景,把重點落在“水”上。這既是詩篇特定的藝術(shù)視角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它所襲用的樂府舊題《觀滄?!返念}中應(yīng)有之義。但是,這里值得提到的是,詩人并沒有泛寫海濤起伏的常見景象,以致落入俗套,而是著眼于大海之“大”,通過奇麗的聯(lián)想,極寫其浩淼無垠的壯美景象,揭示其吐納萬象的主要特點。天空中運行不已的“日月”,夜幕上光輝燦爛的“星漢”(即銀河),是古人所能觀察到的至高無上、極大無比的天象,也是與許多瑰瑋譎怪的神話傳說緊密相連的天象,每當黎明或傍晚,它們從東方升起,緩緩移動著,又朝西方落下。在詩人看來,“日月”和“星漢”,仿佛每天都出現(xiàn)于大海之中,是大海容納了它們,又是大海涌騰出它們。既然如此,那么大海的浩淼、遼闊、神秘、壯麗,又怎么能夠用語言來形容呢?這四句中,詩人連用兩個“若”(仿佛)字,語氣在虛實之間,令人更增添憧憬之情。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痹娖淖詈髢删?,屬于合樂時所加的套語,每章皆有,與正文的內(nèi)容并無直接關(guān)系。
總起來看,《觀滄?!芬辉?,雖然通篇寫景,堪稱為古來描寫自然風光的佳作,卻又處處透露出詩人豪邁的氣概和廣闊的胸懷,具有明顯的詠懷特征。它在生動描繪出山島深秋景象的同時,深刻地蘊含著一種開朗樂觀、奮發(fā)昂揚的精神風貌,寄寓著詩人比大海更加寬闊的胸懷,從而將主觀情志與客觀物象融為一體,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主客統(tǒng)一的境界,不僅給人以審美的陶冶,也給人以情志的激發(fā)。這首詩上承《詩經(jīng)》古老的四言詩體,而在句式、語匯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代表著一種獨特的風格,而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以其蒼勁的格調(diào),雄渾的氣勢,獨到的描寫,深沉的寓托,成為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篇,乃是非常自然的。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停置,農(nóng)收積場。逆旅整設(shè),以通商賈。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土不同
鄉(xiāng)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難。錐不入地,葦籟深奧。水竭不流,冰堅可蹈。士隱老貧,勇俠輕非。心常嘆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集·步出夏門行》)名作賞析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