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是中國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慶春)所創(chuàng)作的長篇中文小說。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學圈胡同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實地記述了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tài),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心靈震撼和反抗斗爭,刻畫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史詩般地展現(xiàn)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人與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偉大歷程及生活畫卷。該小說曾兩次被翻拍為同名電視劇。
這是一部中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經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tài)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丑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史詩般地展現(xiàn)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做出的杰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藝術功力和爐火純青的小說技藝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xiàn)了風味濃郁的北平生活畫卷,至今傳讀不衰,歷久彌新……
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老北京人,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筆名有“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青、鴻來、予、舍、非我等筆名。曾經擔任山東大學等名校教授。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一生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須溝》、《茶館》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xiàn)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xiàn)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zhàn)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文革期間由于不堪忍受造反派的無端污蔑及反復的精神肉體折磨,而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51年初創(chuàng)作的話劇《龍須溝》上演,獲得巨大成功。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