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男主角。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古人父與子的關系,很多時候并不融洽。嚴父孝子背后,家法制度令雙方的相處遠不如現(xiàn)代父子那么融洽。賈政和賈寶玉這對父子就是如此。
賈寶玉出生時有異象,口含寶玉,玉上還有銘文,任何父母見之都會充滿希望。不想到了周歲抓周,筆墨紙硯一概不取,卻抓了胭脂水粉在手里。古人崇信“三歲看到老”。賈寶玉抓周失敗,“注定”此生無有作為。賈政也因此不喜歡這個兒子。
事實走向也確如賈政預期。賈寶玉長大后,頑皮搗蛋,不愛學習,仗著祖母寵溺袒護,父親賈政對他也毫無辦法。尤其是讀書,對他基本放棄。
(第九回)賈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學’兩個字,連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話,你竟頑你得去是正理。仔細站臟了我這得,靠臟了我的門!”
(注:引文中有通假字或古字意,不是錯字,不做修改,下同)
賈寶玉和秦鐘約好上學去給賈政請安。賈政一聽他要去“上學”,就冷笑著說:“再提上學兩個字,連我也羞死了”,還說讓賈寶玉“竟玩你得去是正理”。
賈寶玉難得想上學,按理賈政應該高興,為什么完全反對,還犀利出言諷刺?還是脂硯齋看得清楚【蒙雙行夾批:這一句才補出已往許多文字。是嚴父之聲?!?/p>
“補出以往許多文字”,是說賈寶玉曾經的上學故事。知子莫若父,賈寶玉上學什么樣子,賈政最清楚。他說要去上學被父親反對,事實證明賈政是對的。
賈寶玉不過是戀著秦鐘為伴,才陪著秦鐘去讀書。何嘗學到了什么知識?反倒在學里勾三搭四,胡鬧亂作。以上學的名義,行玩鬧的本事,可不就是賈政說的“玩你得去是正理”。
賈寶玉的讀書故事遠不止此。賈政說:“再提上學兩個字,連我也羞死了”才是關鍵。賈寶玉做了什么事讓賈政覺得“羞死了”?
(第七回)寶玉不待說完,便答道:“正是呢,我們卻有個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師的,便可入塾讀書,子弟們中亦有親戚在內可以附讀。我因業(yè)師上年回家去了,也現(xiàn)荒廢著呢。家父之意,亦欲暫送我去溫習舊書,待明年業(yè)師上來,再各自在家里讀。家祖母因說:一則家學里之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氣,反不好,二則也因我病了幾天,遂暫且耽擱著。如此說來,尊翁如今也為此事懸心。今日回去,何不稟明,就往我們敝塾中來,我亦相伴,彼此有益,豈不是好事?”
賈寶玉這段話聽完就覺得笑死了。第一,賈政讓他玩去是正經,哪里有想讓他去學塾讀書的意思。就算送他去,他又能讀個什么?
第二,賈母溺愛,哪里會讓他去讀書。以學里人雜淘氣人多,身體不好為由拒絕送賈寶玉去學習,還不是他自己不想去讀書學習,求了賈母做擋箭牌。
第三,“業(yè)師上年回家去了”最有意思,賈政之所以“羞死”,就在于老師的一去不歸。
賈寶玉頑劣。他之溫柔只是對女兒,對那些教授他的夫子反而滿身戾氣。他的業(yè)師哪里是回家去了,分明被他氣走了。
賈政給賈寶玉尋找業(yè)師,一定是費盡心思,不說都是賈雨村那種進士出身,起碼也是“舉業(yè)”的高手。可來一個被賈寶玉氣走一個。賈政就要賠禮道歉一個。
加之賈寶玉挑釁老師勢必會被管教,賈母卻橫在其中令老師為難,賈政為難。有子不能“教”,豈不是教子無方!時間久了都知道賈家小兒“不可教”,還有誰會自取其辱來賈家當老師?
再有,教出來的學生都像賈寶玉,傳出去也影響老師的名聲。賈政一定“求爺爺告奶奶”的低姿態(tài)聘請,結果還是一如既往被“氣走”。賈政愧對眾位先生,可不是要“羞死了”。
賈寶玉上學的過往,其實第二回賈雨村說甄寶玉時已經講得清楚。
(第二回)賈雨村說甄寶玉:“但這一個學生,雖是啟蒙,卻比一個舉業(yè)的還勞神……也因祖母溺愛不明,每因孫辱師責子,因此我就辭了館出來?!?/p>
啟蒙的學生比舉業(yè)的還難。等于是說教授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比教高三的學生甚至考博士的還要辛苦。足以證明不是學難教,而是學生太難教。
賈雨村給甄寶玉當老師,學生不好,自然責罰。然打了孫子祖母不干,返回頭罵兒子。豈不是令人家庭不和睦,哪個老師還能呆得下去?賈雨村怎么從甄家灰溜溜走的,賈寶玉的老師就是如何被“勸退”的。反觀林黛玉的省心,豈不叫人看賈寶玉而“羞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