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簡介
劉基生于1311年7月1日,是元末明初的一名軍事家、文學家以及政治家。他字伯溫,是漢族人,祖籍是浙江省文成縣人,因此,又有人稱劉伯溫為“劉青田”。在明朝建立了之后,朱元璋封劉伯溫為誠意伯,被人稱為“劉誠意”。死后被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因此又被成為“劉文成”、“文成公”。
劉伯溫自幼便十分的聰穎好學,在同齡人當中可謂是出類拔萃。而且劉伯溫的父親親自教導,讓劉伯溫得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教育。在劉伯溫七歲的時候就可以一目十行,學習能力可見一斑。
在劉伯溫十二歲的時候,便已經成為一名秀才,受到了鄉(xiāng)親父老的一致贊譽,被稱為“神童”。在劉伯溫十四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府學讀書。他跟隨老師學習春秋經,而春秋經是一部極為晦澀難懂,并且是奧義很深的儒家經典,一般而言是很難讀懂的。但是劉伯溫就顯示出了自己超乎常人的一面,劉伯溫僅僅只是默讀了兩遍,就已經可以倒背如流,并且還能夠根據(jù)春秋經的大義來講解自己的理解,理解到前人沒有理解到的層次。劉伯溫的老師見到劉伯溫如此,十分的驚訝,懷疑劉伯溫曾經學習過春秋經,于是又讓劉伯溫嘗試其他的文章,劉伯溫同樣是過目不忘,并且都有所領會,老師對其贊不絕口。
在治國軍事打仗上劉伯溫的聰明才智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從而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成為了開國功臣,并且為百姓造福。
劉伯溫算命
現(xiàn)在的人都喜歡神化古人,認為他們無所不知是與生俱來,這與常人差異的根本。盲目的相信劉伯溫有不同常人的算命術,接下來就給大家說幾個小故事,讓大家相信算命,只不過是胡編亂造,對實事的理性判斷罷了。
在一場戰(zhàn)役中,劉伯溫認為城高強厚,可以固守城池,并且可以看出對方不帶任何攻城機械,只是野戰(zhàn)兵,就是想逼我方出城應戰(zhàn),但是三日不出城,敵方必撤,追之,可以殲滅。
這話說的讓守城將士李文忠深表懷疑,他不怎么相信劉伯溫理性的判斷,只是相信劉伯溫神秘的占卜判斷,于是乎,到了晚上,劉伯溫只好裝模裝樣月觀星象,好像自己在占卜,復述了一遍自己之前說的話,這樣李文忠才深信不疑。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劉伯溫很理性的判斷是沒人信的,他就只好裝成算得準。
在某年正月的一天,劉伯溫冷不然對朱元璋說:“東南必失一良將?!敝煸安]有放在心上,認為現(xiàn)在是戰(zhàn)爭時期,難免不死人的,就反問劉伯溫是誰,劉伯溫只是說:“我還不確定是誰,但是我知道他已經在通往陰間的道路上了?!边^了幾個月,胡深在福建省壯烈犧牲,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將,痛失大將的朱元璋才意識到劉伯溫話的準確性。但是他又哪里知道,這個世界每天都會死人,猜不到的可能性太低了,只能說是劉伯溫對時勢的把握強而已。
劉伯溫最著名的《燒餅歌》,他的解析詞都只是后人強加上去的,然后才有解析。雖說它的署名是劉伯溫,但是誰又能知道這就一定是劉伯溫的智慧結晶呢,還是人們刻意強加,賦予他神化般的能力,也就造就了劉伯溫之奇。
總的來說,歷史上的劉伯溫雖一身本領,但是卻沒有我們所夸耀的那般神奇,對事事都能夠預料,并不是算的那么準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