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現在的最高學術機構是中科院,但在明朝,翰林院才是最高學府,是天下讀書人的終極目標。庶吉士是翰林院下的一個短期職位,由皇帝選拔科舉考試中有潛質的人,讓他們先在翰林院學習,之后在授各種官職。
從明朝中期開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庶吉士自進翰林院后便被視為“儲相”,相當于管培生。
到清雍正以后,選官更為嚴格。這些管培生在翰林院經過三年學習后再參加畢業(yè)考試,畢業(yè)考試被稱為“散館”。其中,考試合格的管培生,授予翰林編修、檢討等,考試不合格者發(fā)往各部任主事等職。
能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云,清朝時漢人大臣,大多出身翰林庶吉士。在庶吉士這個高級培訓班里學習過,前途可是杠杠的!
現在國家也實行人才儲備,不再一個蘿卜一個坑的招聘,把一些潛質好、綜合素質高的畢業(yè)生,安排到各個崗位見習,最后升為正式員工,某種程度上是不是和庶吉士很像?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