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清)鄭燮_文言文大全

          Ai高考 · 文言文
          2022-12-09
          更三高考院校庫

          作詩非難,命題(1)為難。題高則詩高,題矮則詩矮,不可不慎也。少陵(2)詩高約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題,已早據(jù)百尺樓上矣。通體不能悉舉(3),且就一二言之:《哀江頭》、《哀王孫》,傷亡國也;《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前后出塞》諸篇,悲戌役(4)也;《兵車行》、《麗人行》,亂(5)之始也;《達(dá)行在所》三首,慶中興(6)也;《北征》、《洗兵馬》,喜復(fù)國(7)望太平也。只一開卷,閱其題次(8),一種憂國憂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廟丘墟(9)、關(guān)山勞戌(10)苦,宛然在目。其題如此,其詩有不痛心入骨者乎!至于往來贈答,杯酒淋淳(11)皆一時豪杰,有本有用之人,故其詩信當(dāng)時(12),傳后世,而必不可廢。放翁(13)詩則又不然,詩最多,題最少,不過《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興》而已。豈放翁為詩與少陵有二道(14)哉?蓋安史之變(15),天下土崩,郭子儀(16)、李光弼(17)、陳玄禮(18)、王思禮(19)之流,精忠勇略,冠絕一時,卒復(fù)唐之社稷(20)。在《八哀詩》(21)中,既圖敘其人;而《洗兵馬》一篇,又復(fù)總其全數(shù)而贊嘆之(22),少陵非茍作(23)也。南宋時,君父幽內(nèi)(24),棲身杭越(25),其辱與危亦至矣。講理學(xué)者(26)者,推極于毫厘分寸(27),而卒無救時濟(jì)變(28)之才;在朝諸大臣,皆流連(29)詩酒,沉溺(30)湖山,不顧國之大計。是尚得為有人乎!是尚可辱吾詩歌而勞吾贈答乎!直(31)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了卻詩債而已。且國將亡,必多忌,躬行桀紂(32)、必日駕堯舜而軼湯武(33)。宋自紹興以來,主和議,增歲幣,送尊號,處卑朝,擁有民膏,戮大將,無惡不作,無陋不為(34)。百姓莫敢言順(35)。放翁惡得形諸篇翰以自處戾乎(35)!故杜詩之有人,誠有人也;際詩之無人,誠無人也。杜之歷陳時事,寓諫諍(36)也;際之絕口不言,免羅織(37)也。雖以放翁詩題與少陵并列,奚(38)不可也!近世詩家題目,非賞花即宴集,非喜晤即贈行,滿紙人名,某軒某園,某亭某齋,某樓某巖,某村某墅,皆高進(jìn)流俗不堪之子(39),今日才立別號,明日便上詩箋。其題如此,其可知;其詩如此,其人品又可知。吾弟欲從事于此,可以終歲不作,不可以一字茍吟。慎題目,所以端人品,厲風(fēng)教(40)。若一時無好題目,則論往古,告來今,樂府舊題(41),盡有做不盡處,盍(42)為之。哥哥字。

          注釋:

          (1)命題——確定主題。(2)少陵——杜甫(712—770),少陵是他的號。(3)通體——體部。悉舉——舉出。(4)戍(恕shù)役——服兵役。(5)亂——指安史之亂。(6)中興——復(fù)興。(7)復(fù)國——收復(fù)國土。(8)題次——題目的編排。(9)宗廟——這里指皇家的祠堂。丘墟——瓦礫堆。指安史之亂時唐朝國都長安淪陷,皇帝的宗廟被毀。(10)關(guān)山勞戌——在邊關(guān)山野服役作戰(zhàn)。(11)杯酒淋漓——指參加宴會。淋漓,痛欽的意思。(12)信當(dāng)時——在當(dāng)時就有真實意義。(13)放翁——陸游(1125—1210),放翁是他的號。(14)二道——兩種主張。(15)安史之變——指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的叛亂。(16)郭子儀——唐大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建有大功。(17)李光弼——唐大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配合郭子儀作戰(zhàn)有功。(18)陳玄禮——唐將領(lǐng),安史之亂時,長安淪陷,是他率領(lǐng)禁衛(wèi)軍護(hù)送唐玄宗逃往四川。(19)王思禮——唐大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有功。(20)卒——終于。社稷(計jì)——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作為國家或政權(quán)的代稱。(21)《八哀詩》——杜甫在唐代宗大歷元年或二年(766—767)間所作的組詩,共八首,分別追悼李光弼、王思禮等文武將相,記敘他們的生平事跡。(22)杜甫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收復(fù)了長安、洛陽以后,寫了一首《洗兵馬》的詩,詩中歌頌了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杜鴻漸、房?、張鎬等在討伐安祿山、史思明的戰(zhàn)爭中建有功績的人,并表達(dá)了加速平定叛亂、盼望天下太平的愿望。(23)非茍作——不是隨便作。(24)君父幽囚——指公元1127年北宋最后的兩個皇帝宋徽宗趙舍和宋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去,囚禁在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北宋至此滅亡。(25)棲身杭越——北宋亡后,宋朝的一些官員在南京(這里指河南省商丘縣宋真宗時建置)擁立趙桓的弟弟趙構(gòu)為皇帝,就是宋高宗。趙構(gòu)不敢抗金,一直向南逃至越州。(26)理學(xué)——一種宋明儒家哲學(xué)思想,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頤、程顥和南宋的朱熹。他們曾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口號,所以叫做“理學(xué)”。(27)推極于毫厘分寸——挽救時局的變亂。(28)流連——這里是沉湎、陶醉的意思。(29)沉溺——迷戀。(30)直——只有。(31)躬行——自身的行為。桀紂作為暴君的代表。(32)駕——用過。堯——我國原始社會后期的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舜——堯的臣子,后來接替堯擔(dān)任部落聯(lián)盟的領(lǐng)袖。習(xí)慣上把堯舜作為賢明君王的代表。軼(逸yì)——超越。湯——商湯,商朝的開國君主。武——周武王,周朝的開國君主。商湯和周武王歷來也被作為賢明君王的代表。以上四句是說:況且一個即將滅亡的國家,忌諱一定特別多,國君身自的行為如同桀、紂,卻偏要說自己的德行勝過堯、舜、湯、武。(33) 紹興——南宋高宗的年號(1131—1162)。南宋奉行向金屈膝投降的政策。多次與金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和議”。1139年的“和議”,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進(jìn)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稱為“歲貢”,后稱“歲幣”。1141年,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毛等。1164年,與金訂“開禧和議”,殺掉主戰(zhàn)溜須拍馬首領(lǐng)韓?耄ㄍ?uō)胄,“歲幣”每年增為銀絹各三十萬兩、匹。歷年大量“歲貢”、“歲幣”的支出,都轉(zhuǎn)嫁到江南廣大勞動人民頭上。(34)莫敢言喘——沒有人敢說話喘氣。喘,指發(fā)出聲氣。(35)放翁惡得形諸篇翰以自處戾乎——際游又怎么能夠反映在詩歌里從而自找罪受呢!惡(烏wū),怎么?篇翰,紙筆,引申為詩文。戾(利lì),罪。(36)諫諍——直言規(guī)勸。(37)羅織——虛構(gòu)罪名害人。(38)奚(兮xī)——為什么。(39)市井流俗不堪之子——非常庸俗低級的小市民。市井,指商賈集中處,即街坊。(40)端人品——端正品格和為。厲風(fēng)教——提倡良好的風(fēng)俗(41)風(fēng)俗樂府舊題——漢代樂府官署所創(chuàng)作或采自民間的樂曲歌詞,后人稱為樂府體,并往往借漢樂府歌曲的題目做詩歌的標(biāo)題。(42)盍(合hé)——“何不”的合聲詞。

          鄭燮(謝xiè)(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以號出名。出身貧寒,自幼隨父學(xué)習(xí)讀書刻苦。四十多歲以前一直窮困潦倒,曾經(jīng)教過村村塾,以賣字畫為生。四十四歲中進(jìn)士,五十至六十一歲先后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適饑荒年頭曾開倉捐俸賑濟(jì)饑民;遇公事往往袒護(hù)貧民而懲罰富商大賈,因此深得民心。后因申請賑濟(jì)災(zāi)民的事得罪了上司,憤而稱病辭官,回到曾長期住過的揚州,從事書畫創(chuàng)作,一直到死。

          鄭板橋是清代有名的書畫家和文學(xué)家,“揚州八怪”(清乾隆間在江蘇揚州的代表畫家鄭燮、汪士慎、黃慎、金農(nóng)、高翔、李方膺、羅聘等八人的總稱。他們在藝術(shù)上反對摹古,富有或新精神。)之一,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的詩文繼承了自《詩經(jīng)》以來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特別強調(diào)文章經(jīng)世致用的社會功能,反對空疏迂闊吟風(fēng)開月的無聊文字,正象他自己所表白的:“析橋詩文,自出己意,理必歸于圣賢,文必切于日用?!彼栽谒?集子里,頗多揭露社會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在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他主張“直抒血性為文章”,以沉著痛快為至境,其詩文表現(xiàn)得熱情奔放,又質(zhì)相自然,在風(fēng)格上接近白居易、陸游,而又有他自己的特色正因為鄭板橋詩文思想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就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一些作品如家書、道情、竹枝詞等即深受讀者歡迎;他死后二百年來,仍舊能流傳不絕。

          在鄭板橋自己編定的詩文集子里,收有他給堂弟鄭墨的十六封家書。鄭板橋沒有同胞兄弟,他視堂弟鄭墨親如手足,兄弟之間十分友愛,在出外漫游或從宦山東時,一應(yīng)家事全都托會鄭墨照料。在這些家書中,或者議論讀書作文的準(zhǔn)則,或者闡述立身處世之道,或者詳談家?,嵤拢星檎鎿磯ㄇ?,文筆質(zhì)相忠厚,歷來被人們傳誦。

          這封家書是鄭板橋在乾隆十年(1745)任范縣知縣時寫的。通篇議論杜甫和陸游的詩,雖然著重談作詩的命題,卻仍舊貫穿著他的文學(xué)主張。他的所謂命題,實際上是選擇題材的意思。從事創(chuàng)作,先得確定題村,即寫些什么。他認(rèn)為反映有關(guān)國計民生的大事作品才有意義;描寫風(fēng)云月露,價值必定不高。所謂“題高則詩高,題矮則詩矮”,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鄭板橋沒有看到寫重大題材也可能失敗平凡題材也可能成功,這是他的片面性。

          在這封信時,鄭板橋還從分析作家的社會環(huán)境入手,指出杜甫和陸游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不同,因而他們的作品題材也各有局限。這種分析當(dāng)然不無偏頗,因為陸游同樣也有許多抒發(fā)愛國激情的詩篇,他并不是整天寫些《山居》、《村居》、《春日》《夏日》之類的閑適詩的。但是鄭板橋這種知人論世的識見,畢竟還是可貴的。

          2023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資訊推薦

          文言文

          文言文頻道為你提供文言文翻譯,文言文大全,文言文閱讀,文言文 ... [進(jìn)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jǐn)?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