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大戰(zhàn)
周簡王十一年(前575),鄭背叛晉國,鄭子駟與楚君盟于武城。鄭背晉與楚盟,晉怒,欒書認為不可失信于諸侯,于是發(fā)兵,晉厲公親征。五月,渡黃河。鄭國向楚告急,楚共王率軍救援。晉范文子聞楚來救,勸厲公還。?至卻認為見強避之,無以令諸侯。于是晉楚戰(zhàn)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晉射中楚共王眼睛,楚兵敗。楚將子反收余兵,安撫他們想再戰(zhàn)。共王召子反,子反使者豎陽谷進酒,子反醉,不能進見共王,共王怒,殺子反,楚兵失去將領(lǐng),敗歸。晉由于鄢陵之捷威諸侯,欲霸天下。晉文公、楚莊公之后,晉、楚爭霸,歷時長久,戰(zhàn)爭頻繁,由于外擾內(nèi)亂,雙方都力量衰弱,不足以達到優(yōu)勢。
晉悼公立,晉復強
晉厲公多姬妾,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之戰(zhàn)后,欲盡去諸大夫而立諸姬妾兄弟。周簡王十三年(前573),厲公游于匠麗氏,晉大夫欒書率其黨捕厲公,囚殺之。并至周迎公子周。公子周至絳,殺雞與大夫盟而立之,是為晉悼公。晉悼公繼位后,立志復興晉國。他任命百官,還免除百姓對國君的積欠,起用被廢黜和長居下位的賢良,救齊貧困,援助災難,禁止邪惡,少征賦稅,寬恕罪過,節(jié)約器用照顧農(nóng)村。周靈王二年(前570)晉悼公會合諸侯,選賢舉能。周靈王三年(前569),晉國北部的山戎無終部落的君長嘉文遣使至晉,以求和好。晉國和戎之后,得以騰出力量與楚爭霸。周靈王四年(前568)晉悼公率魯、宋、鄭、衛(wèi)等12國諸侯及齊太子光,與吳王壽夢會盟于戚(今河南濮陽北),商議如何御楚。周靈王七年(前565),晉悼公召集魯、鄭、齊、宋、衛(wèi)、邾等國在邢丘(今河南溫縣東)相會,晉國提出朝聘的財禮數(shù)字,讓諸侯國大夫聽命。至此,晉國可說是恢復了晉文公霸業(yè),威震諸侯。
《左傳》首次記載星歲紀年法
周靈王八年(前564),《在傳》有“一星終也”語。星指歲星,即今木星。歲星問題的確定是在戰(zhàn)國時代。當時已劃周天為星紀、玄枵、?堝?、降娄、大梁、庶h痢?仁住?然稹?任?、蕛、大火、析溺R?2星,以為木星1年行1次,12年滿一周天。故稱12年為“一星終”,并用以紀年,與今測木星繞周天(即公轉(zhuǎn)周期)數(shù)值11.86年相近。星歲紀年法表明當時對歲星、天璽、赤道帶都已有高度認識,應該說,春秋時代已由觀測天文現(xiàn)象轉(zhuǎn)向度量天文學,比起商代是一大突破。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