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花兒謝了,想讓它不謝只是枉然;燕子來了,好像還是去年的飛燕。
[出典]晏殊《浣溪沙》
注:
1、《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2、注釋:
①選自《珠玉詞》,浣溪沙,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紗溪》。有平韻、仄韻兩體,均為雙調(diào)四十二字,后用為詞牌名。
②“去年”句:語本唐人鄧谷《和知已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
③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④香徑:花園里的小路。
3、譯文1: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jié)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譯文2:
在去年的舊亭臺上寫了一曲新詞,倒了一杯酒,我坐在那看著夕陽西下,突然想到夕陽西下有多少時間已過去,已回不來?看著那花在風(fēng)中搖擺而落在地上,感覺時間一去不復(fù)返,時間過去了永遠(yuǎn)也回不來了,讓我們更加珍惜時間,因為我們知道留不住最美的時光。燕子飛回來了,可到底是不是去年的燕子呢?誰也不知道,只是覺得好像。這讓我更加懂得珍惜時光。我站在花園里飄著落花香味的小路上,一個人還不時地走來走去。我知道花落還有花開的時候,可我們的生命卻不會從生。
譯文3:
聽一曲新詞,飲一杯美酒,這時的天氣,與去年相同,看到的依然是往日的亭臺樓閣。夕陽西下,失去的時光還能回來嗎?
花兒謝了,令人無可奈何,春燕歸來,卻似去年的相識。我只能小園香徑獨自徘徊。
4、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他自幼聰明,七歲能文,十四歲經(jīng)人舉薦參加進(jìn)士殿試。晏殊是個非常誠實的人,他發(fā)現(xiàn)考試題目不久前做過,就請宋真宗趙恒另出題考他。真宗很吃驚,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個難度很大的考題。結(jié)果,晏殊當(dāng)堂揮筆疾書,立即成章。真宗大喜,賜他進(jìn)士出身。
晏殊中進(jìn)士后,便在朝廷任職。當(dāng)時大宋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京城的大小官員經(jīng)常宴飲游樂,過著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但晏殊辦完公事,總是回家閉門讀書。真宗知道后,點名提拔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真宗說:“近來群臣經(jīng)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jǐn)慎,正是東宮官最合適的人選。”誰知晏殊謝恩后卻說:“我也是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我是有愧皇上夸獎的。”真宗聽后對晏殊更加寵愛。
宋仁宗時,晏殊官至宰相,他非常重視任用賢士,范仲淹、歐陽修、張先、宋祁、富弼、梅堯臣等名臣都得到過他的培養(yǎng)與提拔。
晏殊作詞,非常講究遣詞造句,常為一詞一句的得失煞費苦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一飽含人生哲理的名句就是晏殊琢磨了好幾年才偶然得到的。
當(dāng)時,晏殊路過揚州大明寺,寺墻上的詩引起了他的興趣。晏殊發(fā)現(xiàn)江都縣尉王琪的一首詩寫得非常不錯,便把他找來,兩人一起到后花園散步。當(dāng)時,正是晚春時節(jié),滿地都是落花,一陣風(fēng)兒吹過,花瓣隨風(fēng)飄舞。晏殊隨口說道:“我有一聯(lián),‘無可奈何花落去',苦思許多年也未能想出下聯(lián)?!?王琪沉吟片刻,說:“是否可以用’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一聽,拍手叫好,連聲說:“妙,妙,太妙了!”這既是傳說,當(dāng)然未必可信。
后來,晏殊在花園中宴飲時,想起去年的一次歌宴,也是在這樣的暮春,也是這樣的樓臺亭閣,這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背后,分明又感受到一種難以逆轉(zhuǎn)的哀愁,一種揮之不去的寂寥。于是,晏殊便將這兩個句子引入詞中,提筆寫下這首《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
淡淡的憂傷,輕輕的孤獨,詞人捕獲了剎那間的感受,沒有悲戚卻有閑愁,沒有離恨卻有隱憂。這些非常普通的語言,經(jīng)晏殊精雕細(xì)琢,將他對美好事物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表達(dá)得淋漓盡致,讀來意蘊深遠(yuǎn),耐人尋味,給人啟迪。
晏珠將自己的詞集定名為《珠玉詞》,大概有字如貫珠,闕若美玉之喻。他的詞中,有許多經(jīng)過苦心刻畫而又不顯斧鑿痕跡的名句,如“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滿目山河空念遠(yuǎn),不如憐取眼前人”等。他的閨思名篇《蝶戀花》中“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則被王國維引用,作為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的第一境界。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種莫名的傷感,輕輕在胸前蕩漾?;▋簹埪?,春天消逝,片片落紅飄墜在晏殊多愁的心頭,擾動著詞人細(xì)膩的情思。雖然四季輪回中,美麗仍會悄然歸來,喚醒我們沉睡的期待。可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似曾相識的歸燕,還是去年離巢的雙燕嗎?
青春的流逝令人傷悲,短暫的喜悅過后是新的惆悵。區(qū)區(qū)十四個字,竟是這樣一波三折,蘊含著宇宙人生的哲理,給讀者帶來無限遐想。讀了這首詞后,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是一首婉約詞,但又超越了婉約詞。
晏殊,北宋前期詞壇開風(fēng)氣的重要人物。他一生沉浸于舞?f歌筵、花前月下,滿眼歌舞升平的盛景,生活如錦緞般柔美華麗。他聽著晨鐘暮鼓,賞著春花秋月,一草一木都能激起他的無限遐想。他的詞含蓄婉麗,不染俗塵,字里行間透著君子風(fēng)、富貴氣。他也有感傷,他也有悲慨,但他不是李后主,他也不是秦少游,只是將自己的哀傷,在一定范圍內(nèi)隱約地表達(dá),讓讀者細(xì)細(xì)品味,靜靜思索,默默感悟。
5、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shù)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xiàn)境。從復(fù)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diào)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jīng)起了難以逆轉(zhuǎn)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guān)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
“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fù)。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币宦?lián)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gòu)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ǖ牡蚵?,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jì)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yīng)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jīng)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nèi)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被稱為“千古奇偶”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對偶;這一句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畫面生動,情感濃郁,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6、此詞之所以流傳千古,精華還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lián)。
這一聯(lián)基本上用虛字構(gòu)成。人們都知道,用實字作成對子比較容易,而運用虛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詞統(tǒng)》中論及此聯(lián)時,說“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錢鐘書在《談藝錄》中也說,所謂“律之對仗,乃撮合語言,配成眷屬。愈能使不類為類,愈見詩人心手之妙?!?br />
它雖然用虛字構(gòu)成,卻具有充實的、耐人尋味和啟人聯(lián)想的內(nèi)容,這就更使人覺得難能可貴了。這一聯(lián)寫出了人們心中所有但為筆底所無的細(xì)膩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成功之處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剎那間的感受,并把這種感受提到具有某種哲理意味的高度上來加以描寫。
“無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覺、感受和感嘆,“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見的現(xiàn)象,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規(guī)律。面對落花,聯(lián)想到春天的消失,聯(lián)想到人生的變易,止不住產(chǎn)生一種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對此無能為力,只有徒喚“無可奈何”了。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開一落的花,又使人聯(lián)想到其他許多一興一亡的事情?!八圃嘧R”也是作者的感覺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來北歸,不違時節(jié)。它們差池雙翦,貼地爭飛,呢喃對語,由于體態(tài)相同,誰也難以分辨出其是否是舊巢雙燕,故在“相識”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歸來”,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規(guī)律。燕子的北來南去,象征著季節(jié)的變換和年華的交替?!把唷?既是指春來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聯(lián)想到象燕子那樣翩然歸來,重尋故舊的人或物?!盎ā焙汀把唷弊兂梢环N象征,讓人們想得很開,想得很遠(yuǎn)……“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歸來”,本屬司空見慣的尋常小事,但當(dāng)作者在這兩個短句之前加上帶有感嘆色彩的詞組“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以后,于是便把這極其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納入人生有限而時間永恒這一哲學(xué)范疇中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中有思”的意境。
7、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青春如花不會第二次開放,但我們的心永遠(yuǎn)象春天暖巢,等待燕子棲息。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不僅僅是對仗而優(yōu)美的兩句詩,也是人生道途中常會遇見的風(fēng)景。我們總難免要為那些已經(jīng)遠(yuǎn)去的幸福感到惆悵,卻又不是徹底的失望,因為那些熟悉的美好感覺偶爾仍會回來,敲醒我們的喜悅與期待。只是,這樣的安慰中又有著另一種悵惘,即使是曾相識,卻再也不是當(dāng)日的情景了。有些人低下頭看見了花落去,有些人抬起頭望見了燕歸來,詞人在香徑上獨步徘徊,思索的不也就是一種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嗎?你的選擇會是什么呢?
我,選擇了那個深愛自己的人…
9、“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確很美,一種傷感,一種無奈齊上心頭。
想起自己讀這篇文章時,確實傷感過、悸動過,心不由得隱隱作痛。也曾想起過以往的以往,有些類似的經(jīng)歷,傷悲過,膽怯過。最后是逃掉!
人都是這樣,愛一個人,一個人愛你,總會因為自尊、因為羞澀、因為不同的經(jīng)歷、也或許因為家庭背景、因為難以啟齒、因為…誤會、錯過直到失去,天各一方。
在許許多的無奈中,把這段還處在萌芽中的愛留在心底,變成為回憶,成為哀嘆,成為悔恨。直到暮年來臨時,打開那塵封已久的心井,才發(fā)現(xiàn)是那么的珍貴,不想去碰撞、不想去揭開,只是希望它成為愛的永恒!
本文作者(來源):晏殊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