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重點學科:采礦工程、測繪工程學科、數(shù)據(jù)科學與大數(shù)據(jù)技術(sh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無機非金屬材料、企業(yè)管理學科、環(huán)境設計設計、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2020年黑龍江省錄取分數(shù)線(本科) | ||||||
省份 | 批次名稱 | 科類 | 省控線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黑龍江 | 藝術(shù)本科一批A | 文藝 | 460 | 446 | 447.84 |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文史 | 365 | 447 | 420 | 425.2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301 | 411 | 374 | 381.69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安全工程 | 392 | 374 | 377.83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384 | 375 | 377.14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財務管理 | 395 | 380 | 386.32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采礦工程 | 390 | 374 | 377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測繪工程 | 395 | 374 | 377.63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406 | 376 | 381.68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俄語 | 411 | 375 | 380.28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401 | 376 | 382.72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礦物加工工程 | 376 | 374 | 374.76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商務經(jīng)濟學 | 402 | 382 | 387.59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食品質(zhì)量與安全 | 389 | 379 | 382.71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市場營銷 | 390 | 377 | 380.17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數(shù)據(jù)科學與大數(shù)據(jù)技術(shù) | 407 | 380 | 386.5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土木工程 | 405 | 374 | 379.43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網(wǎng)絡與新媒體 | 405 | 386 | 391.23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學前教育 | 397 | 390 | 394.5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理工 | 遙感科學與技術(shù) | 393 | 375 | 379.05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文史 | 財務管理 | 437 | 423 | 426.67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文史 | 俄語 | 432 | 420 | 423.08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文史 | 秘書學 | 427 | 420 | 422.12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文史 | 商務經(jīng)濟學 | 447 | 423 | 426.95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文史 | 市場營銷 | 426 | 422 | 422.85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文史 | 網(wǎng)絡與新媒體 | 446 | 427 | 431.8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文史 | 學前教育 | 429 | 426 | 426.93 |
黑龍江 | 二批本科(A) | 文史 | 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 | 431 | 423 | 425.3 |
黑龍江 | 藝術(shù)本科一批A | 文藝 | 環(huán)境設計 | 460 | 446 | 447.84 |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始建于1984年,位于中俄邊境城市——雞西。是一所經(jīng)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以工學為主,涵蓋管理學、經(jīng)濟學、法學、文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公辦綜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其前身是雞西大學,2013年4月經(jīng)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并更名為黑龍江工業(yè)學院。
學校秉承“修德修能,成人成事”的校訓,按照“素質(zhì)培養(yǎng)、專業(yè)培養(yǎng)、多元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思路,構(gòu)建了“1333”多元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校企共建多個二級學院,實現(xiàn)了教學內(nèi)容與企業(yè)需求深度融合,為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和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輸送了一大批“能就業(yè)、敢創(chuàng)業(yè)、可創(chuàng)新”的應用型、技術(shù)技能型人才。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