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yī)治無效,于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將水稻的雜交優(yōu)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yè)科學發(fā)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
袁隆平(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何綱躍 攝
“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痹∑皆诓稍L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
時間回撥到1930年9月7日,當時只有27歲,后來成為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的林巧稚,在北京協和醫(yī)院產房里,接生了一名男嬰。
這位在出生登記材料上顯示為“袁小孩”的嬰兒正是袁隆平。
袁隆平的童年和青春歲月,都跟隨父母輾轉于全國各地,包括北京、天津、江西、重慶、湖北等。
1949年,袁隆平考入了相輝學院農學系,這是復旦大學遷回上海后,重慶復旦大學校友創(chuàng)辦,該校在新中國成立后,并入新成立的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前身者之一。
在校期間,袁隆平曾報名參加空軍,但因在校大學生更需參加經濟建設,而未入伍,繼續(xù)留校學習。
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學畢業(yè),服從全國統(tǒng)一分配,到湖南省懷化地區(qū)的安江農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遠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遭遇三年自然災害,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袁隆平被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立志用農業(yè)科學戰(zhàn)勝饑餓。
袁隆平(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然而,袁隆平的研究之路并不順利。
一開始,他就得面對國際權威的批判“水稻雜交無優(yōu)勢”;為了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他跑遍大半個中國找了6年之久;“文革”時期遭到沖擊,實驗田被毀……
1976年,袁隆平育成的三系雜交稻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guī)稻平均增產20%,為解決中國糧食問題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隨著中國水稻研究連續(xù)取得突破性進展,2017年2月,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植物》雜志發(fā)表文章稱,中國的植物生物學研究已經確立了在全球的卓越地位。特別是水稻生物學、遺傳學和群體基因組學研究已經引領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學研究,可謂“中國的復興”。
多年來,有關雜交水稻的爭議不時出現,袁隆平的應對方法永遠只有一條:下田實踐。
“在田里,人的身體上半截被太陽曬著,很熱。腿在田里冷水中泡著,很涼。但我們每天都要拿著放大鏡,一壟壟、一行行、一穗穗,在成千上萬株稻穗里尋找水稻雄性不育株,那真的就像是大海撈針。”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獲得共和國勛章。
頒獎詞這樣描述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fā)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chuàng)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yè)科學發(fā)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
進京之前,袁隆平先是下田跟超級稻告別。回去后的第一件事,還是下田。
袁隆平(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唐夢憲 攝
袁隆平曾有三個與水稻相關的夢想:
第一是水稻畝產超過1000公斤,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第二是讓雜交水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解決人類饑荒做出貢獻;
第三是希望在我國的鹽堿地上種出高產水稻。
畝產700、800、900、1000公斤……5月9日,三亞早造水稻測產取得畝產1004.83公斤的成績。這是袁隆平團隊全國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項目首獲豐收。
這對實現我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和確?!爸袊娘埻胍欢ㄒ嗽谧约菏掷铩钡膽?zhàn)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而中國的雜交水稻,早已走出了國門。
在袁隆平和一大批中國科研人員的前赴后繼下,亞洲、非洲、“一帶一路”沿線,雜交水稻已在40多個國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個國家大面積推廣。
2017年8月23日,馬達加斯加農牧漁業(yè)部植保司司長薩乎里專程來到長沙探望袁隆平,給他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張印有雜交水稻的面值2萬阿里馬達加斯加幣。
薩乎里向袁隆平介紹道,水稻是馬達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中國的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馬達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經擺脫了饑餓。
“為了感謝您,我們特地選擇水稻作新版貨幣圖案”。
馬達加斯加幣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qū)進行測產,經專家團隊對3塊各1畝左右稻田機收實測,“超優(yōu)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專家表示,這個產量創(chuàng)下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袁隆平的三個夢想均超額完成。
但老人仍不滿意,他的遠期目標定為了雙季稻畝產2000公斤。
2020年,袁隆平表示,“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我覺得身體還可以,腦瓜子還沒糊,所以說我還可以繼續(xù)工作,我還可以鼓起勇氣繼續(xù)干下去,‘90后’一直搞到就是‘100后’?!?/p>
2004年《感動中國》給袁隆平的頒獎詞曾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p>
謝謝袁老,一路走好!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