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消夏圖》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文徵明58歲那年的夏天生了一場重病,連續(xù)10天都沒能下床。他的好朋友王轂祥聽說他病了,就趕緊登門探望。文徵明看見了王轂祥十分開心,似乎覺得病也沒有那么嚴重了,他們二人連同在場的其他好友開始交流詩文書畫。文徵明病好之后,畫了這幅《消夏圖》,贈送給王轂祥,感謝他的關心探望。到了清朝,這幅《消夏圖》流入宮中,成為皇帝的藏品,乾隆根據(jù)畫面寫了一首御詩。這就是《消夏圖》的來龍去脈,時至今日這幅畫已經成為私人藏品。想想真的很奇妙,如果沒有這幅作品,文徵明的王轂祥的交往只是干癟文字,有了這幅畫可以直觀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
王轂祥比文徵明小30歲,他在和文徵明的交流過程中保持弟子的禮儀。文徵明覺得他很有才氣,把他當成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小朋友”。相互的尊重,給這段友誼增添了很多佳話。從作品上看,文徵明的畫沒有沈周那么厚重,也不如唐伯虎那樣充滿靈氣,就連仇英的畫也比他的作品更富有裝飾性,偏偏是文徵明的傳人延續(xù)了吳門畫風。就憑這一點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文徵明的作品,看看他到底有什么魅力,成為一個畫派的中流砥柱。
文徵明十分厚道,有的時候厚道到令人生氣的程度。在文徵明晚年,他已經名滿天下了。蘇州太守讓他去給府衙畫壁畫,態(tài)度十分不友好。文徵明絲毫沒有介意,老老實實去畫了。畫完之后,蘇州太守才知道,他辦了一件多么尷尬的事情。這種厚道,在作品中轉化為厚重沉穩(wěn)。就像這幅《消夏圖》看上去沒有什么技巧,從筆墨到構圖都是簡簡單單的??醇毠?jié)才會發(fā)現(xiàn),畫中竟然沒有敗筆,簡直是太神奇了。好的作品從來不會張牙舞爪般的把人抓過來欣賞,應該像細水長流那樣一點點打動人心。
《消夏圖》中對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相當精彩,古樹的簇葉用變化的墨色點染,看上去生機無限。一旁的山石仿照元代名家吳鎮(zhèn)的風格進行勾畫。具象的山石和略帶抽象的樹葉對比之后,就能體會到文徵明那種既保持認真嚴謹又暢快松弛的感受。一幅畫的好壞全在于能否讓人產生共情。能夠在情感上打動人的作品,才是念念不忘的好作品。
《消夏圖》很普通的一個創(chuàng)作主題,文徵明在創(chuàng)作中加入了歌頌友誼、淡泊明志等內容,讓這幅畫飽滿起來,增強了觀賞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