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這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和今日一者“月上柳梢”一者“月燈依舊”,甜蜜與痛苦鮮明對照。去年“人約”,今時“不見”,難免“淚濕春衫”,悵惘徘徊。言而有時盡,意而不能窮,所以,此詞向來贊譽頗高。徐士俊《古今詞統(tǒng)》贊曰:元曲之稱絕者,不過得此法。
作為宋朝時候的達人,歐陽修也有過兩次緋聞,真真可謂人無緋聞枉大咖了。第一次被曝與自己妹妹的養(yǎng)女張氏偷情。張氏因與仆人私通,奸情暴露,案件在開封府審理。審理過程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張氏突然交代未嫁時曾與歐陽有私情。對于這一段舊事,《默記》這樣說:“張懼罪,且圖自解免,其語皆引公未嫁時事,語多丑異?!闭鎸嵭源?。第二次緋聞說歐陽與他的大兒媳吳春燕有染。這件事更不靠譜,當時的歐陽修已患有嚴重的糖尿病,身體日衰,恐怕沒有精力和能力去做一些事了。據(jù)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士大夫以濮議不正,咸疾歐陽修,有謗其私從子婦者。御史中丞彭思永、殿中侍御史蔣之奇,承流言劾奏之。之奇仍伏于上前,不肯起。詔二人具語所從來,皆無以對,俱坐謫官?!币虼?,這次緋聞事件,應屬政敵蔣之奇對歐陽的陷害。
此詞寫得委婉纏綿,當屬約會詞作中上佳品種。事實上,比纏綿的詞本身更吸引眼球的是,詞中的“人約”究竟是誰人約(或者說約了誰人)?以上兩位緋聞美女的嫌疑已經(jīng)基本排除。除非有其他的地下情,否則對象是他的三任妻子了。
歐陽修一生三娶。第一任妻子胥氏少有記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第一段婚姻大多很難有真感情。第三任妻子據(jù)說叫秋香,名字很拉風,估計河東獅吼的傳說由此而來。試想,如果現(xiàn)任很好,干毛懷念舊日時光。
由此可推測,歐陽的“人約”是第二任夫人楊氏——亳州知州楊大雅之女。楊氏出身官宦,儒雅文慧,深得歐陽修之心。在歐陽三任妻子中,站位很高,所以人約中人楊氏的可能性最大。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往時秋香溫柔似水而今時性情大變,作者遍尋不見伊人往日的美麗溫存,內(nèi)心興起一陣陣悵惘和憂傷。只是此種推測想來牽強附會,可能性不太大。
不管懷念誰,此詞悶騷指數(shù)相當大,迷死本寶寶。眾所周知,宋理學之趣正熾,多興曲徑通幽之筆,內(nèi)中種種思念之苦,唯自知耳??梢哉f,歐陽修心底的那份情壓抑了上千年。歷史上,不少大咖和網(wǎng)友也對這首詞的作者提出了質(zhì)疑,有大V和不少網(wǎng)友認為,本文的作者其實應該是朱淑真。王士禛《池北偶談》說,今世所傳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時,燈市花如晝”(《生查子》詞),見《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不知何以訛為朱氏之作。世遂因此詞,疑淑真失婦德,紀載不可不慎也。又有陸以湉《冷廬雜識》寫道,“去年元夜”一詞,本歐陽公作。后人誤編入《斷腸集》(漁洋山人亦辨之),遂疑朱淑真為泆女,皆不可不辨。按“去年元夜”詞,非朱淑真作,信矣。以朱氏女子失婦德為由,認為作者非歐陽修,其實并無法站得住腳。筆者在前面的文字中重點指出,宋時理學之趣正熾,雖然出過柳永等“騷人”,但整個社會理學情緒濃厚,恐怕由不得朱淑真如此明白無誤地“談情說愛”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