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毐性淫,欣然自以為奇遇矣。”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把無論是電子搜索還是“人肉搜索”幾乎都用了,得到的結(jié)果依然如此:自古以來,姓嫪者大約就此一人,而名“毐”者也只此一個。那就是嫪毐。
嫪毐對于更多的人來說,一定是不敢讀的,它肯定不能叫“謬毒”,準確地讀出來,應該叫Lào'ǎi。很多人習慣叫他“老愛”,想一想,這個昵稱送給他是很貼切的。
叫他“老愛”,雖覺得很貼切,但是,他究竟是不是美男,這還是個問題。
和傳統(tǒng)的美男經(jīng)過無數(shù)直觀還是側(cè)記了他們的美麗不同,關于嫪毐的能被歷史記錄完全在于其是一個“大陰(指男性生殖器)人”。
明代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四回《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毐偽腐亂秦宮》的記錄讓人看到個究竟,在民間“里中淫婦人爭事之”,在宮廷,太后“絕愛”之
根據(jù)研究,這“嫪”字義是懷戀,陸龜蒙的《漁庵》有“閑憑山叟占,晚有溪禽嫪”句,“毐”后來專指品行不端。
那么,以大陰而在“凡百戲任人陳設,有一長一藝,人所不能者,全在此日施逞?!敝忻摲f而出的秦國人,命運如何呢?
(一)
吃山靠山,吃水靠水。
一個人能立足,也是依靠的自己的特殊才華,用時下流行的理論可以叫“藍海戰(zhàn)略”,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嫪毐是一個特別有職業(yè)規(guī)劃思想的人,他知道自己的長項是什么,而且把自己的長項都努力發(fā)揮到了及至。
關于嫪毐出生的具體情況,是沒有準確的記錄的。大致認可的是,他出生在戰(zhàn)國末。按《史記索隱》的說法,嫪毐也是邯鄲人,而且與太后同里。
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長項就是——陽具大、性事能力強。
關于這一點,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的記錄中說“秦俗:農(nóng)事畢,國中縱倡樂三日,以節(jié)其勞。凡百戲任人陳設,有一長一藝,人所不能者,全在此日施逞。呂不韋以桐木為車輪,使嫪毐以其陽具穿于桐輪之中,輪轉(zhuǎn)而具不傷,市人皆掩口大笑?!?/p>
更早的時候,作為正史,司馬遷在《史記》也對此做了深刻的描述:“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就是說將一對車輪掛在他陰莖上行走。
據(jù)考證,秦時兩個桐木車輪的寬度為一尺(約合33厘米),重20斤。由此可見,嫪毐的陰莖長度應該有30厘米,并且能掛上20斤重的東西走路。這真應該是中華上下5000年來的第一人!
至于這個說法,有人認為,《史記》作者司馬遷是個受過“宮刑”(割去生殖器)的人,他是否會心理變態(tài),故意夸大嫪毐的陰莖,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但是,嫪毐因為陽具而聞名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民間“其陽具有名,里中淫婦人爭事之。”而到了宮廷,史書只用了兩個字形容——“絕愛”之,可以想象其對女性的滿足之感。
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嫪毐”后來確實成為以陽具取悅女性者的代名詞。
說到這里,“面首”一詞值得一提,近年來,很多人對嫪毐的第一身份定位就定義在了面首上了
那么,“面首”究竟是什么意思?
正如你現(xiàn)在的恍然一樣,面首是一個現(xiàn)在基本不用的詞語,我們現(xiàn)在大多稱呼為小白臉,或二公,只是后者叫的沒什么文化但更貼切。其實不管稱呼怎么變化,其本質(zhì)還是相同的。一個女人,半老徐娘或年老色衰的,已經(jīng)沒有資本再吸引男人,那么如果家產(chǎn)還算豐厚,就可以用錢來買,這樣“面首”這個行業(yè)便應運而生。
有文字記錄的“面首”有人認為是呂不偉,他先把趙姬送給異人贏得天下,后來又做了趙姬的入幕之賓,也是因為呂不偉的關系,嫪毐也才被人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面首。
但是,面首這個稱謂的真正被使用,應該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的前廢帝劉子業(yè),這位當皇帝的時間不長干的壞事倒不少,最后連個年號都沒留下,所以史稱前廢帝。
南朝宋前廢帝的妹妹山陰公主生活放蕩。他曾對前廢帝說,你的后宮姬妾很多,我只駙馬一人,這很不公平。前廢帝就替她“置面首,左右三十人?!币姟端螘?前廢帝紀》。
這里“面首”本來是指強健美好的男子;后以指男龐?!秲号⑿蹅鳌返诙呋兀骸凹偃缯煞蜻@里擁著金釵十二,妻兒那里也置了面首十人,那作丈夫的答應不答應?”
面首并不是誰都可以做的了的,首先要面貌英俊,這點從面首這個詞上就可以看出,顧名思義,面是面貌,首就是第一的意思,那么面首就是要面貌俊美。
面首是個技術(shù)活,力氣活,吃的是青春飯,沒聽說哪個年老力衰的人做了誰的面首,至少在文字里未見記載。另外面首也是個高危險的行業(yè),流精流汗,一不小心就有被解雇的危險,甚至有生命之憂,整日兢兢業(yè)業(yè)惟恐一步踏錯。
即使是靠出賣自己的身體過活,但是同樣的出賣,卻和“鴨子”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首先就是面首等于是批發(fā),基本上顧主只有一個,而“鴨子”確是零售行業(yè)。另外面首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多金或高權(quán)的婦女同志,從顧客檔次上來說,要比鴨子高出許多。
由于面首的定義出現(xiàn)是在嫪毐死后無數(shù)個朝代之后的事情,在秦時“面首”一詞的含義遠遠沒有如此豐富,有人認為,這最多也應該只指漂亮男子:“面”是貌美,“首”是須美。
無論如何,這些無論是傳言還是成為對嫪毐定義都在從不同角度說明了,嫪毐可以算得上是個美男了。
(二)
在漢語中,“提拔”真是個有意思的詞語。這個詞語告訴我們,要高升,除了自己往上拔以外,重要的是有人“提”你,不然永遠都是白搭。
嫪毐的飛黃騰達除了前面敘述的,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項,并且努力上拔之外,重要的力量是因為獲得了一系列認為的“提”。
當然,現(xiàn)在看來對于他的“提”都是一種偶然,因為這涉及到一場頗為驚心動魄的宮廷丑聞。
關于是中國數(shù)千年專制時代的第一位君臨天下、叱咤風云的秦始皇嬴政身世之謎歷來是有爭議。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嬴政生于趙國。從秦國國君的世系看,他的父親是當時為質(zhì)于趙國的秦公子子楚(即異人,后立為莊襄王)?!妒酚?秦本紀》說;“莊襄王卒,子政立,是為秦始皇帝?!笨墒牵妒酚?呂不韋列傳》卻記載了一個嬴政實為呂不韋之子的傳奇式故事。
關于歷史的爭議,那是學者的事情。
從研究嫪毐的故事出發(fā),我們更應該向班固學習(班固堅定地認為嬴政為呂不韋之子,甚至在《漢書》徑稱嬴政為呂政),相信嬴政實為呂不韋之子。
在此基礎上,我們把目光放到,2000多年那個戰(zhàn)火不斷的混亂時期。
對于怎么看呂不韋這個歷史人物,現(xiàn)在社會上持否定意見的不少,給予肯定意見的不多。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是一個特別值得研究的善于投機的商人。
早年,呂不韋在趙國的邯鄲經(jīng)商意,與邯鄲女子中既漂亮又善歌舞的趙姬同居,趙姬懷有身孕。
《史記"呂不韋列傳》說,呂不韋剛好此認識了秦昭王孫子安國君的兒子異人,在趙作人質(zhì)的異人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在這樣的前提下,呂不韋這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投機商人開始了一次最讓人交口稱贊的投機行為:
他先是把錢財送給異人,與他結(jié)交,得到異人信任后,就對異人說,我能光大你的門庭。異人非常高興。原來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無子,如華陽夫人能認異人為兒子,將來安國君繼承王位,異人就能被立為太子。
異人說:“如果您能把事情辦成功,愿意分封秦國的土地跟您共同享有它”。呂不韋帶了許多錢財珠寶通過華陽夫人的姐姐,并說異人日夜思念太子和華陽夫人,天天念叨,祝福他們,華陽夫人很高興。
華陽夫人的姐姐趁機就把呂不韋讓說的話告訴了華陽夫人:“你既然無子,年老色衰時怎么辦?應該趁年輕在諸子中選一個賢德的作為自己兒子,立為嫡子,作為繼承人。”談話中,她還大夸異人如何賢明,如何孝順。華陽夫人覺得有理,就找機會把自己要收異人作嫡子事說了,安國君同意了,于是異人更名子楚。
隨后,呂不韋大肆公關,子楚在諸侯中名聲大震。呂不韋為了把秦氏天下變?yōu)閰问咸煜?,把懷有身孕的趙氏送給了子楚,趙氏不久生子贏政,即后來的秦始皇。
秦在昭王,安國君,子楚三朝只經(jīng)歷了短暫的更替貼,贏政就在13歲時繼位(此時,她的母親不過30多歲),因年紀小,由相國呂不韋與太后趙氏輔政,呂不韋與趙氏舊情復發(fā),經(jīng)常利用研究政事之際私通,看到秦王聰明伶俐,一天天長大,呂不韋意識到再與太后風流就有敗露的危險。
為了明哲保身,本文主人公被呂不韋推到前臺。
作為相國的呂不韋,他不僅對于“偶犯淫罪”的嫪毐“曲赦之”還,留為府中舍人。他還讓“嫪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啖(勾引)太后”
桐木做的小車輪,發(fā)聲響亮,趙太后欲火中燒,呂不韋趁熱打鐵,獻上妙計。
這個計策的結(jié)果是,嫪毐因為以前的淫罪被“論以腐刑”。然而,就在將要和司馬遷一樣會變成閹之前,受到賄賂的主刑官吏卻在到處找“驢陽具及他血”以對嫪毐“詐作閹割”,只是拔其須眉?!伴幐睢敝螅靶行陶吖室鈱ⅢH陽傳示左右,盡以為嫪毐之具。傳聞者莫不駭異。”
隨后,嫪毐以受了腐刑成為“宦者狀”,而被送到宮中侍奉太后,嫪毐偷偷與太后通奸,得到太后的“絕愛”。
嫪毐的命運從此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
(三)
如果說,呂不韋的聰明該抽身時就抽身的話,那么嫪毐最大的失敗就是,給了點兒陽光就要燦爛。
在呂不韋,走出了“和太后私通”的險景之后,嫪毐卻在這樣的險景中越發(fā)“勇敢”。
很快,嫪毐獲得了太后的寵幸。使太后有了身孕,太后怕人知道,尤其怕秦王知道,就裝起病來,她有時緊閉雙目一言不發(fā),有時又張牙舞爪,大喊大叫,秦王嬴政知母親病重,派御醫(yī)輪番調(diào)治,也無效,后又找卜人,卜人早被太后和嫪毐收買好了,就說太后病,乃是中了宮中的邪氣,須到西方躲避一些時日,不治自愈。
秦王恨不得母親病一下子就好,就把母親遷居到雍城,嫪毐仍為貼身侍從。雍城在咸陽西二百余里,原是秦國都城,太后就住在大鄭宮。遠離了秦王,兩個人更加肆無忌憚,更加放蕩,生下兩個孩子,都養(yǎng)在大鄭宮的密室里。
嫪毐有恃無恐,他不滿足于自己地位,于是千方百計地招攬賓客,并借太后之名,借太后之手從贏政和呂不韋那里索要權(quán)力和財富。
事實上,正如無數(shù)人都分析到一樣,呂不韋給他他安排的角色是十分簡單而明確的:名義上的宦官實際上的面首,只要能滿足太后的需要,討得太后的歡心就可以了,財富可以得一些,但不宜太多,權(quán)力可以要一點,但不可以張揚。關鍵在于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只有一切低調(diào)處理,才有較高的安全系數(shù)。如果嫪毐一直安于其位,使朝野甚至不知道有此人存在,他的安全基本上是有保證的。即使做不到這一點。而是略事張揚,讓一些人知道他是太后的面首,但不貪得無厭地獲取財富,尤其不參與權(quán)力的爭奪,他仍然有較高的安全系數(shù)。
但是,正如古人所說,天要讓其亡,必先讓其狂。在嫪毐的權(quán)勢達到了頂點的同時,鴻溝也擺在了他的面臨,可惜他幾乎沒有覺察到。
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為長信侯,呂不韋原來就是長信侯,秦時長信宮專為太后的居所,顯然,嫪毐接替的是呂不韋在太后身上的位置。呂不韋這樣的投機者怎么善罷甘休呢?
不僅如此,嫪毐完全掌握太后之后,他不僅要求她自己賞賜他,還多次要求其向兒子嬴政替自己邀功,兒子尊重母親,把山陽城(太行山的東南,今河南修武縣西北)作為他的封地,后又把汾河西的太原郡封給他,所以太原也稱為“毐國”。
在當時的王宮內(nèi)外,嫪毐顯赫一時。
任何宮廷,他都可以占用,車馬可以任意乘坐,甚至可以到國王的園林去打獵,此時的嫪毐有爵位有封國有數(shù)千家奴,為了求官而來巴結(jié)他,成為他的門客的人一千多名。
嫪毐不但無自知之明,而且貪得無厭。可是,他得隴望蜀,竟異想天開地祈望由他和太后生的兒子代贏政做國王。他豢養(yǎng)大量家丁,廣招舍人,發(fā)展個人武裝,加緊培植私黨,結(jié)交黨羽,為篡權(quán)為準備。
顯然,如此貪得無厭加上如此不可一世的樣子,不僅觸犯了引他入朝的呂不韋的利益,還讓其他貴族和權(quán)貴的顯得很沒有顏面。
更重要的是,這嚴重影響了贏政的王位。
可以想象的是,贏政是少年時代就顯示出了自己過高的政治才能,讓呂不韋這樣的老謀深算之人都懼怕之。
自然,對于嫪毐如的囂張猖狂、肆無忌憚,早已懷恨在心,只是礙于母親的顏面隱忍未發(fā)罷了。
現(xiàn)在,所有故事的結(jié)局都只需要一個導火線了。
(四)
關于嫪毐滅亡的導火線,有兩種說法,一是《呂不韋列傳》中說,嫪毐事敗是因有人告發(fā)他并非閹人,他讓太后一懷就是兩子,使嬴政一下多了倆兄弟。西漢劉向在他的筆記《說苑》中則說,他是與朝中貴臣斗棋斗酒,醉后狂言“吾乃皇帝假父”而被告發(fā)。
相信嫪毐并非閹人,并與太后有染,對于冰雪聰明的贏政來說,也許并不是新聞,只是掙一只眼閉一只眼睛罷了。所以,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嫪毐不可一世的樣子,更值得玩味的是,《說苑》中的說法。
劉向在他的筆記《說苑》中說,有一次,嫪毐“與侍中左右貴臣博弈飲酒”,在醉眼朦朧中由一言不合導致相互廝打,嫪毐兇相畢露,“瞋目大叱”說:“吾乃皇帝假父。”這些博弈者紛紛逃到贏政那里報告。大概贏政對嫪毐的專權(quán)早有覺察。
因現(xiàn)在見就決定誅除他。嫪毐酒醒之后,也感到自己面臨著危險,于是,一不做二不休,鋌而走險,陰謀發(fā)動叛亂。
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的四月,嬴政在雍城佩劍、行冠禮,住在蘄年宮,這蘄年宮又稱“祈年宮”,乃秦惠公時所建。
嫪毐因事發(fā)后倉促借用太后璽,征發(fā)縣卒、衛(wèi)卒、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作亂”(這說明其實并未攻入宮中)。
因為秦王早有準備,一面令衛(wèi)隊拼力奮戰(zhàn),一面命昌平君、昌文君發(fā)兵攻打嫪毐,雙方軍隊殺得你死我活,在這緊急關頭機靈的秦王登上蘄年宮高臺,向叛軍揭穿了嫪毐的陰謀,嫪毐的軍隊一部分散去,一部分反戈
嫪毐敗后,秦王鏟草除根。共二十人被斬首、五馬分尸、滅宗族。其舍人,輕者成為“鬼薪”。這“鬼薪”原是為宗廟砍柴的勞工,在秦為一種刑罰,泛指從事勞役。
《東周列國志》還記錄說,隨后“秦王政乃親往大鄭宮搜索,得嫪毐奸生二子于密室之中,使左右置于布囊中撲殺之。”他還下詔把他的母親太后趙氏繳去印璽,削減俸祿,貶到雍城的棫宮居住,并派兵把守,實質(zhì)是把太后軟禁起來。其他參與謀叛的人大都處以徒刑,有4000余家被奪爵流放于蜀地。
嫪毐見大勢已去落荒而逃?!妒蓟时居洝分姓f:文信侯反叛,被擊潰后,懸賞緝拿后用車裂之刑處死,夷其三族。
《東周列國志》說,秦王政平了嫪毐之亂,回駕咸陽。尚父呂不韋懼罪,偽稱疾,不敢出謁。秦王欲并誅之,問于群臣。群臣多與交結(jié),皆言:“不韋扶立先王,有大功于社稷;況嫪毐未嘗面質(zhì),虛實無憑,不宜從坐?!鼻赝跄松獠豁f不誅,但免相,收其印綬。
也有一說,呂不韋知自身難保,就喝鴆酒自殺了。
不管怎么樣,,這場叛亂的結(jié)束,為秦王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為統(tǒng)一六國掃清了道路。
但是,對于,嫪毐來說,放在更大的歷史環(huán)境中來解讀,他不過是個政治斗爭中的犧牲品罷了,其個人命運真實的反映了太后、皇帝、大臣三者間的力量對比,其個人品質(zhì)無太大問題!
秦人嫪毐自其死后, “毐”字的使用鮮見!嫪字為姓也不多見了。是否都與嫪毐行為不端,持國無道有關呢? 難道這是典型的因人廢字的歷史事例?
查看《古今漢語字典》商務印書書館(2003年北京)第三頁左欄倒數(shù)第四行(大字)明確地寫著: 毐 ai,上聲,義有兩條, 其一為品行不端的男子,<說文, 毋部)”,士之無行者。其二,指戰(zhàn)國時秦國人嫪毐.例秦皇太后,嫪毐亦淫荒.(唐,李白)
該字典的正文第355頁左欄正數(shù)大字第四行,明確寫著:嫪.lao去聲 義有兩條1,留戀,例,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 (唐,陸龜蒙)
2,姓,戰(zhàn)國時秦有嫪毐。
《現(xiàn)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書館 2005年版《漢語規(guī)范字典》南方出版社1998年;其中對嫪毐字的另有解釋,說,“毐”會意字,用于人名;嫪人名用字,從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