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他們正年輕觀后感300字篇一初二3班 苗怡佳
1950年,美國公然越過三八線,把戰(zhàn)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為此,中國開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行動,年輕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始了艱苦的抗美援朝戰(zhàn)役。
紀錄片中,一位位上了年紀的老戰(zhàn)士們坐在那里,揭開內心最深處的疤,為我們講述1950年的故事,而那時,他們正年輕……
1950年,一批志愿軍戰(zhàn)士們秘密坐上了鐵皮車,來到了危機四伏的朝鮮戰(zhàn)場,在黑暗封閉的車廂中,他們肩負著沉重的使命。在長達多年的戰(zhàn)役中,有苦也有甜。那時,年輕的任紅舉英勇與敵人奮戰(zhàn),一個人守住了一個山頭,繳獲了四架重機槍,幾十把步槍,幾百個手榴彈和一千八百發(fā)子彈,在部隊被敵軍包圍的時候,他不顧危險,繞過熟睡的敵人,硬是從敵人的廚房里帶回了一大堆年糕,解決了戰(zhàn)士們的糧食問題,立了大功。那時,薛英杰戰(zhàn)士與戰(zhàn)友被敵人發(fā)現,上車之前,戰(zhàn)友把他擠到了里面,于是,一梭子子彈打穿了車,戰(zhàn)友在他面前犧牲了。這些事情發(fā)生在每一個抗美援朝的戰(zhàn)士身旁,讓人心酸不已。
抗美援朝紀念碑巍然挺立,它記錄的是千千萬萬志愿軍英雄們的名字,是無數戰(zhàn)士們?yōu)閲柢|的偉大事跡,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些需要我們每個人銘記。當我看見一個又一個戰(zhàn)士們犧牲在了戰(zhàn)場上,我不禁發(fā)出感嘆,這樣做值得嗎?在看完電影后,我有了答案。孫德山戰(zhàn)士在巷子中開設了一家抗美援朝紀念館,一張張照片映射的,是一位位鮮活的英雄,每一位戰(zhàn)士心中,都掛念著他們的戰(zhàn)友,是啊,我想,這就是答案!時間無情人有情,只要有一個人記得他們,只要有一個人在心中敬仰著他們,只要有一個人可以記住他們所做的一切,那這一切就都是有意義的。
70年風雨,因為有了他們撐起傘,我們才能自在的奔跑,請銘記這段歷史,請銘記他們。他們相信未來,我們才有現在。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怕是從地上拾起一個垃圾,不要辜負他們所做的一切。
獻給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
他們正年輕觀后感300字篇二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奮斗
初二(3)班 張嘉芮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前不久學校帶領我們觀看了《1950他們正年輕》這部電影,對此我深有感觸。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奮斗》。
“他們相信未來,我們才有現在?!边@是《1950他們正年輕》電影的結束語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志愿軍去到朝鮮,為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不受到美國的侵害。一滴滴血跡猶如刀割般刺在了我們的心房。
在電影前段,有個明教任紅舉的老兵向觀眾講述著曾經抗美援朝的事跡。軍中的“白毛女”,劉文等一些女兵也參加了此次戰(zhàn)役,她們英勇無畏,面對犧牲毫無畏懼。面對敵人的子 https:/// 彈,大炮,面對不知從何時從天空中飛來的炸彈,戰(zhàn)士們勇往直前。他們不敢去想未來,因為他們不知道未來是否存在。任爺爺說當時上戰(zhàn)場的大多還是學生,在青春正洋溢的時候他們毫無畏懼地奔赴了戰(zhàn)場,用無畏的膽量沖向敵人。我們要敬畏前人做出的努力,并更加努力地去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
大炮子彈在空中穿梭,手榴彈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后落地炸開,煙灰布滿四空,負傷和已經死去的戰(zhàn)士們躺在地上……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我們并不知道戰(zhàn)爭有多么慘烈,這種慘烈或許使我們體會不來的。正如郭瑞錚奶奶的經歷一樣,在戰(zhàn)場上,她最要好的朋友死在了她面前,這種悲痛不言而喻,是最難以忘卻的情感上的悲痛。
2021年的我們坐在書桌前安靜地學習;1950年的他們在奮斗,夜晚七時是敵軍轟炸機出動的時間,在朝鮮的上空進行無情的轟炸。那一天薛英杰和戰(zhàn)友在火車上發(fā)生了口角,因為正是敵軍轟炸機出動的時候,所以薛爺爺并不愿意出去,卻被戰(zhàn)友說怕死鬼。對于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斗的戰(zhàn)士們來說,都希望自己膽子大,成為國家的脊梁,“怕死”二字如刀割一樣令他心痛。他們一起出去,可那位戰(zhàn)友卻再也沒回來……
不到20歲的年齡,不到100斤的身軀卻肩負起一個國家的責任;戰(zhàn)場上的生和死或許就在一瞬間,但戰(zhàn)場上奮斗的結果也無疑是國家的希望。
烈士園中刻上了抗美援朝烈士們的名字,烈士的遺骸也在不斷護送回國。五星紅旗由鮮血染成,而烈士們的骨灰也會被五星紅旗所包裹,這是人民和國家對烈士們致以的最高尚的敬意。
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奮斗,有人為我們創(chuàng)建了當今幸福生活,我們也將用行動做以回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先輩之精神,共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未來!
他們正年輕觀后感300字篇三接過您的炬火
初二(1)班 熊敏孜
莊子道:“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炎黃子孫生生不息,民族精神代代相傳。泱泱華夏五千年輝煌,接踵而至的是一百年滄桑。國家危難之際,總有先鋒撐起飄揚的旗幟,引領著后人走向光明。
1902年,那個決心以先進的醫(yī)學救治國人之軀體的魯迅先生,東渡抵達日本。追尋“醫(yī)術救國”的志向時,清朝留學生的貪圖享樂、中國民眾的麻木不仁、他國人民對中國人的鄙夷不屑……由此,即便有生命至上、大愛無邊的藤野先生的殷切期盼,也無法動搖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毅然決然。歸國后,他在那“萬難破毀”的“鐵屋”中吶喊,以堅定的希望,喚醒著一個個昏睡近死的國人。他讓中國青年“擺脫冷氣”,“不必等候炬火”。而他就是炬火,首先醒過來、首先站出來,一生案牘勞形。他以筆為刀,用心血寫文章,用生命救中國。他說:“待我程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并帶領著人們沖鋒,沖破黑暗的枷鎖,前仆后繼,義無反顧,直至燃燒盡他戰(zhàn)斗的一生。
如今,我們在國旗飄揚下,依然記得李大釗先生那滿懷信心和希望的預言:“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守常先生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當之無愧的革命先驅,19世紀20年代軍閥割據,社會黑暗,傳播一種信仰,發(fā)起一場革命,是何等的艱難與危險。比大釗先生沒有畏懼,他引領革命志士為救國圖存積極奔走。奮起反抗,在這個混亂而腐朽的中國,他是第一絲光明是第一團炬火,共產主義擴散至燎原之勢。他說:“如果我死后能夠喚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夠讓活著的同志們更加奮勇的前進。我可以去死。無數與守常先生一樣的烈士,站在黑暗與光明的節(jié)點上,無法看到勝利的那一刻作文吧。但他們留下的薪火,永久灼燒在我們心中?
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在國家解放僅一年的艱難條件下,團結一心保家衛(wèi)國,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這看似手到擒來,實際卻驚人得壯烈。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平均年齡只有28歲,最小僅10歲。一聲令下,千萬家百姓的兒女、千萬個孩子的父母,披掛上陣,奔赴朝鮮?!?950,他們正年輕》中,幾位老戰(zhàn)士的訴說,仿佛重現了那個殘酷的戰(zhàn)場。傷疤、皺紋、淚花,他們那時也是朝氣蓬勃的青年;勛章、軍裝、目光,如今的榮耀抵不過為國獻身的豪情壯志。那是“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在不在了”的硝煙彌漫。沒有棉衣棉被,沒有魚肉蔬菜,沒有武器飛機,只有戰(zhàn)士們的滿腔熱血,“一個倒下去,萬個緊跟上”。他們也曾是肩帶星光燦爛的少年,不過是,去時少年身,歸來英雄魂。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記住英烈的最好的方式,便是接過他們的炬火,傳承先輩的精神。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初的任人宰割,而是有著堅定底氣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我們是21世紀的青年,我們是千千萬萬先烈的后人。凝聚著無數革命先輩決心和意志的炬火,由我們承接。
接過先輩的炬火,扛起光榮的責任。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他們正年輕觀后感300字篇四帶著光的人
初二(2)班 王行健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演講的主題是:帶著光的人。
說起光,人們的第一印象總是明亮、溫暖、它在黑暗中閃耀,照亮人們前行的路,它在寒冷中燃燒,使人們感到溫暖。而我們如何成為這樣帶來光明與溫暖的人呢?
要成為帶著光的人,首先應心中有光。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帶著光的人。那是怎樣的社會??!國家的希望留學生們只貪只顧貪圖享樂,而人民更是麻木不仁,一群為自己同胞被屠殺而叫好的看客!而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以筆為槍抨擊所謂正人君子,用吶喊喚醒鐵屋中沉睡的人們。他說:“以后如竟沒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彼肋h活著,永遠為來者指引著方向。
而翻開史書,這樣的人還少嗎?一生想收復中原的陸游,在典籍中尋救國之路的聞一多,為了世界人民能吃上飽飯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們都是一顆顆星星,給迷茫的人們方向。
要成為帶著光的人,也應心中有勇氣。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部隊與美軍在長津湖地區(qū)交戰(zhàn),這次戰(zhàn)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qū),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zhàn)。而戰(zhàn)士們也付出了慘痛犧牲,積雪覆蓋的戰(zhàn)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國軍人僵硬的尸體,它們一個挨著一個臥在自己的戰(zhàn)斗位置……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可他們?yōu)榱吮Wo自己的家人,同胞甚至子孫后人,堅定地走上了戰(zhàn)場。
而著眼當下,新冠疫情忽然爆發(fā),無數“白衣戰(zhàn)士”擁上了戰(zhàn)場,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他們都是炬火,燒融了冰雪,燒滅了病毒,燃燒在一起,成為了太陽,永遠溫暖著我們,也燒進了我們的心底。
成為帶著光的人,我們也要心中有善,也許是陌生人的出手相助,也許是同學,老師的鼓勵,都能使我們溫暖,而我們也應成為光,傳遞光,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舉動。我們都是螢火蟲,相互吸引,彼此照亮,正因為這樣,世界才如此光明美好。 最后,我想用艾青的一首詩《光的贊歌》中的幾句來結尾:“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命,人世銀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塵,每一粒微塵都有自己的力量,無數的微塵匯成一片光明,每一個人既是獨立的,又相互照耀?!?/p>
謝謝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帶著光繼續(xù)出發(fā)。
他們正年輕觀后感300字篇五觀1950他們正年輕有感——動人的旋律
初二(3)班 張熙瑤
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我要講述的是一個大家都熟知的歷史,抗美援朝,這也是那些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們故事,開場,旋轉的時鐘帶我們進入抗美援朝的年代,天空中的飄雪似乎要飛出屏幕,闖入我們的眼眶,林間的日光引人入勝,這將會是一場中華兒女代代相傳的光輝歷程。
《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是我對這部影片感觸最大的地方,雄壯的旋律讓在場的觀眾們無一不熱血沸騰,而這首歌曲也貫穿著每一個抗美援朝戰(zhàn)士的歷險。
任紅舉,以為87歲的老戰(zhàn)士,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他與戰(zhàn)友們都還只是一名學生,這對他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對所有人來說,是光榮的,但是又有誰會理解這艱苦抗戰(zhàn)中的離別呢?
文工隊里,有一名小戰(zhàn)士,名叫劉文,一位小提琴手,這些文藝工作者們也參加了這次出征,正當我激動的準備繼續(xù)猜測他的經歷時,就聽聞這位與我相隔著一個年代的演奏家死在了無情的炮彈之下。
“我愿用你一根白發(fā),安在小提琴上,陪你一起演奏?!?/p>
緊接著,是任紅舉的另一位戰(zhàn)友,湯重稀,通過視頻,相隔千里的任老先生再次見到了“小湯”,記憶中那個孩子也變得滿臉皺紋,湯重稀戰(zhàn)士年輕時,曾經也想成為一名手風琴演奏家,這時的我在心里默默祈禱,但當這位老戰(zhàn)士把手舉到胸前時,我愣住了,原來,湯重稀戰(zhàn)士心中也在想,我不能讓手受傷,一點也不行,說著,他想把雙手環(huán)抱在胸前,但是突如其來的炸彈,決定了他再也不能繼續(xù)他的夢想了。
薛英杰,一位衛(wèi)生部的戰(zhàn)士,他在戰(zhàn)壕中東奔西跑,解救一個有一個傷員,曾經,他遇到一位只有二十幾歲的小戰(zhàn)士,被炮彈奪去了下巴,喉嚨的部位清晰可見,我不敢去想那樣殘酷的場面,那會是多么恐怖的傷口,沒有一個護士喂飯堅持到了最后,薛英杰老戰(zhàn)士為的次數最多,而這位小戰(zhàn)士,對他十分親切。
“他,也有爹和媽啊……”
不能再拿起琴弓,不能在彈奏旋律,不能再念出一句動人的詩歌,這些戰(zhàn)士,用血肉保護了朝鮮,用生命,守住了列強侵略的最后一道防線,戰(zhàn)士們都堅守著不屈的信念“最危險的,我去,生命有關的,也由我頂上”,有的用眼淚掩蓋所有情感,有的用微笑掩蓋傷痛……
電影的最后,戰(zhàn)士們的照片,掛在雪白的墻壁上,圍繞著紅色的中國夢,烈士的陵園里撒滿了陽光,“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他們相信未來,我們才有現在!”
回校的路上,我看到滿天的云霞,我看到天空被染上了熾熱的紅色,這一切祥和安寧的場面就是抗美援朝戰(zhàn)士們浴血奮戰(zhàn)的回報!穿過高樓大廈,那里似乎有一道道身影從雪地間歸來,迎著初春的光芒,美妙的琴聲,動人的頌歌,傳遞著勝利的消息,這是一個年代的感慨,更是紅色精神所傳遞的情懷!
忽然間,我似乎聽到了志愿軍斗志昂揚的,勝利的歌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