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zhàn)可能讓三國的整個歷史縮短了至少20年以上,劉備強行伐吳最后幾乎全軍覆沒,導致蜀國開始走向衰落,三國鼎立的局勢也開始動搖。實際上劉備敢伐吳就是因為當時他覺得自己的實力已經(jīng)不輸東吳,畢竟在漢中之戰(zhàn)上幾擊敗了曹操大軍,這讓劉備信心大增,加上關羽的死讓他已經(jīng)失去了平日的冷靜,所以伐吳勢在必行。但劉備正營中也有非常理智的人,諸葛亮和趙云就非常反對劉備在此時伐吳,因為那邊的曹魏還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如果和東吳拼個兩敗俱傷那曹魏就會是最大的獲益者。劉備是個明白事理的人,為什么最后還是沒被勸動呢?
只能說諸葛亮和趙云準備的理由還不夠充分,吳蜀交戰(zhàn)的確非常危險,但關羽的仇劉備不可能不報,就算是曹魏趁勢進攻也會是攻打東吳,蜀漢這邊還相對安全一些。而且當時劉備根本就不覺得自己會輸給孫權,就算打不贏東吳也要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只是最后的結果大家都沒想到。陸遜并不急著和劉備正面交戰(zhàn),而是把劉備引到對東吳大軍更有利的地形,然后消磨蜀軍的意志。陸遜單兵非常沉穩(wěn),而且善于洞察對手的心里,這次劉備急于求勝的心態(tài)算是徹底被陸遜看穿了。
最后陸遜用火攻殺了劉備一個措手不及,眼看陸遜帶著十幾萬東吳大軍就要取得完勝,劉備也是非常的不甘心,最后只能帶著幾位士兵逃到了白帝城。張飛和黃忠也都戰(zhàn)死,張飛是在和劉備匯合的路上被殺,也就當是戰(zhàn)死吧。但黃忠被殺后,蜀軍算是有點慌了神。但也沒辦法,最后黃忠對劉備說:“懇請陛下保重身體”便一命嗚呼。劉備內心感到愧疚萬分,而趙云得此消息后也是非常難過??傊畡浞撬闶菑仡^徹尾的失敗,如果再讓劉備做一次選擇的話或許就會冷靜下來了。
如今做什么都不能挽回失敗的局面。逃到白帝城的劉備也是一直臥床不起,戰(zhàn)役的失敗和內心的憤怒加上對士兵們的愧疚,讓劉備承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傷害。所以說劉備心里肯定會非常后悔,但諸葛亮和趙云也非常后悔,他們并沒有盡全力勸住劉備,不然這樣的事情也不會發(fā)生。對于趙云來說,一輩子都忠心耿耿的為劉備效力,但始終在戰(zhàn)略層面上沒給出過什么關鍵性的建議,而這次的失敗對蜀漢來說又是致命的打擊,所以趙云可以說是最懊惱的一位。
劉備伐吳主要還是太心急,而且劉備小看了陸遜的能力。東吳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都是實力超凡的軍事天才,而且他們能相互繼承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東吳能夠一直保持強盛的原因。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容解讀,請關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容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