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后期,諸葛亮的屢次北伐,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似乎是有些過了頭了。不僅僅是諸葛亮,還有姜維在諸葛亮死后同樣進行了很多次的北伐,但是兩個人都沒有能夠完成復興漢室的重任,蜀漢盡管存在了數(shù)十年,最終還是滅亡了。然而,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當時三國各自的實力背景,蜀漢很明顯是最弱的,這一點諸葛亮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仍舊堅持北伐,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廣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此千古名詞隆中對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能倒背如流,而其中“待天下有變”之謀,更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策,令后世無數(shù)兵家對諸葛亮敬為天人,舉為謀略家之祖。
臥龍初現(xiàn),三分天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稱臥龍,東漢末年瑯琊郡人(今山東臨沂),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是當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諸葛亮少年時便聰慧過人,后師從名士,因其高超的軍事才能和鬼神莫測的謀略,以至當時有“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的說法。
當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的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的奇謀讓劉備茅塞頓開。在追隨劉皇叔之后,諸葛亮是得遇明主,而劉備更是對他言聽計從。此后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等奇謀連出,助劉皇叔取荊州、定川蜀、平漢中,實現(xiàn)了隆中對時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匡復大漢之是時間的問題了。
夷陵之戰(zhàn),劉備輸光了蜀國北伐的本錢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中原,因病去世于五丈原。不禁令人扼腕嘆息,天妒英才。然而以諸葛亮的經(jīng)天緯地之才,計絕古今之智,前赴后繼六出祁山,為何沒能一統(tǒng)中原匡復漢室?這只能說諸葛亮生不逢時。
當初隆中對時他對劉備獻策曰“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秦川,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但當他北伐時以是物是人非了,原來計劃當中的荊州沒了,上將關羽死了,準備率益洲之眾出秦川的雄主劉備也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的夷陵之戰(zhàn)后去世身亡。
而蜀國多年積攢的兵馬錢糧毀于一旦,可以說夷陵之戰(zhàn)劉備輸光了所有的本錢,匡復大漢以遙不可及,所以劉備才會憂憤而亡。正如諸葛亮在其千古絕句出師表中言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當時只占據(jù)川蜀的蜀國地狹人稀,其人力物力以不足以問鼎中原了。
縱觀諸葛亮數(shù)次北伐舉傾國之兵也不過二十幾萬,關、張、趙、馬、黃等五虎上將也都以去世,以至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境地,廖化何人?不過是關羽帳下的一名低級將官,在諸葛亮去世后只能靠降將姜維來支撐蜀國。
那么夷陵之戰(zhàn)后,三國各自的兵力又是多少呢?
魏國:總兵力在65萬左右,西線雍涼為10萬,南線荊豫10萬,東線徐揚10萬,中部洛陽15萬(其中10萬是機動兵力,用于防備諸葛亮北伐),北線20萬人,防備游牧民族(讓他們變得很乖)。
蜀國:總兵力在15萬左右,北線漢中7萬,東線永安3萬,成都各據(jù)點5萬。(劉禪投降時,成都最低有1萬兵力,作為守城方,應付鄧艾小菜一碟)
吳國:總兵力在25萬左右,主要部署在長江沿線據(jù)點。20萬防備魏國,5萬防備蜀國。
也就是說魏蜀兩國交戰(zhàn)兵力對比是20萬對11萬?!傲劣致时娛嗳f出斜谷”出自《晉書.宣帝本紀》
北伐實則無奈之舉,不北伐蜀國會更快地滅亡
而以二十幾萬兵馬想要進軍中原,不要說攻城略地,就連站崗放哨都稍嫌不足。那么諸葛亮為何還要北伐?
在即無友軍,更無后援的情況下,光是勞師遠征就以犯了兵家大忌,諸葛亮做為一位曠世兵家不可能不懂。他之所以北伐不過虛張聲勢,用的是兵法之中的擾敵之策,并沒有希望過北伐成功,因為他知道也不可能北伐成功。
正如他的繼任者姜維所說“魏強而蜀弱,若不主動伐魏,座等吳、魏來攻,蜀國必危矣”,實踐證明一切,在姜維屯田避禍后,魏國大將鐘會、鄧艾伐蜀一戰(zhàn)成功。當初諸葛亮的亦師亦友水鏡先生在聽道他輔佐劉備后,仰天長嘆道“孔明隨得其主,然不得其時”。
直至近代,著名三國歷史學家易中天認為,諸葛亮的北伐注定失敗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國,益州非進取之地,諸葛亮非將略之才。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在易中天看來,更是疑點重重:
“如果說一個將軍打了敗仗你就要殺他,你有多少將軍可殺?蜀國人才本來就少,這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嗎?”
易中天表示,蜀國內部很不穩(wěn)定,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三股力量相互抵制。為了平息內亂,諸葛亮實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絕不徇情枉法。對于馬謖的處理只能是四個字:從重從快。
諸葛亮雖未能一統(tǒng)中原匡復漢室,但卻實現(xiàn)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容解讀,請關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容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