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1年7月5日20時,“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傳承歷史 續(xù)寫華章”開幕式活動在線上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聯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新聞部,聯合國中文會和上海音樂學院共同主辦,奧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承辦。
開幕式及上海音樂學院專場音樂會通過國內國外的媒體平臺進行全平臺直播,各國駐聯合國大使,外交人員有200多人在線收看,全球各地的觀眾們也通過直播鏈接觀賞了演出。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啟動聯合國語言日,這一倡議旨在推廣多種文字的使用和文化多樣性,并促進包括中文在內的六種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其中,新聞部將中文日定在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谷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多年來,聯合國中文日已經成為人們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今年因疫情原因延后,并于線上舉行。
上海音樂學院曾受邀于2018、2019年組團參加中文日活動,并舉辦專場演出,以上音院長廖昌永為代表的上音藝術家們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以及維也納聯合國文化交流的平臺上展現了中國藝術文化的經典魅力,國際反響熱烈。
今年,上海音樂學院應邀與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會聯合主辦 “聯合國中文日開幕式系列活動暨上海音樂學院專場音樂會”,并通過國內外媒體平臺進行直播,弘揚中國文化經典,增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這是我校在新時代發(fā)揮音樂藝術獨特的優(yōu)勢和魅力,積極推動以“上音出品”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走出去,講好 “中國故事”的舉措之一,也是我校對習近平總書記近期提出的“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的積極響應。
在上音專場音樂會正式開始之前,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大使王群、 維也納聯合國新聞部主任馬丁·內塞爾奇、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分別致辭。
王群大使在致辭說:音樂無國界、音樂無界限。音樂是最能跨越隔閡、直達內心、打動人類的精神力量。上海音樂學院為聯合國中文日呈現的專場音樂會,既有交響樂,也有中國傳統(tǒng)民樂,既有當代藝術歌曲,也有中國古代詩詞的現代演繹,可謂古今交融、中西合璧。謹代表中國常駐維也納代表團衷心感謝上音的藝術家們不辭辛勞,為觀眾呈現豐盛的“藝術大餐”。上海音樂學院是中國頂尖的音樂殿堂,成立近100年來已發(fā)展成為一所享譽世界的高等音樂學府,被譽為“音樂家的搖籃”。過去幾年間,上音的藝術家們多次參加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活動,他們唱響的中國旋律、奏響的中國樂章,代表著中國藝術的極高水準,充分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多彩與魅力,讓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和多邊外交之都的朋友們流連忘返。
馬丁主任表示:聯合國的各項工作都是圍繞著文化多邊主義的,因此,與世界各地的人文交流也是聯合國的使命之一。眾所周知,中文與阿拉伯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是聯合國的六種官方語言。聯合國中文日弘揚中文作為語言所代表的一切:豐富而悠久的文化、為人類科技的巨大貢獻、以及所有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們的故事。多語言文化幫助我們增進對彼此的理解,讓聯合國這個大家庭匯聚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時在這個環(huán)境中涵潤了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友誼。
廖昌永院長在致辭中表示:素有“音樂家的搖籃”美稱的上海音樂學院創(chuàng)立94年來,培養(yǎng)出一批中國音樂與教育歷史上的中流砥柱,也為中外藝術人文交流做出了貢獻。我們參與主辦聯合國中文日開幕式,為“傳承經典歷史,續(xù)寫民族華章”盡一份力量。
未來,上海音樂學院將繼續(xù)賡續(xù)中國優(yōu)秀音樂文化傳統(tǒng),始終以開放的視角與國際藝術界積極交流,在國際社會和世界舞臺上唱響上音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