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同學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語文詩詞鑒賞的答題技巧有哪些的,小編整理了相關(guān)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江蘇卷為例,我們來看看詩歌鑒賞中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八聲甘州
辛棄疾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①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达L流慷慨,談笑過殘年②。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注】①晁楚老、楊民瞻:辛棄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贝颂幓枚旁?。
下闋寄寓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本詞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上闋敘述了李廣的事跡,下闋寫作者自己的感慨。詞人借李廣的故事,申訴自己無端落職、賦閑家居的不平,表達了對當權(quán)派傾軋忠良的不滿,同時抒寫自己雖遭打擊而意志不衰的壯士情懷,是典型的借古人酒杯、澆胸中塊壘之作。
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與上闋不同,詞的下闋轉(zhuǎn)寫作者自己的感慨。前五句,作者化用杜詩來回應小序中提到的“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一事。這里,作者借李廣自比,以杜甫思慕李廣之心,隱喻晁楚老、楊民瞻兩位好友親愛自己之意,盛贊他們不以窮達易交的高風?!皾h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是借漢言宋,意思是漢時開邊征戰(zhàn)、號召立功絕域,在那時健如李廣者尚且棄而不用,暗含對南宋求和諱戰(zhàn),更無需良將的諷刺之意,痛斥了南宋當朝親奸佞而逐賢良的腐敗和黑暗。結(jié)尾三句以斜風寒雨之景作結(jié),融情于景,實寫自己內(nèi)心壯志不得酬的悲涼。
【答案】化用杜詩,回應朋友邀約同居山間的盛情,贊賞朋友的高風;(2分)借李廣自比,表達了對南宋當局的不滿;(2分)結(jié)句融情于景,抒寫了壯志難酬的悲涼。(2分)
一、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技巧
1.把握景中情
(1)從理論上講,要抓住景與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一種聯(lián)系是景與情之間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所說的“哀景哀情、樂景樂情”;另一種聯(lián)系是景與情之間的相反性,即通常說的“樂景哀情、哀景樂情”。
(2)從操作層面講,要會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飾語及后面的動詞、形容詞,把握景物特征,從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內(nèi)涵。
(3)從景物冷暖中體味悲喜。“墨分五彩,詞含七情”,冷暖是從色彩學的角度將詞匯分為兩大情感色系,以體味詩詞文賦中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情感。冷色調(diào)詞語傳達出來的多是悲傷,暖色調(diào)詞語傳達出來的多為喜悅。
2.把握物中情
要把握古詩“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寫之物的特點,如形態(tài)、色澤、品質(zhì)、環(huán)境等特點,從而體悟所寄托的情感。在答題時要把握住兩層情感,一是關(guān)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層情感。
3.把握典中情
古詩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傷或?qū)碌闹S喻。分析典故中的情感,要了解典故的出處和內(nèi)容,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傷己、或諷今。答題有時也要把握住作者對典中人事及自己、時事的雙層情感態(tài)度,同時注意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經(jīng)歷及所處的時代背景。
二、品“情語”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
要想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當然要借助常規(guī)方法,如審標題、聯(lián)作者、找詩眼、借注釋、知類別等。但臨場時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品“情語”。
1.品顯性情語
所謂“顯性情語”,答題指明顯顯示情感的語言,如包含“愁”“怨”“恨”“憂”“凄”“苦”“喜”“樂”“淚”“閑”“憐”“悵”等詞語,這些大都是動詞或形容詞,表情達意功能相當明顯。可以說抓住了這些“情語”,就抓住了詩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調(diào);這些情語需要在第一時間予以關(guān)注并圈出,品味情感產(chǎn)生的緣由或情境。要注意的是,這些“情語”出現(xiàn)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聯(lián))、首句(聯(lián)),標題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它有時還藏在“景語”中。
2.品隱性情語
所謂“隱性情語”,指傳達情感、意圖時較為含蓄、間接的詞語。它主要有三類:
一類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詞語;一類是用了典故的詞語;一類是表情態(tài)、語氣的虛詞,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這些隱性情語,品其含義,析其作用,則猶如撥云見日,“真性”顯露無遺。
小編推薦:高考語文古詩詞默寫必背篇目
讀詩歌要有文言意識
古典詩歌用文言文寫成,就需要把詩歌放到古代的語境中來分析。往往一字就是一詞,并且常常一詞多義,還有許多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因此,我們讀古代詩歌,要把它當成文言文理解。例如:
《孔雀東南飛》“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之“可憐”,不可解作“憐憫、同情”;《迢迢牽牛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之“章”,不是“文章”,是“布匹”的意思;《琵琶行并序》“弦弦掩抑聲聲思”之“思”,不是“思念”,而是“悲傷”。
詩歌的語言講究含蓄、凝練,往往含有許多的聯(lián)想意義、隱含意義,需要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展開聯(lián)想,才能準確地理解。
讀詩歌要了解特殊的修辭手法
在古代詩歌中,比喻、比擬、夸張等修辭方式我們都能夠辨識,但是一些不常用,或者說是古詩中特有的修辭方式就必須了解,比如互文: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就不可理解為月是秦朝的,關(guān)是漢朝的;
《木蘭辭》中的“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也絕不是雌雄異樣,否則“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無從說起;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馬客在船”,如果理解為主人下了馬,客人上了船,就無法解釋“舉酒欲飲無管弦”和“江州司馬青衫濕”了。
讀詩歌要熟悉常見意象的含義
古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意象,它們在詩詞中的寓意幾乎是不變的。例如:
折柳、楊柳曲、灞橋、陽關(guān)、長亭、煙波等常常表達送別的離愁;
夕陽、西風、寒蟬、歸雁、子規(guī)、浮云等常常表達羈旅的愁緒;
登高、憑欄、搗衣、寒砧、鴛鴦、鷓鴣等表達相思情懷;
烽火、金戈、戰(zhàn)馬、玉關(guān)、大漠、塞外、黑河等表達戰(zhàn)亂戍邊。
了解了這些常用意象的寓意,就能夠十分快捷地掌握詩詞的情感、主旨。
讀詩歌要掌握閱讀的步驟
1.注意詩歌的題目。詩歌的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nèi)容,如《望洞庭》說明詩的內(nèi)容是洞庭湖,《題李凝幽居》說明詩的內(nèi)容是描寫李凝的僻靜居處。確定了詩的內(nèi)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
2.關(guān)注詩后的小注。試卷上所給出的任何文字都是有用的,注釋的作用更不可小視。有的是解釋字詞的,有的是給你說明有關(guān)背景的。這些都是解題的鑰匙。
3.注意詞語的隱含信息。詩歌表達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個意思,而實際講的是另一個意思。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表面上是講雨后葉子茂盛了,花兒凋零了,實際上表達的是作者對春光的留念和惜別。
4.注意詩歌語境的“冷”和“熱”。從詩歌描寫景物的景色“冷”“熱”中,體會詩歌獨特而深邃的意境。如《小重山》從“寒蛩”“松竹老”可見作者憂慮國事、內(nèi)心苦悶的心情?!睹~兒》“休去依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薄拔凇薄靶标枴薄盁熈?,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現(xiàn)實,寄托了作者對國事的無限憂思。而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則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彩云輕舟,襯托了使人喜悅暢快的心情。
5.調(diào)動庫存,展開聯(lián)想。在鑒賞詩詞時一定要把你腦海中存儲的有關(guān)詩詞的知識、作家的生平遭際、關(guān)于某個地域事件的文史知識等都調(diào)動出來,幫助你盡快地理解作品。
一、表達技巧類
[命題形式] 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
[解題指津] 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從詩歌的藝術(shù)構(gòu)思入手。答題時應該包括(1)指出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2)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示例] 試分析下面這首詩歌的表達技巧。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參考答案]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襯托的手法。其中三四兩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寫出了祠堂景色雖美,卻無人欣賞,以樂景寫哀情?!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币痪溆脛淙櫭]來襯托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類
A. 形象
[命題形式] 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解題指津] 詩 中形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情感,因此,形象應是熔鑄詩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jù)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zhì),在讀懂詩歌 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答題步驟是:(1)找出并描摹詩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點;(3)揭示作者情感?;卮饡r應包括三個要點: (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
[示例] 試分析下面詩中畫眉鳥的形象。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本詩為作者貶官外任時所作)
[參考答案] 詩歌描寫了一只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形象。其中一、二兩句具體描寫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地飛翔、無拘無束地歌唱的特點。其實畫眉鳥的形象就是擺脫了朝廷束縛后自由舒暢的詩人自身形象寫照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