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目的是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鄭和下西度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⒈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動機和目的。明成祖自認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國都來朝貢。和歷代功利主義的封建帝王一樣,明成祖也要宣揚國威,向外示富。
⒉擴展朝貢貿易(經(jīng)濟目的)
⒊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有些書上說的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找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熬鸽y之役”以后,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終。這在猜忌心很重的明成祖看來,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明成祖懷疑他逃到海外避難,恐怕他將來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蹤跡,以杜絕后患。
⒋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⒌加強同各國的聯(lián)系
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其活動的性質來說,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隊,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團,而是由封建統(tǒng)治者組織的兼有外交和貿易雙重任務的船隊。他出使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系。為了完成這一任務:
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明成祖的皇帝詔書。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yōu)賞賜。
第二件事便是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官員冠服和其他禮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友好的關系。
第三件事是與南海(今馬六甲海峽)國家建立友好關系。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xiàn)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加強了中國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
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貿易。
一、政治方面
1、建立政治秩序
2、拓展朝貢體系
3、開拓海外貿易
4、改進國內生產(chǎn)
5、引發(fā)財政危機
二、文化方面
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紹沿岸國家、地區(qū)情況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圖。
1、宗教文化
有觀點認為,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伊斯蘭教在印度尼西亞以及東南亞其他地區(qū)的傳播
2、地理著述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明朝對外界的了解。在地理認識上,鄭和下西洋后,“西洋”一詞的含義更為擴大,有了泛指海外諸國、外國之意。留下了《鄭和航海圖》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