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傳
作者: 司馬遷
夫?qū)W者載籍極博。尤考信于六藝?!对姟?、《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qū)⑦d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shù)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tǒng),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wù)光者?!贝撕我苑Q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薄扒笕实萌剩趾卧购??”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彼祓I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 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瑫r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薄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迸e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quán),眾庶馮生?!蓖飨嗾眨愊嗲??!霸茝凝垼L(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辈摹⑹妪R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xué),附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類名湮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哉!
說明
《伯夷列傳》是伯夷和叔齊的合傳,冠《史記》列傳之首。在這篇列傳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藝,折衷于孔子”的史料處理原則,于大量論贊之中,夾敘了伯夷、叔齊的簡短事跡。他們先是拒絕接受王位,讓國出逃;武王伐紂的時候,又以仁義叩馬而諫;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恥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清風(fēng)高節(jié)的崇高品格,抒發(fā)了作者的諸多感慨。
文章借助夷、齊善行,和所謂暴戾兇殘、橫行天下的盜跖做比照;以操行不軌,違法犯 禁的人和審慎小心、有崇高正義感的人做比照,指出惡者安逸享樂,富裕優(yōu)厚,累世不絕;而善者遭遇的災(zāi)禍卻不可勝數(shù)。從而抒發(fā)了天道與人事相違背的現(xiàn)實,有力地抨擊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謊言,對天道賞善罰惡的報應(yīng)論,提出了大膽的懷疑,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無神論的觀點。
但是,商朝末年,紂王的統(tǒng)治已瀕于崩潰,武王伐暴是“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的,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而夷、齊的諫阻和恥食周粟是背轉(zhuǎn)歷史大潮的。所以,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歷史上歌頌這兩個人物,那是頌錯了,他們不值得歌頌。而作者對篤守遺訓(xùn)、不能變通的行為加以歌頌,無疑是有所偏頗的。
本文寫作獨具特色。縱觀《史記》本紀(jì)、世家、列傳之篇末,均有太史公的贊語,唯《伯夷列傳》則無。滿紙贊論、詠嘆夾以敘事。名為傳紀(jì),實則傳論。史家的通例是憑借翔實的史料說話,而或于敘述之中雜以作者的意見,就算變例了。所以,本文實開史家之先河,亦為本紀(jì)、世家、列傳之僅有。
本文雖多贊論,但縱橫捭闔,彼此呼應(yīng),回環(huán)跌宕,起伏相間。伯夷、叔齊的事實,只在中間一頓即過,“如長江大河,前后風(fēng)濤重疊,而中有澄湖數(shù)頃,波平若黛,正以相間出奇。”《史記論文》第五冊《伯夷列傳》時有鮮明比照,一目豁然;時有含蓄設(shè)問,不露鋒芒卻問題尖銳又耐人尋味。太史公潤筆潑墨之中,可略見其筆力之一斑。
學(xué)者們涉獵的書籍雖然很多,但是還要從《六經(jīng)》里考察真實可信的記載。《詩經(jīng)》、《尚書》雖然殘缺不全,但是還可以從記載虞、夏兩代的文字中考察清楚。唐堯?qū)⒁宋粫r,把帝位讓給虞舜;虞舜把帝位讓給夏禹之際,四方諸侯和州牧都來推薦,這才把他放在帝王位置上加以考察試用。主持國政幾十年,功績卓著以后,才把政權(quán)交給他。這表示天下是極貴重的寶器,帝王是極重要的統(tǒng)緒,所以傳授政權(quán)是如此地鄭重審慎啊!可是諸子雜記里說:唐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僅不接受,反而以此為恥辱,于是逃走隱居起來。到了夏朝,又出現(xiàn)了不接受商湯讓位的卞隨、務(wù)光。這又如何頌揚他們呢?太史公說:我登上箕山,說是山上可能有許由的墳?zāi)???鬃右来握摿泄糯娜嗜恕⑹ト?、賢人,如吳太伯、伯夷這些人,都非常詳細(xì)。我認(rèn)為所聽到的許由、務(wù)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經(jīng)書里連一點大略的文字記載也見不到,這是為什么呢?
譯文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薄八麄冏非笕实拢偷玫搅巳实?,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對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們未被經(jīng)書載錄的遺詩,又感到很詫異。他們的傳記上說: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贍養(yǎng)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靈牌載在兵車上,向東方進(jìn)兵去討伐殷紂。伯夷、叔齊勒住武王的馬韁諫諍說:“父親死了不葬,就發(fā)動戰(zhàn)爭,能說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隨從人員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說:“這是有節(jié)義的人啊?!庇谑菙v扶著他們離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紂的暴亂,天下都?xì)w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rèn)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饑。到了快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辭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換暴君啊,竟認(rèn)識不到那是錯誤。神農(nóng)、虞、夏的太平盛世轉(zhuǎn)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們的歸宿?唉呀,只有死啊,命運是這樣的不濟(jì)!”于是餓死在首陽山。
從這首詩看來,他們是怨恨還是不怨恨呢?
有人說:“天道是沒有偏私的,總是經(jīng)常幫助好人?!毕癫摹⑹妪R應(yīng)該說是好人呢,還是不該說是好人呢?他們?nèi)绱说胤e累仁德,保持高潔的品行,卻終于餓死!再說,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學(xué)生里,只有顏淵被推重為好學(xué),然而顏淵總是窮困纏身,連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飽,終于過早地死去了。天道對好人的報償又是怎樣的呢?盜跖成天殺無辜的人,烤人的心肝當(dāng)肉吃,兇殘放縱,聚集黨徒幾千人在天下橫行,竟然長壽而終。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這是極大而又顯著的事啊。至于說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專門違法犯 禁的人,卻能終生安逸享樂,過著富裕優(yōu)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斷絕。而有的人,選好地方才肯邁步,適宜的機(jī)會才肯說話,走路,不敢經(jīng)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決不發(fā)憤去做,像這樣小心審慎而遭禍災(zāi)的人,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謂天道,那么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
孔子說:“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币仓挥懈魅税粗约旱囊庵拘惺?。所以他又說:“假如富貴是可以尋求得到的話,即使作個卑*的趕車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尋求不到,那還是依照自己的愛好去做?!薄暗搅藝?yán)寒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闭麄€社會混亂污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會顯露出來。這難道不是因為有的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重,才顯得另一些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輕嗎?
孔子說:“君子所怕的是一直到死而名不被稱述?!辟Z誼說:“貪財?shù)娜藶樨敹?,重義輕生的人為名而獻(xiàn)身,矜夸而貪圖權(quán)勢的人為爭權(quán)而喪生,平民百姓則貪生而惡死?!薄兑捉?jīng)》上說:“同樣明亮的東西,就會相互映照,同屬一類的事物,自然相互感應(yīng)?!薄安试齐S著龍吟飛騰,谷風(fēng)隨著虎嘯而興起,圣人述作,才使萬物本來的面目顯露出來?!辈摹⑹妪R雖然有賢德,只有得到孔子的稱贊,名聲才愈加顯赫。顏淵專心好學(xué),也只是因為追隨孔子,他的德行才更加顯著。巖居穴處的隱士,或名聲曉達(dá),或湮沒無聞,有時也是這樣的,像這樣的人如果名聲埋沒得不到稱揚,多么可惜??!窮鄉(xiāng)僻壤的士人要砥勵德行,樹立名聲,如果不依靠德隆望尊的人,怎么能揚名后世呢!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