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
出處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原文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fā)。
萬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
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
君不能貍膏金距學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
驊騮拳局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
折楊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
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
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
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
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
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達亦不足貴,貧亦不足悲。
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注釋
值:值得。
賞析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在寒窗中苦心錘煉出的詩賦還抵不上一杯水的價值。兩句詩寫出了志土人才受壓抑的情景。以學識濟天下,這是詩人所向往的,可是他們的才能往往不能為世所用。詩句中蘊積著詩人的憤慨。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關于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于唐玄宗,待詔翰林。后漫游江湖間,永王李?聘為幕僚。?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涂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年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難斷定。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