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言,劉忠肅每戒子弟曰[2]:“士當以器識為先[3],一命為文人[4],無足觀矣?!逼妥砸蛔x此言[5],便絕應(yīng)酬文字[6],所以養(yǎng)其器識而不墮于文人也。懸牌在室,以拒來請,人所共見,足下尚不知耶?抑將謂隨俗為之而無傷于器識耶[7]?中孚為其先妣求傳再三[8],終已辭之,蓋止為一人一家之事,而無關(guān)于經(jīng)術(shù)政理之大,則不作也。
韓文公文起八代之衰[9],若但作《原道》、《原毀》、《爭臣論》、《平淮西碑》、《張中丞傳后序》儲篇,而一切銘狀概為謝絕[10],則誠近代之泰山北斗矣[11]。今猶未敢許也[12]。此非仆之言,當日劉叉已譏之[13]。
注釋:
[1]顧炎武一生書信繁浩,這是其中之一,題目是后人所加。[2]劉忠肅:名摯,字莘老,東光縣人,今屬河北省。宋代嘉?年間進士,官至侍御史。右仆射,謚忠肅。每:經(jīng)常。戒:警戒,告誡。[3]器識:器度見識。[4]命:命名,稱為。[5]仆:自稱的謙詞。[6]應(yīng)酬文字:指祝壽、墓志、碑狀等歌功頌德的文章。[7]抑:或者。[8]中孚:李?,字中孚,周至縣人,今屬陜西省,清初著名學(xué)者,與孫奇逢、黃宗羲齊名。明亡后隱居講學(xué),與顧炎武友善。先妣:死去的母親。[9]韓文公: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謚文,世稱韓文公。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蘇軾《韓文公廟碑》評價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盵10]銘狀:墓志銘、傳、狀等。[11]泰山北斗:極言其高大,比喻最崇敬的人。《新唐書•韓愈傳》贊:“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12]許:許可,贊同。[13]劉叉:與韓愈同時的詩人。史載劉叉曾投韓愈門下。一次與韓愈爭辯,當著許多賓客,劉叉拿了韓愈的錢就走,說:“這是討好死人(指韓愈寫了很多墓志銘祭辭之類)的錢,還不如給我做賀禮?!弊I:諷刺。
這封書信辭謝了旁人應(yīng)酬文字的請求,實際也闡明了自己不欲為庸俗文人的一貫主張,文中遠引古人之例,近舉今人之事,夾敘夾議,無一字正面拒絕,卻態(tài)度委婉而堅決,有說服力而又不刺傷對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