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秋九月[2],余歸自塞上,宿石槽[3].逆旅小子形苦羸[4],敞布單衣[5],不襪不履,而主人撻擊之甚猛,泣甚悲。叩之東西家,曰“是其兄之孤也[6]。有田一區(qū),畜產(chǎn)什器粗具[7],恐孺子長而與之分,故不恤其寒饑而苦役之;夜則閉之戶外,嚴(yán)風(fēng)起[8],弗活矣。”余至京師,再書告京兆尹[9],宜檄縣捕詰,俾鄉(xiāng)鄰保任而后釋之[10]。
逾歲四月,復(fù)過此里,人曰:“孺子果以是冬死,而某亦暴死,其妻子、田宅、畜物皆為他人有矣?!边狄浴袄粼窃懞?”則未也。
昔先王以道明民,猶恐頑者不喻,故“以鄉(xiāng)八刑糾萬民”[11],其不孝、不弟、不睦、不姻、不任、不恤者[12],則刑隨之,而五家相保,有罪奇邪則相及,所以閉其涂,使民無由動于邪惡也。管子之法[13],則自鄉(xiāng)師以至什伍之長[14],轉(zhuǎn)相督察,而罪皆及于所司。蓋周公所慮者,民俗之偷而已,至管子而又患吏情之遁焉[15],此可以觀世變矣。
注釋:
[1]逆旅小子:客店里的小男孩。逆旅:客店。逆:迎。迎客之所謂逆旅,即客店。[2]戊戌:康熙五十七年(1718)。[3]石槽:在清京兆順義縣(今北京順義縣)西北三十里,此處有清行宮。[4]羸(1éi雷):瘦弱。[5]敝:破爛。[6]其兄之孤:店主之兄死后留下的孤兒。[7]粗具:大體具備。[8]嚴(yán)風(fēng):寒風(fēng)。[9]京兆尹:京師地區(qū)的行政長官,即順天府尹。[10]保任:擔(dān)保。[11]“以鄉(xiāng)八刑糾萬民”:見于《周禮地官大司徒》。鄉(xiāng)八刑:周代實行于地方上的刑法。周制以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八刑”謂加于不孝、不弟、不睦、不姻、不任、不恤、造言、亂民等八種人的刑罰。[12]弟:同悌,尊敬兄長。睦:親于家族。姻,親于姻親(姻親指男方家族)。任:交朋友講道德,可信任。恤:同情幫助貧窮的人。[13]管子:管仲,名夷吾,春秋時齊國政治家,被齊桓公任命為卿,改革政治,加強法制,使齊國迅速強大起來。[14]鄉(xiāng)師:周代司徒的下屬,為監(jiān)察地方事務(wù)的官員。什伍:古代的一種戶籍編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15]遁:玩忽職守,逃避責(zé)任。
此文通過寫“逆旅小子”的不幸遭遇,表現(xiàn)田作者對民間疾苦的一定的同情;對官吏的漠視民瘼,也有所批評。末段議論,在強調(diào)官盡職的同時,又強調(diào)以法糾民,則表現(xiàn)了作者的階級的局限。
此文以不足二百字記“逆旅小子”的遭遇,人物事件都寫得有頭有尾,前因后果交待得清楚明白,可見方苞散文筆法的簡潔。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