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已移至華下[1]。祠堂書院之事[2],雖皆秦人為之[3],然吾亦須自買堡中書室一所,水田四五十畝,為饔飧之計[4]。
秦人慕經(jīng)學(xué)、重處士[5]、持清議[6],實與他省不同。黃精[7]、松花[8]、山中所產(chǎn);沙苑蒺藜[9],止隔一水[10],終日服餌[11],便可不肉不茗[12]。然華陰綰轂關(guān)河之口[13],雖足不出戶而能見天下之人,聞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險,不過十里之遙。若志在四方,則一出關(guān)門,亦有建瓴之便[14]。
今年三月,乘道途之無虞及筋力之未倦[15],出崤函[16],觀伊洛[17],歷嵩少[18]。亦有一二好學(xué)之士,聞風(fēng)愿交[19],但中土饑荒[20],不能久留,遂旋車而西矣[21]。彼中經(jīng)營方始[22],固不能久留于外也。
注釋:
[1]新正:新年的正月,亦指元旦。[2]祠堂書院之事:指準(zhǔn)備建造朱熹祠堂和書院的事。詳見《與李中孚書》。[3]秦人:陜西人。陜西為古秦國地。[4]饔飧(yōng sùn)早餐和晚餐。[5]處(chǔ)士:不出仕的人,隱士。[6]清議:公正的輿論。[7]黃精:一種草本植物,根莖可入藥,古人認(rèn)為食之可延年益壽。[8]松花:松樹花粉,可食。[9]沙苑:地名,又稱沙阜、沙海,在陜西省大荔縣南,洛河、渭河之間,地多沙、草,宜畜牧。蒺藜:草本植物,果實可入藥。[10]一水:指渭水,沙苑在渭北,華陰在渭南。[11]餌:食。[12]茗:茶。此處作動詞。[13]綰轂(gǔu):綰,系;轂,車輻所聚之處。比喻處于中樞地位,對各方面起聯(lián)絡(luò)、扼制的作用。關(guān)河:關(guān),潼關(guān),在華陰縣東;河,黃河,在華陰縣東北。[14]建瓴(líng):“高屋建瓴”的略語。意為把瓶水從高屋脊上向下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的形勢。建,傾倒。瓴,盛水瓶,一說即瓦溝。[15]虞:憂慮。[16]崤(yáo):即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分東西兩崤,延伸黃河、洛河間。函:即函谷關(guān),在河南省新安縣東。[17]伊:伊水,在河南省境內(nèi)。洛:洛河,在河南省境內(nèi),入黃河。[18]嵩: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在河南省登封縣北。少:少室山,嵩山三峰之一。[19]聞風(fēng):原意是聽到風(fēng)聲、傳聞,此指聽到作者來河南,猶言“慕名”。[20]中土:猶言“中原”,指河南。[21]旋:回。[22]彼中:那里,指華陰。
顧炎武(1613—1682),初名絳,字寧人,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學(xué)者稱他為亭林先生。少年時放棄科舉,講求經(jīng)世之學(xué),曾參加“復(fù)社”反宦官權(quán)貴的斗爭,很有名氣。清兵南下時,他又參加了昆山一帶人民的抗清起義,明亡后,拒不出仕,遍游華北,交結(jié)同志,念念不忘恢復(fù)。晚年卜居華陰,專心于學(xué)問,著作豐富,是明清之際的著名思想家、學(xué)者。
這是作者游歷、考察北方十幾年后,剛在陜西華陰定居時寫給家人的信。他簡略介紹了陜西的風(fēng)土人情,尤其是分析關(guān)中形勢的一段,表明作者仍念念不忘“天下之事”,可見身為遺民,壯心不已。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