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疾漸侵,行須扶杖,南歸尚未可期。久居秦晉[1],日用不過君平百錢[2],皆取辦囊橐[3],未嘗求人。過江而南,費須五倍,舟車所歷,來往六千。求人則喪己,不說則不達,以此徘徊,未果。
華令遲君謀為朱子祠堂[4],卜于云臺觀觀之右[5],捐俸百金,弟亦以四十金佐之。七月四日買地,十日開土,中秋后即百堵皆作[6]。然堂廬門垣,備制而已[7],不欲再起書院。惟祠中用主像[8],遵足下前論,主題曰:“太師徽國文公朱子神位”,像合用林下冠服[9],敢祈足下考訂,明確示之。
太夫人祠已建立否[10]?委作記文,豈敢固辭以自外于知己?顧先妣以貞孝受旌[11],頃使舍侄于墓旁建一小祠,尚未得立,日夜痛心。若使不立母祠,而為足下之母作祠文,是為不敬其親而敬他人矣,足下亦何取其人乎?貴地高人逸士,甚不乏人,似不須弟;若謂非弟不可,則時乎有待,必鄙愿已就,方可??筆耳[12]。
注釋:
[1]秦晉:秦,陜西。晉,山西。作者所居的華陰縣在陜西與山西交界地帶。[2]君平:漢代蜀人嚴遵,字君平,一生不愿做官,長期在成都集市上給人占卜,每天賺得一百個銅錢后就回家閉門讀《老子》。這句指自己像嚴君平一樣,沒有物欲,花費很少。[3]囊橐(tuó):裝物的口袋,此指自己的積蓄。[4]華令:華陰縣令。朱子: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朱熹曾在華山主管云臺觀。[5]卜:選擇。[6]堵:墻。一重墻稱一堵。[7]備制:具備起碼的體制。備,聊備,充數(shù)。[8]主像:祠堂里祭祀的牌位稱“主”,被祭祀者的肖像稱“主像”,又稱“神像”。[9]林下:幽僻之境,引申為隱居或退隱之處。[10]太夫人:對別人母親的稱呼。[11]見《與葉?庵書》。[12]??(cǐ):以筆蘸墨。
李?(字中孚)與顧炎武是志同道合的摯友,為了固辭清朝的招聘,他稱病把自己反鎖在家里,只有顧炎武來了,他才開門接待。這封友人的日常通信,寫了一些瑣事,主要內(nèi)容是結(jié)尾復李?為母親祠堂求文一事,可與前《與人書》參看。即使是李?這樣的摯友,顧炎武也不肯稍稍放棄自己為人行事的原則,話說得極委婉,卻顯然是推托和謝絕。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