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翻譯和注釋譯文
我送舅舅歸國去,轉眼來到渭之陽。什么禮物送給他?一輛大車四馬黃。
我送舅舅歸國去,思緒悠悠想娘親。什么禮物送給他?美玉飾品表我心。
注釋
渭:渭水。陽:水之北曰陽。
曰:發(fā)語詞。
路車:古代諸侯乘坐的車。朱熹《詩集傳》:“路車,諸侯之車也。”
悠悠:思緒長久。我思:自己思念舅舅。一說送舅舅時,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母親。
瓊瑰:玉一類美石。
問:《渭陽》的作者是誰?
答:渭陽的作者是佚名
問:渭陽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渭陽是先秦的作品
問:渭陽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jīng)·國風·秦風
問: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出自 先秦佚名的《渭陽》
問: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的下一句是 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此詩第一章開頭兩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在交待詩人和送別者的關系的同時,選擇了一個極富美學意味和心理張力的場景:從秦都雍出發(fā)的詩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晉文公)回國就國君之位,來到渭水之陽,即將分別。在這里有千言萬語可說,但又無法盡說。單從送別路途之遙已可見舅甥情誼深厚,這深厚的情誼在臨別的這一點上會以什么樣的方式表現(xiàn):淚眼凄迷是不合適的,這不僅僅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緣故,更因為重耳歸國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兒,于是臨別之時“何以贈之,路車乘黃”。這一輛大車四匹黃馬大有深意,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國之意,也有無限祝福寄寓其間,更深一層的是,這表明了秦晉兩國政治上的親密關系。陳奐在《詩毛氏傳疏》中說:“康公作詩時,穆公尚在?!斗挥洝罚焊改冈?,饋獻不及車馬。此贈車馬,何也?……然則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歟?”這段考證說明,車馬之贈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許,它將贈送路車乘黃所隱含的政治外交意義揭示無遺。
第二章由惜別之情轉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著她的弟弟重耳能夠及早返回晉國,但這愿望卻未能實現(xiàn);今天當希望成為現(xiàn)實的時候,秦姬已經(jīng)離開人世,所以詩人在送舅氏歸國之時,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實現(xiàn)時的高興而轉為懷念母親的哀思?!拔宜途耸希朴莆宜肌?,兩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緒上的前后轉換,更為這一首短詩增加了豐厚的蘊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孔穎達《毛詩正義》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為念母而作詩?!奔扔写怂?,在考慮“何以贈之”的時候,便自然地想到“瓊瑰玉佩”這些純潔溫潤的玉器,這不僅是贊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記母親曾有的深情厚意,當然也不要忘記秦國對他重返晉國即君位所作的諸多努力的更深一層非言語能盡的含義。
全詩雖然只有兩章八句,但章法變換、情緒轉移都有可圈點處。在形式上,兩章結構相同,用韻有別,詩歌的整體氣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據(jù),可能是妙手偶得,也可能是刻意為之。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