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獨樹一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我們的生活中,茶是不可缺少的:閑來無事,邀三五知己煮茶論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茶葉文化的基礎(chǔ)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茶文化基礎(chǔ)知識
1、茶葉的分類
中國茶類的劃分有多種方法,根據(jù)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發(fā)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綠茶:鮮葉-殺青-揉捻-干燥
白茶:鮮葉-萎凋-干燥
黃茶:鮮葉-殺青-揉捻-悶黃-干燥
青茶:鮮葉-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干燥
紅茶:鮮葉-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
黑茶:鮮葉-殺青-揉捻-渥堆-干燥
發(fā)酵是茶葉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中(包括酶的作用、濕熱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作用等等),茶多酚等茶葉里的內(nèi)含物發(fā)生的氧化、聚合、縮合等一系列化學反應(yīng)。其中最重要的是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促進的茶多酚物質(zhì)的變化。
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綠茶中多酚類物質(zhì)含量較高,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yǎng)豐富,滋味鮮爽清醒帶收斂性,香氣清鮮高長,湯色碧綠。所以綠茶味苦,微甘,性寒涼,是清熱、消暑降溫的涼性飲品。白茶和黃茶屬于輕微發(fā)酵茶。青茶也叫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紅茶屬于全發(fā)酵茶。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
茶的寒性與發(fā)酵程度有關(guān),發(fā)酵程度越大寒性越低。作為日常飲用的飲料,主要根據(jù)個人的生活習慣、喜好和身體狀況選擇茶類,如沒有特殊體質(zhì),可選擇多茶類飲用,不必對不同茶類厚此薄彼,追求時尚,以價格論功效等一些宣傳報道的誤導。
上述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是基本茶類,以各種毛茶或者精制茶再加工成的產(chǎn)品統(tǒng)稱再加工茶類。主要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等種類。
2、四大茶區(qū)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種茶歷史悠久。中國茶的產(chǎn)區(qū)幅員遼闊,南自北緯18度附近的海南島,北自北緯38度附近的山東蓬萊山,西自東經(jīng)94度的西藏林芝,東自東經(jīng)122度的臺灣地區(qū)都有茶的種植。在這一廣闊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湖北,廣東,江西,廣西,貴州,江蘇,陜西,湖南,海南,重慶,山東,西藏,甘肅等產(chǎn)茶省(區(qū),市) ,1019個產(chǎn)茶縣(市)。2017年,全國茶園面積預(yù)計將達到300萬公頃,預(yù)計將占全球茶園面積的63%。全國茶葉產(chǎn)量預(yù)計將達到260萬噸,占全球茶葉產(chǎn)量的近50%。中國已經(jīng)穩(wěn)坐世界茶葉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的頭把交椅。
中國地域廣闊,氣候差異較大,不同地域適合不同的茶樹品種,根據(jù)生態(tài)環(huán)境,茶樹品種,茶類結(jié)構(gòu)分為四大茶產(chǎn)區(qū),即華南茶區(qū),西南茶區(qū),江南茶區(qū),江北茶區(qū)。西南、華南茶區(qū)適宜種植以云南大葉種為主的喬木型茶樹;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省份則適宜小喬木型為主的茶樹品種;我國中部、北部、西部茶區(qū)則適合灌木類型為主的茶樹品種。
3、行茶禮節(jié)
水溫
茶葉沖泡時最容易浸出的物質(zhì)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堿、茶多酚、可溶性糖等。茶湯中的呈味物質(zhì)歸納起來可分為:糖類、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產(chǎn)物(主要為茶多酚)、嘌呤堿(以咖啡堿為主)、有機酸和茶皂素等。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堿對茶葉品質(zhì)影響最大。茶葉滋味是人的味覺器官對茶葉中呈味成分的綜合反應(yīng)。換言之,茶葉的滋味是各種呈味物質(zhì)對人的味覺器官協(xié)同作用的結(jié)果。因此溫度控制不好,彼此之間比例的改變都會影響茶湯滋味。
水溫可根據(jù)茶葉基本分類參考上述水溫,但是不能一概而論。總體來講,需要具體結(jié)合茶葉的細嫩程度和發(fā)酵程度控制水溫,越是細嫩的茶葉,所需水溫在同類茶葉中越是偏低。
洗茶
據(jù)考證,"洗茶"一詞始于北宋,一直應(yīng)用于泡茶飲用程式,至今約近700年歷史?!吨袊枞~大辭典》對“洗茶”解釋,“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雜質(zhì),且可誘發(fā)茶香、茶味”。
茶葉在由鮮葉制成成品茶的過程中,幾乎全部都要經(jīng)過一個揉捻或是理條塑形的工續(xù),在這一流程中,茶鮮葉內(nèi)的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會隨著茶葉的汁液外溢而暴露于茶條表面,當茶葉加工進入干燥工序,水分因受熱而蒸發(fā),但先前隨茶汁外溢出來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多酚類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卻以結(jié)晶態(tài)的形式附著于茶條表面,這些物質(zhì)大多都屬水溶性物質(zhì),一旦與熱水接觸,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nèi)便會大量溶解于水。
浸潤洗茶法就是在品茶之前,先將適量茶葉投入泡茶器具,然后注入開水,但對開水的注入量應(yīng)有著嚴格的控制,以剛剛能夠浸濕干茶為宜,然后迅速將水分倒掉,如此操作即避免營養(yǎng)物質(zhì)大量流失,又可洗去粉塵,溫潤茶葉。名優(yōu)綠茶、細嫩的紅茶不需要洗茶,大宗紅茶綠茶烏龍茶需要洗1遍,緊壓的黑茶可視情況洗1-2遍。
敬茶之禮
茶具要清潔??腿诉M屋后,先讓坐,后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凈,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wèi)生,又顯得彬彬有禮。
茶水要適量。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再說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奉茶要得法。應(yīng)雙手奉上,注意長幼有序,切忌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送到賓客面前,一是很不雅觀,二是不夠衛(wèi)生。
添茶要及時。要時刻關(guān)注客人的杯子,及時添茶,先給客人添茶,最后再給自己添。
注意更換茶葉。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后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shù)沖之后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暗下逐客令”。
泡茶禮儀很是講究。泡茶時,要求茶藝師“走路輕、說話輕、動作輕”,茶具不能碰撞;茶具擺放要整齊、不能雜亂,橫看、豎看、斜看,杯、碗、壺都要成一條直線;沖水時水線不能斷、也不能過粗;壺嘴不能對著客人。茶的味道尤為重要,但泡茶人得體的服裝、整齊的發(fā)型、嬌好的面部和優(yōu)美的動作也會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使品茶真正成為一種享受。
喝茶是一種“修行”的過程,靜心的過程,享受的過程,這些禮儀,一開始可能比較煩瑣的,但是慢慢就習慣并且會逐漸的隨意自在的。“方圓之內(nèi),必有規(guī)矩”是千百年以來,我們中華文明“禮儀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文化,沒有“酒文化”的酣暢淋漓,但是我們可以去靜靜地體會其中的平和、自在、悠久、淡定。
茶葉的基礎(chǔ)知識
基本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
(一)綠茶包括: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
1、炒青綠茶分為:(1)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鳳眉、秀眉、貢熙等)(2)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3)細嫩炒青(蒙頂甘露、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針等)。
2、烘青綠茶分為:(1)普通烘青(川烘青、蘇烘青、浙烘青、徽烘青、閩烘青等)(2)細嫩烘青(毛峰、太平猴魁、華頂云霧等)。
3、曬青綠茶分為:川青、滇青、陜青等。
4、蒸青綠茶分為:煎茶、玉露等。(我國不多,倒是日本很喜歡這種制茶方法做出的茶葉)。
(二)紅茶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
1、小種紅茶包括:正山小種、煙小種。(多說一句,這些茶最初是用于出口的,因為歐洲人喜歡在松林中漫步的感覺,所以這些茶帶有淡淡的松香)。
2、工夫紅茶包括:川紅(金甘露、紅甘露等)、祁紅、滇紅、閩紅(金駿眉等)等。
3、紅碎茶包括:葉茶、碎茶、片茶、末茶。
(三)烏龍茶(又稱青茶,這里強調(diào)一下,青茶是指烏龍茶,而不是指綠茶)分為:
1、閩北烏龍(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蘭、八仙等,還有些建甌建陽等地產(chǎn)的茶,如矮腳烏龍等)。
2、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這里的水仙和奇蘭主要是指主地的不同,同一種茶地在不同的產(chǎn)地產(chǎn)的茶)。
3、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
4、臺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等,前兩年流行的那個叫東方美人的也是這種)。
5、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青心烏龍茶,阿里山極品金萱茶等)。
(四)白茶分為:白芽茶、白葉茶。
1、白芽茶,主要是指銀針等。
2、白葉茶,主要是指白牡丹、貢眉等。
(五)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1、黃芽茶:包括蒙頂黃芽、君山銀針等。
2、黃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溫州黃湯等。
3、黃大茶:包括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六)黑茶分為:
1、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2、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3、四川邊茶(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等)
4、滇桂黑茶(六堡茶等)
5、陜西黑茶(涇渭茯茶等)
(七)普洱茶(已分離黑茶,列為獨立茶系)
1、餅茶
2、沱茶
3、磚茶
4、金瓜貢茶
5、香菇緊茶
6、柱茶
7、七子餅
8、小金坨
9、老茶頭
再加工茶類
再加工茶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為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等。
(一)花茶(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chǎn)品,在中國很受喜歡。
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shù)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jù)茶葉容易吸收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
(二)緊壓茶(黑磚、茯磚、方茶、餅茶等)。
(三)萃取茶(速溶茶、濃縮茶等,這兩年流行的茶膏就是這種)。
(四)果味茶(荔枝紅茶、檸檬紅茶、獼猴桃茶等)
(五)藥用保健茶(減肥茶、杜仲茶、老鷹茶等,此類多是類茶植物,不是真正的茶),將藥物與茶葉配伍,制成藥茶,以發(fā)揮和加強藥物的功效,利于藥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diào)和藥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姜茶散”、“益壽茶”、“減肥茶”等。
(六)茶飲料(冰紅茶、冰綠茶、奶茶等)從世界上來看,在以上類茶中,以紅茶的數(shù)量最大,其次是綠茶,最少的是白茶。
功效分類
花茶:散發(fā)積聚在人體內(nèi)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nèi)陽氣生發(fā),令人神清氣爽。
綠茶: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口腔和輕度胃潰瘍有加速愈合。
青茶: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nèi)積熱,讓機體適應(yīng)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作用。
紅茶:生熱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喝茶的好處
茶的最早發(fā)現(xiàn)與利用,是從藥用開始的?!吧褶r(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辈柙谟耸牵航】抵?,靈魂之飲。在中國被譽為“國飲”。
現(xiàn)代科學大量研究證實,茶葉確實含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guān)的生化成份,茶葉不僅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藥理作用,還對現(xiàn)代疾病,如輻射病、心腦血管病、癌癥等疾病,有一定的藥理功效??梢?,茶葉藥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廣,是其他飲料無可替代的。
時間和禁忌
喝茶的時間最好在飯后,因為空腹飲茶會傷身體,尤其對于不常飲茶的人來說,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xiàn)象。
另外,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飲用隔夜茶。另外,一般夏季溫度較高,茶水不宜超過12小時,也不能用保溫杯泡茶,避免營養(yǎng)成分流失。黃連素與茶不能同時食用,服用黃連素前后2小時內(nèi)應(yīng)禁止飲茶。
茶水中含有約10%的鞣質(zhì),鞣質(zhì)是生物堿沉淀劑,可與黃連素中的生物堿結(jié)合形成難溶性的鞣酸鹽沉淀,降低黃連素的藥效??崭癸嫴钑♂屛覀兊奈敢?,導致消化功能降低,這就會引發(fā)心慌、頭暈、頭痛、乏力等現(xiàn)象。
另外還要注意,茶屬于刺激性飲料,含有鞣酸和咖啡堿,青少年不宜喝茶。而且女生六個階段千萬別喝茶:
1、每月生理期來臨時
2、孕婦正值懷孕期
3、孕婦將要臨產(chǎn)前
4、剛生產(chǎn)完之后想親自哺乳的產(chǎn)婦
5、身為乳母者
6、正值更年期的女性
【特別注意】:
1、忌飲燙茶、涼茶(滯寒、聚痰)。
2、忌沖泡次數(shù)過多(3、4次后基本無茶汁,且其所含的微量有害元素是最后泡出)。
3、忌飯前飲茶(飲食無味,降低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質(zhì)的功能)和飯后馬上飲茶(影響對蛋白質(zhì)、鐵質(zhì)的吸收)。
喝茶與季節(jié)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是季風氣候,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極為分明。因此,不同季節(jié)喝茶也應(yīng)做相應(yīng)調(diào)整,一般主張: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
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發(fā)一冬淤積于體內(nèi)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fā);夏季宜喝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消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消化、防止腹瀉、皮膚瘡癤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熱,能徹底消除體內(nèi)的余熱,使人神清氣爽;冬季宜喝紅茶,紅茶味甘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有一定滋補功能。
春飲花茶
在春天的日子里,春風復蘇,陽氣生發(fā),給萬物帶來了生機,但這時人們卻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現(xiàn)為春困現(xiàn)象。人喝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
花茶甘涼而兼芳香辛散之氣,有利于散發(fā)積聚在人體內(nèi)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nèi)陽氣生發(fā),令人神清氣爽,可使“春困”自消。花茶是集茶味之美、鮮花之香于一體的茶中珍品。
“花引茶香,相得益彰”,它是利用烘青毛茶及其他茶類毛茶的吸味特性和鮮花的吐香特性的原理,將茶葉和鮮花拌和窨制而成,以茉莉花茶最為有名。這是因為,茉莉花香氣清婉,入茶飲之濃醇爽口,馥郁宜人。
高檔花茶的泡飲,應(yīng)選用透明玻璃蓋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里,用初沸開水稍涼至90℃左右沖泡,隨即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失。二三分鐘后,即可品飲,頓覺芬芳撲鼻,令人心曠神怡。
夏飲綠茶
夏日炎熱,驕陽似火,人在其中,揮汗如雨,人的體力消耗很多,精神不振,這時以品綠茶為好。因綠茶屬未發(fā)酵茶,性寒,“寒可清熱”,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口腔和輕度胃潰瘍有加速愈合的作用。而且它營養(yǎng)成分較高,還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藥用價值。
這種茶沖泡后水色清冽,香氣清幽,滋味鮮爽,夏日常飲,清熱解暑,強身益體。綠茶中的珍品,有浙江杭州獅峰的龍井,湯色碧綠,清香宜人,被譽為“中國綠茶魁首”;江蘇太湖碧螺春,茶色碧翠嫩綠,香氣濃郁;安徽黃山毛峰,茶味清香。
沖泡普通綠茶,可取90℃開水泡之;高級綠茶和細嫩的名茶,其芽葉細嫩,香氣也多為低沸點的清香型,用80℃開水沖泡即可,沖泡時不必蓋上杯蓋,以免產(chǎn)生熱悶氣,影響茶湯的鮮爽度。
秋飲青茶
秋天,天高云淡,金風蕭瑟,花木凋落,氣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醫(yī)稱之“秋燥”,這時宜飲用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fā)酵茶,介于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沖泡后可看到葉片中間呈青色,葉緣呈紅色,素有“青葉鑲邊”美稱,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nèi)積熱,讓機體適應(yīng)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作用。
常見的烏龍茶名品有福建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以閩南安溪鐵觀音、閩北武夷巖茶為著名。但烏龍茶類很多以茶樹品種而分,有鐵觀音、奇蘭、梅占、水仙、桃仁、毛蟹等。烏龍茶習慣濃飲,注重品味聞香,沖泡烏龍茶需100℃沸水,泡后片刻將茶壺里的茶水倒入茶杯里,品時香氣濃郁,齒頰留香。
冬飲紅茶
冬天,天寒地凍,萬物蟄伏,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y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于抑制狀態(tài)。養(yǎng)生之道,貴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
紅茶甘溫,可養(yǎng)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糖,生熱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紅茶類在加工過程中經(jīng)過充分發(fā)酵,使茶鞣質(zhì)氧化,故又稱全發(fā)酵茶。
茶鮮葉經(jīng)過氧化后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產(chǎn)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這些色素一部分溶于水,沖泡形成了紅色茶湯。傳統(tǒng)工夫紅茶名品有湖紅、宜紅、寧紅、閩紅、臺紅、祁紅,以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為著名。
沖泡紅茶,宜用剛煮沸的水沖泡,并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英國人普遍有飲“午后茶”習慣,常將祁紅和印度紅茶拼配,再加牛奶、砂糖飲用。在我國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既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yǎng),強身健體。
選購指南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
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但是對于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干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zhì)更加不易。
這里粗略介紹一下鑒別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凈度。
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葉,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jù),只適合于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
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shù)?。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nèi)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yīng)單純?yōu)榱俗非竽鄱榷挥醚啃闹撇琛?/p>
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guī)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松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松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guī)格。
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zhì)優(yōu);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zhì)劣。
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shù)有密切關(guān)系。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zhì)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chǎn)地以及季節(jié)有很大關(guān)系。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制茶過程中,由于技術(shù)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 購茶時,應(yīng)根據(jù)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
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zhì)),使茶葉在旋轉(zhuǎn)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
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于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后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凈度:
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凈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
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干香來鑒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干香和濕香也有不同,需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
最易判別茶葉質(zhì)量的,是沖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盡量沖泡后嘗試一下。
茶文化的基本概況
茶文化產(chǎn)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yǎng)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于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后來清淡之風發(fā)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shù),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們就轉(zhuǎn)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現(xiàn)了許多茶人。
在我國的唐朝時期,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fā)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guān)。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jīng)》,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恫杞?jīng)》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zhì)和藝術(shù)思想滲透其中,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chǔ)。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則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寬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復、瑣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時,北方民族雖嗜茶,但對宋人繁瑣的茶藝不耐煩。文人也無心以茶事表現(xiàn)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在茶中表現(xiàn)自己的清節(jié),磨練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這兩種思潮卻暗暗契合,即茶藝簡約,返樸歸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藝簡約化;二是茶文化精神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xiàn)自己的苦節(jié)。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xiàn),制茶、烹飲雖未回到宋人的繁瑣,但茶風趨向纖弱,不少茶人甚至終身生泡在茶里,出現(xiàn)了玩物喪志的傾向。
如今,茶已發(fā)展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yǎng)顏的飲料,從宮廷傳到民間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時尚習俗,博學的勃萊迪牧師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里,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藥",是"原子時代的飲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zhì)生活需要的范圍,發(fā)展升華為一種優(yōu)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茶葉文化的基礎(chǔ)知識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 關(guān)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 關(guān)于茶文化基礎(chǔ)知識有哪些
★ 2021關(guān)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識大全
★ 茶與茶文化基礎(chǔ)知識大全
★ 茶與茶文化的基礎(chǔ)知識最新
★ 中國茶文化知識與介紹
★ 茶文化知識與養(yǎng)生大全
★ 中國茶文化常識介紹
★ 關(guān)于茶藝知識的資料大全
★ 關(guān)于茶藝包含哪幾個方面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