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古代文化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文史典籍
四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六義:風(fēng)、雅、頌、賦、、興
六藝:也稱六經(jīng),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三、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媧、神農(nóng)”
五帝:據(jù)《史記》載,黃帝、顓頊、帝嚳、唐、舜四、
官職常識
(1)中央官職:秦設(shè)丞相、太尉和御史大,成中樞機構(gòu)。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jiān)察和秘書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世又演變?yōu)槿×恐?。三省為中書?決策)、門下省(審議)、尚省(執(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書省職權(quán)擴大,同樞密分掌文武大權(quán),門下省、尚書省遂廢。
明代內(nèi)閣為最高政務(wù)機,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quán)。
六部,是指吏部、戶部、兵部、禮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舉、學(xué)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shè)郎中,副職稱員外郎,屬官員有主事等。此外,中央還設(shè)有專門機構(gòu)和官員,負(fù)責(zé)管理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啟為翰林院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秦漢主要行政區(qū)是郡。郡的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qū)是州,州官稱刺史,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zhèn)設(shè)節(jié)度使,屬官有行軍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府,稱知府。此外,漢代也設(shè)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jiān)區(qū),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監(jiān)察區(qū),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中設(shè)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wù)。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gòu)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xí)慣上仍稱為“省”。
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
(1)授官
①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公車特征拜郎中。(《后漢書·張衡傳》)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連辟公府不就。(《后漢書·張衡》)
③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舉其偏,不為黨。(《左傳·襄公三年》)韓琦鎮(zhèn)長安,薦知涇陽?!端问贰ず羁蓚鳌?
④拜:授予官職:拜相如為上大夫。(《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后漢書·衡傳》)
⑤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延祐、至治間……丞相東曹掾。(《元史·賈魯傳》)
⑥除:任命,授職:余除右丞相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⑦授:授予官職:泰定初,恩授平路儒學(xué)教授。(《元史·賈魯傳》)
⑧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位: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傳》)
⑨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鴻門宴》)
⑩起:起用人任以官職: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院都事。(《元史·賈魯傳》)
(2)免官
①罷:免去、解除官職:竇太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傳》)
②黜:廢掉職: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封建論》)
③免:罷免:免官爵。(《漢書·貢禹傳》)
④奪:削除: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稌╇u者事》)
(3)升官
①升:升官:升(魯)臺都事。(《元史·賈傳》)
②擢:在原官上提拔:擢為后將軍。(《漢書·趙充國傳》)
③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甄拔三十余。(李白《與韓荊州書》)
④遷:一般指提升:孝文帝說之,超,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
⑤陟:進用:陟罰臧否,宜異同。(《出師表》)
⑥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宋史·辛棄疾傳》)
⑦拜:按定的禮節(jié)授予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降官
①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滕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②貶:降職:貶連州刺史。(《劉錫傳》)
③放:驅(qū)逐,流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fù)見。(《卜》)
④左除、左降、左轉(zhuǎn)、左授、左宦、左遷:降職;予左九江郡司馬。(《〈琵琶行〉并序》)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隨例量移。(白居易《自題》)帝怒,乃罷(陸)贄宰相,左除(張)滂等?!缎绿茣づ嵫育g傳》)
⑤出、出宰:離開京城外調(diào):永和初,出河間相。(《后漢書·張衡傳》)出宰山水縣,讀書松桂林。(韓愈縣讀書》)
⑥免:免職:遂免丞相勃,遣就國。(《漢書·文帝紀(jì)》)
⑦廢黜,放逐: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史記·呂太后本紀(jì)》)
(5)調(diào)官
①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遷東郡太守。(《漢書·王傳》)
②徙:一般的官職調(diào)動:徙王信為楚王。(《史記·淮陰侯列》)
③調(diào):變換官職:調(diào)為隴西都尉。(《漢書·袁盎傳》)
④轉(zhuǎn):動官職: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后漢書·張衡傳》)
⑤補:補充空缺官職:太守察尊廉,補遼西官長。(《漢書·王尊傳》)⑥改 改任官職:改刑部詳覆官。(《宋·王濟傳》)
(6)兼、代
①兼:兼任: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錄〉后序》)
②攝:暫代官職:俄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新書·杜如晦傳》)
③守:暫時署理職務(wù)。多指官階低的人署理官階的職務(wù):初平中,北海孔融召為主簿,守高密令。(《三國志·王傳》)
④領(lǐng):兼任:桓溫鎮(zhèn)江口,復(fù)引(喬)為司馬,領(lǐng)廣陵相?!稌x書·袁喬傳》)
⑤行:代理官職:太祖行奮武將軍。(《三國志·書·武帝紀(jì)》)
⑥署:代理,暫任:太守奇之,除補書佐,署守屬獄。(《漢書·王尊傳》)
⑦權(quán):暫代官職:時韓愈吏部權(quán)京兆。《劉公嘉話》)
⑧判:高位兼低職:除鎮(zhèn)安武勝軍節(jié)度使,司徒兼中,判相州。(《宋史·韓琦傳》)
(7)辭官
①懸車:辭官居家:時年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陳太丘碑文序》)
②解官:辭去職:得監(jiān)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yǎng)。(《宋史·包拯》)
③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逗鬂h書》)
④乞骸骨: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上乞骸骨,征拜尚書。(《后漢書·張衡傳》)
⑤乞身:古代認(rèn)為做官委身事君,因此請求退職為“乞身”:故山桃李半荒榛,粗報君便乞身。(蘇軾《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詩次韻》)
⑥請老:告老,古官吏請求退休: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左傳·襄公三年》)
⑦?。荷蠒Q病,為官者要求隱退的委婉語:使匈奴,還報,不合。上怒,以為不能,弘乃移病免歸。(《漢書·公孫弘傳》)
(8)其他
①視事:任職:是時,茂陵守尹公新視事。(《漢書·游俠傳》)
②下車:官吏初到任:自明府(對郡守的敬稱)下車以來,狗不夜吠,不見吏。(《后漢書·劉寵傳》)
③解褐:脫去粗布衣服,喻入仕為:紹懼不自容,將解褐,故咨之于濤。(《世說新語》)
古代文化知識相關(guān)文章:
★ 中國古代文化趣味小知識
★ 中國的古代文化常識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介紹
★ 中國的古代文化常識有哪些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常識
★ 關(guān)于古代文化知識-風(fēng)俗禮儀
★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知識
★ 中國的古代文化歷史常識有哪些
★ 古代禮儀文化常識大全
★ 古代的文化常識有哪些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