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未刊手稿 余填詞不喜作長調(diào)
【原文】
余填詞不喜作長調(diào),尤不喜用人韻。偶爾游戲,作《水龍吟》①詠楊花,用質(zhì)夫、東坡倡和韻,作《齊天樂》②詠蟋蟀,用白石韻,皆有與晉代興③之意。然余之所長殊不在是,世之君子寧以他詞稱我。
【注釋】
①《水龍吟》:王國維《水龍吟·楊花用章質(zhì)夫蘇子瞻唱和韻》:“開時不與人看,如何一霎蒙蒙墜。日長無緒,回廊小立,迷離情思。細雨池塘,斜陽院落,重門閉戶。正參差欲住,輕衫掠處,又特地、因風(fēng)起?;ㄊ玛@珊到汝。更休尋、滿枝瓊綴。算來只合,人間哀樂,者般零碎。一樣飄零,寧為塵土,勿隨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貯得、離人淚?!?br />②《齊天樂》:王國維《齊天樂·蟋蟀用姜石帚原韻》:“天涯已自悲秋極,何須更聞蟲語。乍響瑤階,旋穿繡闥,更入畫屏深處。喁喁似訴。有幾許哀絲,佐機杼。一夜東堂,暗抽離恨萬千緒??胀ハ嗪颓镉?。又南城罷柝,西苑停杵。試問王孫,蒼茫歲晚,那有閑愁無數(shù)?宵深漫與。怕夢穩(wěn)春酣,萬家兒女。不識孤吟,勞人床下苦?!?br />③與晉代興:典出《國語·鄭語》,喻超越原作,創(chuàng)意出奇之意。
【譯文】
我填詞不喜歡作長調(diào),尤其不喜歡和別人韻,偶而游戲,作《水龍吟》詠楊花,用粢楶、蘇軾倡和韻,作《齊天樂》詠蟋蟀,用姜夔韻,都有想后來者居上的意思在內(nèi)。但是我的長處確實不在這,世上的君子最好推許我其他詞作。
【評析】
此則王國維說自己的兩個“不喜”:其一是不喜歡作長調(diào);其二是不喜歡和人韻。這兩個“不喜”其實都與其審美特點有關(guān)。因為篇幅較長,長調(diào)十分講究結(jié)構(gòu)的安排,要在起接之間表現(xiàn)情感的曲折,如此對于提倡即興而作的王國維來說,就會少了一種自然的樂趣;同時,因為長調(diào)多用賦的表現(xiàn)手法,所以在“深遠之致”上常常會有所欠缺。而和韻詞因為在主題和韻字上受到原唱的影響,也必然會出現(xiàn)通過改變自己的構(gòu)思來迎合原唱要求的現(xiàn)象。所以無論是長調(diào)的體制,還是和韻的方式,都會受到種種的限制。這種限制不僅會使情景的“真”部分流失,也會影響到表達方式的“自然”。
但“不喜”不等于不作,王國維舉了自己的《水龍吟·楊花用章質(zhì)夫蘇子瞻唱和韻》和《齊天樂·蟋蟀用姜石帚原韻》,兩首詞都是長調(diào)和韻詞。但王國維認為自己不是姑妄之作,而是潛伏著“與晉代興”——即超越原唱的動力的。這其實對作者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dāng)然,王國維只是說自己有與晉代興之意,并沒有正面評價自己這兩首詞的創(chuàng)作水平。但想來評價也不會太高,因為蘇軾的《水龍吟》是被王國維譽為詠物詞的冠冕之作的,而排在詠物詞第二位的是史達祖的《雙雙燕》。故王國維沒有將長調(diào)、和韻詞作為自己的長處所在,理由也部分在此。此則隱含的意思則是批評南宋和晚清詞風(fēng)了,因為這正是長調(diào)與和韻詞風(fēng)很盛的時期。王國維對自己不喜歡南宋詞的理由真是到了“不吝”尋找的地步。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