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手定稿 南唐中主李璟妙句
【原文】
南唐中主①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②,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③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xì)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④,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注釋】
①南唐中主:即李璟,本名景通,后改名璟,字伯玉,徐州(今屬江蘇省)人,史稱南唐中主。他多才多藝,善歌詩,在晚唐五代詞中意境較高,有相當(dāng)?shù)男摒B(yǎng)。李璟存詞四首,與后主李煜有《南唐二主詞》傳世。
②“菡萏”二句:出自南唐詞人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xì)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br />③眾芳蕪穢,美人遲暮:出自屈原《楚辭·離騷》中“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句。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開創(chuàng)者、奠基人。
④“古今獨賞”句:馬令《南唐書·馮延巳傳》云:“元宗樂府詞云:‘小樓吹徹玉笙寒?!铀扔小L(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皆為警策。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元宗悅?!庇趾小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雪浪齋日記》云:“荊公問山谷云:‘作小詞曾看李后主詞否?’云:‘曾看。’荊公云:‘何處最好?’山谷云:‘一江春水向東流’。荊公云:‘未若細(xì)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蓖醢彩`將李璟詞作為李煜詞。
【譯文】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充滿了百花凋謝荒蕪殘敗,美人年齡衰老的感慨。古往今來的人卻單單賞嘆他“細(xì)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句,從此可以知道要找到真正見解高明通達人意的人是多么不容易。
【評析】
在解詞方式上,王國維雖然反對張惠言的深文羅織,但并不反對在中國文化背景之下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與想象。此則引用李璟“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詞句,并與屈原《離騷》中“哀眾芳之蕪穢”、“恐美人之遲暮”之意作直接對應(yīng),就體現(xiàn)了王國維的這一解詞理念?!拜蛰獭眱删渥置嫔蠈懬镲L(fēng)對荷花和荷葉的摧殘,但李璟特別提到:香銷的是“菡萏”,即尚未開放的荷花;殘損的是“翠葉”,即尚未完全長成的荷葉。這些珍貴而稚嫩的自然之物在季節(jié)更替之際被無情毀滅,確實帶有一些悲劇意味。屈原在《離騷》中哀嘆眾芳之凋零,憂慮美人之遲暮,其與李璟對菡萏、翠葉的凋零的憂慮,確實可以聯(lián)想而及。再說屈原本身就是以香草美人作為基本喻體的,所以將李璟詞中的菡萏、翠葉作為一種喻體,是有充分的中國傳統(tǒng)語境的。
王國維在正面立說的情況下,對歷史上若干學(xué)人特別垂青李璟此詞“細(xì)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兩句而忽略“菡萏”兩句,表達了懷疑和不滿。馮延巳和王安石都認(rèn)為“細(xì)雨”兩句“警策”,應(yīng)該是認(rèn)為這兩句從夢前小雨到夢中雞塞到夢后玉笙,以時空的跨度來對比夢中與夢后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實際上表達了李璟與時光“共憔悴”的心情。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語言高度簡練準(zhǔn)確,其表現(xiàn)力也是頗為突出的。但平心而論,若講究詞句的感發(fā)力量之強大的話,“菡萏”兩句確實要勝出“細(xì)雨”兩句。王國維銳眼識出“菡萏”兩句的勝義,與他此前鉆研中西哲學(xué)、認(rèn)真探討過人生意義的經(jīng)歷有著一定的關(guān)系。
【參閱作品】
山花子
[五代]李璟
手捲真珠上玉鉤①,依前春恨鎖重樓。風(fēng)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③?;厥拙G波三楚暮④,接天流。
【注釋】
①真珠:同“珍珠”,此指珍珠串成的簾子。
②青鳥:傳為王母所畜,曾替王母送信。此代指信使。
③丁香:一種木本植物,花蕾相纏結(jié)。
④三楚:泛指長江中游以南地區(qū)。
【鑒賞提示】
這首寫春恨的詞,格調(diào)與上一首相仿。請注意作者如何從時空中托出郁悶難遣、無可奈何的傷感?!扒帏B”兩句與“細(xì)雨”兩句的造境,及兩首詞均以遠望結(jié),都可比照。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