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 哥舒翰不恤士卒
【原文】
翰①為人嚴,少恩。軍行未嘗恤士饑寒,有啗民椹②者,痛笞辱之。監(jiān)軍李大宜在軍中,不治事,與將士樗蒱③,飲酒、彈箜篌④琵琶為樂,而士米籺⑤不厭。帝令中人袁思藝勞師⑥,士皆訴衣服穿空,帝即斥御服余者,制袍十萬以賜其軍,翰藏庫中,及敗,封鐍如故。
《新唐書·哥舒翰傳》
【注釋】
①翰:哥舒翰,唐玄宗時官西平郡王、左仆射平章事。安祿山反,出戰(zhàn)不利,降賊被殺。
②椹:桑椹,桑樹結的果實,可食。
③樗(chū)蒱:一種類似于擲骰子的游戲。
④箜篌:古弦樂器,弦數(shù)因樂器大小而異。
⑤籺:米麥的碎屑。
⑥“帝令”句:帝,唐玄宗李隆基。中人,宦官、太監(jiān)。
【譯文】
哥舒翰為人嚴厲,缺少恩惠。軍旅中未能體恤士卒饑寒,有人摘吃百姓桑椹,用鞭子痛打一頓。監(jiān)軍李大宜在軍中不過問軍事,和將士們一起擲骰子、飲酒、彈箜篌琵琶取樂,而士兵連碎米飯都吃不飽。唐玄宗命令太監(jiān)袁思藝去慰問軍隊,士兵訴說衣服穿破了,唐玄宗立即拿出剩余的御服,制成十萬件袍子分賜軍中,哥舒翰將這些袍子收藏在軍府中,等到他兵敗,這些衣服仍原封不動地鎖著。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