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毛遂自薦
【毛遂自薦 原文】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①求救,合從于楚②,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檬湃?,余無可取者……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于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逼皆唬骸跋壬巹僦T下幾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使遂蚤③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fā)也。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泵彀磩v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背踹吃唬骸昂幌拢∥崮伺c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nèi),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懸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jù)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qiáng),天下弗能當(dāng)。白起,小豎子耳,率數(shù)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zhàn),一戰(zhàn)而舉鄢、郢,再戰(zhàn)而燒夷陵,三戰(zhàn)而辱王之先人④。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jǐn)奉社稷而以從?!泵煸唬骸皬亩ê酰俊背踉唬骸岸ㄒ?。”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槃而跪進(jìn)之楚王曰:“王當(dāng)歃血⑤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彼於◤挠诘钌稀!?/p>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于趙,曰:“勝不敢復(fù)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shù),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⑥。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fù)相士?!彼煲詾樯峡汀?/p>
《史記·平原君列傳》
【注釋】
①平原君:名趙勝,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
②“合從”句:即推楚國為盟主,約定東方國家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從,通“縱”。
③蚤:通“早”。
④“一戰(zhàn)”三句:公元前279,秦將白起取楚之鄢、郢。第二年,白起燒夷陵(楚之先王墳?zāi)梗?。?shí)際上是兩次戰(zhàn)役。
⑤歃血:古人盟誓時(shí)一種儀式,宰殺牲畜。將血涂在嘴上(亦說飲血)表示誠意。
⑥“而使”句:九鼎,古代象征國家政權(quán)的九個(gè)大鼎,相傳是夏禹所鑄。大呂,大鐘,亦是傳國寶器。
【毛遂自薦文言文翻譯】
秦國包圍了邯鄲,趙國派平原君出外求援,去楚國定合縱之約,平原君準(zhǔn)備挑選門客中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二十人陪同前往。……選出十九人,剩下的人沒有合格的,……門客中有個(gè)叫毛遂的,向平原君自薦說:“我聽說你將要到楚國去訂合縱之約,打算在門客中挑選二十人陪同前往,不求外人?,F(xiàn)在還少一人,希望你讓我毛遂充數(shù)前往?!逼皆龁枺骸跋壬轿议T下有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生活在世上,好比錐子裝在口袋里,它的尖端馬上就會顯露出來。先生來到我門下三年,左右的人沒有稱頌?zāi)愕?,我也從未聽到過稱頌?zāi)愕脑?,這說明先生你并沒有什么長處。先生沒有才能,還是留下來吧?!泵煺f:“請你將我裝在口袋里。如果讓我毛遂早點(diǎn)被裝在口袋里,那么錐柄都會露出來,而不僅僅是它的尖端露出來而已?!逼皆罱K同意毛遂同行了。十九個(gè)人都嘲笑他,但沒有阻止他去。
毛遂將要到達(dá)楚國時(shí),和同行十九人交談辯論,十九個(gè)人都折服了。平原君與楚王商議合縱之約,說明這事的利害關(guān)系,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商討。十九個(gè)人對毛遂說:“先生你上去吧?!泵彀磩κ凹壎?,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guān)系,幾句話就可以說得明白?,F(xiàn)在從清晨開始商討合縱之約,到中午還不能決定,不知為什么?”楚王問平原君:“這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說:“是我的門客。”楚王呵斥道:“還不下去!我和你的主人談話,你來干什么!”毛遂手按著劍走上前來說:“大王你呵斥我毛遂,無非是仗著楚國人多勢眾?,F(xiàn)在十步之內(nèi),大王無法倚仗楚國的強(qiáng)大,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我的君長在場,你憑什么呵斥我!況且我聽說商湯以七十里的地盤而稱王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疆域而使諸侯臣服,難道是因?yàn)樗麄兊能婈?duì)多嗎!實(shí)在是能依據(jù)有利的形勢而奮發(fā)威勇?,F(xiàn)在楚國方圓五千里,軍隊(duì)百萬,這是稱霸為王的憑借。憑楚國的強(qiáng)大,應(yīng)該是天下無敵。白起,不過是個(gè)小人,率領(lǐng)數(shù)萬人的軍隊(duì),發(fā)兵來攻打楚國,一戰(zhàn)而攻取鄢、郢兩城,二戰(zhàn)燒毀了夷陵,三戰(zhàn)而侮辱了大王的祖先。這是世世代代的深仇,連趙國都以此為羞恥,大王卻不知羞恥痛恨。合縱是為了楚國的利益,不只是為了趙國。我君長在面前,你憑什么呵斥我!”楚王說:“是的!是的!實(shí)在應(yīng)當(dāng)像先生所說,謹(jǐn)以國家的名義訂立縱約?!泵靻枺骸昂峡v的事可以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泵鞂Τ跎磉叺娜苏f:“拿雞、狗、馬血來?!泵熳约号踔⒀你~盤,跪著獻(xiàn)給楚王,說:“大王應(yīng)當(dāng)首先歃血訂立合縱之約,接著是我的君長,再是我毛遂?!庇谑窃诘钐蒙嫌喠⒘丝v約。……
平原君訂立了合縱盟約,返回到趙國,說:“我不敢再品評士人了。我品評的士人多說有上千,少說也有幾百,自以為沒有埋沒天下的賢能之人,這次卻將毛先生漏掉了。毛先生一到楚國,便使得趙國的地位比九鼎大鐘還重要。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眾的軍隊(duì)。我不敢再品評士人了。”于是待毛遂為上賓。
附:毛遂簡介
毛遂(“毛遂自薦”的主人公),東周戰(zhàn)國時(shí)期趙國邯鄲人。為平原君趙勝的門客,趙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到楚國求救。毛遂自薦前往。平原君和楚考烈王談判時(shí),毛遂直說利害,使得楚王同意與趙國結(jié)盟,并派春申君援救趙國。后來“毛遂自薦”成為了一個(gè)著名的成語。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