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 太子賑貧
【原文】
普通①中,大軍北討,京師谷貴,太子②因命菲衣減膳,改常饌為小食。每霖雨積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閭巷③,視貧困家,有流離道路,密加振④賜。又出主衣⑤綿帛,多作襦袴⑥,冬月以施貧凍。若死亡無可以斂者,為備棺槥⑦。每聞遠近百姓賦役勤苦,輒斂容色。常以戶口未實,重于勞擾。
《梁書·昭明太子傳》
【注釋】
①普通:南朝梁武帝蕭衍年號,公元520—527年。
②太子:昭明太子蕭統(tǒng),梁武帝長子。
③閭巷:普通百姓住的地方。
④振:同“賑”。
⑤主衣:主衣庫,儲藏皇帝服飾用品的專用倉庫。
⑥襦(rú)袴:上下衣服。袴,通“褲”。
⑦槥(bèi):小棺材。
【譯文】
普通年間,朝廷出兵北伐,京城谷價昂貴,昭明太子就命令手下的人為他準備差的衣服,降低膳食標準,把每天的正餐改為小吃。每當下雨飄雪,就派身邊的人出去穿街走巷,看望貧困人家,如果有流離失所的,就親切地加以周濟。又拿出主衣庫的絲綿絹帛,做了許多衣褲,冬天施舍給貧困挨凍者。如遇到有死亡而沒有收埋的,就為之準備給棺材。他每每聽說遠近百姓賦稅徭役繁重而勤苦,就會在臉色上表現(xiàn)出來。他常認為戶口統(tǒng)計不實,所以百姓負擔沉重。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