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王安石) ◇原文 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①。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②。寶元時,朝廷開方略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而陜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以君所為書以薦,于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已而選泰州海陵縣主簿。貴人多薦君有大才,可試以事,不宜棄之州縣。君亦嘗慨然自許,欲有所為。然終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眾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齟齬固宜③。若夫智謀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物之會,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shù)④。辯足以移萬物,而窮于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于右武之國,此又何說哉⑤?嗟乎!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楊子縣甘露鄉(xiāng)某所之原⑥。夫人李氏。子男瑰,不仕;璋,真州司戶參軍;琦,太廟齋郎;琳,進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進士周奉先、泰州泰興令陶舜元。
銘曰:有拔而起之,莫擠而止之。嗚呼許君!而已于斯,誰或使之?
◇注釋 ①世家:家族世系。
②卓犖(luò):特出。大人:對德高望重者的稱呼。這里也指權(quán)貴人士。
③有所待于后世者:指期望流芳于后世。齟齬(jǔ_yǔ):上下齒不相合。此處喻與時不合。
④窺時俯仰:指窺測時機,隨機應(yīng)變。
⑤右武之國:崇尚武力的國家。
⑥原:墓地。
◇鑒賞 許平是個終身不得志的普通小官吏。他善趨時尚,屢次得到當朝顯貴的推薦,本應(yīng)一展才華,但最終結(jié)局卻又極其不幸,作者因此感嘆君子貴在自己守節(jié),隨意趨時未必能被重用。銘文只用寥寥二十二個字,概括了許平一生遭遇,最后卻隱約地歸之于天命,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辯解。
本文用了大量的議論之詞,充分表達出作者心中的憤懣與不平,筆調(diào)深沉含蓄,言下有未盡之意,耐人尋味。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