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問出處”的下一句是“富貴當思原由”,詩句意思是,如果是一位英雄,那就不要問他的來歷,而當他富貴了,就應當思考他富貴的原由,就如飲水思源。詩句源自明代楊基的《感懷》“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
英雄不問出處出自明代楊基的《感懷十四首》,原句是“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意為英雄都是各有見地的,何必問其見地出自哪里呢。在現(xiàn)在常用來鼓勵底層勞動人民奮發(fā)圖強。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
1、英雄不問出處意思是指英雄人物何必問他的出身和來歷。此句為后人在本來的出處上改過的,意思已經(jīng)有變化了。出自明代楊基的《感懷十四首》,原句是“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保ㄒ馑际怯⑿鄱际歉饔幸姷氐模伪貑柶湟姷爻鲎阅睦锬?。)
2、原文:鄧禹南陽來,仗策歸光武??酌髋P隆中,不即事先主。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孫曹與更始,未可同日語。向非昭烈賢,三顧猶未許。君子當識時,守身如處女。
3、譯文:鄧禹是南陽人,追隨了光武帝劉秀,諸葛亮在隆中,不久就追隨了劉備。英雄都有各自的見地,何必問其見地出自哪里呢。孫權(quán)、曹操和更始帝,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假如不是劉備賢能,即使諸葛亮三顧茅廬諸葛亮也不一定出山。君子應當認準時機,守住自己就像處女守住貞潔一樣。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