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曹丕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后,劉備以漢室宗親名義稱帝,此時的孫權并不具備稱帝的條件,原因有三:其一是身為漢朝故吏沒有稱帝的正統(tǒng)性;其二是背襲荊州后的時局不允許孫權稱帝;其三是孫權稱帝必會遭到江東士族的反對。
先說第一條原因。曹丕稱帝是因為漢獻帝多次禪讓,無論是不是出于本心,法理上都是有章可依的,更何況漢家朝廷的臣子多是曹魏一派,稱帝也就沒什么阻力。而劉備一直宣稱自己是漢室宗親,假稱漢獻帝被曹丕謀弒,以血衣帶詔書宣立。孫權占據(jù)江東并非漢王朝分封的,自己名義上屬于大漢臣子,此時稱帝必會受到天下人的譴責。
第二,孫權背襲荊州,殺了關羽,在道義層面就屬于背盟之行。因此在劉備稱帝意圖東征的時候,孫權選擇尊曹魏為正統(tǒng),避免兩面受敵。此時若孫權稱帝,劉備東征的軍隊尚不能解決,假如曹丕派一軍出合肥攻吳,那孫權只能坐以待斃。
第三,孫權旗下的將領,謀士多是漢朝故吏,他們更希望的是孫權能匡扶漢室,維續(xù)正統(tǒng)。除此之外,取得江東地區(qū)的士族豪強的擁戴,才是稱帝的關鍵,若士族不承認帝位,必將引發(fā)地方叛亂,于國無益。因此孫權才等待八年之久,此間孫權受封吳王,有了稱帝的合法權益,熬到曹丕、劉備等人先后故去,待時局穩(wěn)定,民心歸附,方才進帝位,定國號為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