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之長”有多重要?吳起忙活了一生鄒忌三個月達到目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春秋戰(zhàn)國,奴隸制即將土崩瓦解,封建制逐漸形成。
舊貴族牢牢把持政治的局面開始松動,以任人唯親和任人唯貴的選才標準,亦逐漸被任人唯賢取代。
隨之而來的是,封建官僚制的逐漸形成,平民布衣開始走上政治舞臺,參與到治理國家中來,出將入相也成為了無數(shù)有理想有抱負的布衣士子所追求的終極目的,正所謂:學而優(yōu)則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君主
布衣將相,雖說起來僅僅只有四個字,但卻是很多士子努力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高度。
而戰(zhàn)國初期,卻有一個人,敲開了這扇大門,此人是吳起,也是堪稱戰(zhàn)國時期“出能為將,入能為相”的第一人,只是這個過程幾乎用盡了他一生的時光。
相比較吳起一生的坎坷,鄒忌似乎更像人生贏家,因為他從布衣到卿相,只用了3個月。
本篇飛魚就從吳起和鄒忌兩人的生平入手,淺論一技之長的重要性,細述吳起窮盡一生的追求,為何鄒忌3個月就能得到。
誓當卿相,吳起奔魏。
吳起可以算得上是富二代,他的祖輩世代經(jīng)商,到了吳起時,已家累千金(《史記》記載:其(吳起)少時,家累千金),按理來說,吳起守著家業(yè),也能滋潤的過完一生,但是這不是他的理想。
有上進心的青年,都是好樣的,而吳起卻成為了周圍人的笑柄,因為他散盡家財只為謀求一個官當當,結果錢花完了,官卻沒當成,吳起一怒之下,殺了嘲笑他的人,離開家里逃亡時,他對母親發(fā)誓:不當卿相,誓不回衛(wèi)。
吳起
自此,吳起開始了顛沛流離的一生,只是他沒想到的是,和母親的這次訣別,就成了永別,直到他的母親去世,吳起都沒有回去奔喪,因為他當卿相的愿望還沒有實現(xiàn),于是他在魯國繼續(xù)潛心研讀,直到幫助魯國打敗了強齊,吳起開始聲名鵲起。
但可惜的是,吳起與禮儀之邦的魯國士子,格格不入,遭到陷害后的吳起,去了魏國,這是吳起真正的騰飛,魏文侯能稱霸,吳起也功不可沒,只是魏文侯沒有滿足他當卿相的愿望,就去世了,這也不怪魏文侯,因為此時的魏國人才真是太多了,丞相只有一個,還輪不到吳起來做,吳起要做的就是等。
匆匆逃魏,入楚為相。
吳起在魏國一直守著西河重鎮(zhèn),在吳起的經(jīng)營下,這里成為了秦國無法攻破的屏障,但吳起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發(fā)過的誓,等到比吳起資歷老的丞相一個個死去的時候,吳起認為魏武侯一定會讓自己為相,只可惜他錯了,魏武侯并沒有滿足他的愿望(《史記》記載:魏置相,相田文,田文既死,公叔為相)。
吳起看著比自己年輕很多的公叔痤都當丞相了,吳起放棄了,他決定在西河終老,那么魏武侯為何不肯讓吳起做丞相?背后的真相不止功高震主那么簡單,更多的是魏武侯忌憚吳起手中可以橫掃天下的魏武卒,他以小人之心度了吳起的心思,害怕吳起會有異心。
魏武侯
緊接著,為了長保相位的公叔痤,開始步步陷害吳起,直到魏武侯想要奪了吳起兵權,吳起才意識到,自己會有殺身之禍,于是匆匆逃離魏國,奔向了楚國。
這一次,楚國的楚悼王沒有讓吳起失望,吳起在楚國僅僅呆了一年,就被任命為令尹(《說苑》記載:(吳起)居一年,王以為令尹,行縣適息),只不過這時候的吳起,已經(jīng)是年近花甲的老頭了,沒過幾年,隨著楚悼王的去世,吳起也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
撫琴勸諫,三月為相。
說完了吳起,我們接著說齊國的鄒忌,相比較吳起一生的坎坷,鄒忌可以說是相當幸運的,因為他從勸諫齊王到被委以丞相,只用了3個月(《史記》記載:騶忌子見(齊王)三月(后)而受相印),而沒多久就有了自己的封地,并被封為成侯(《史記》記載:居期年,封以下邳,號曰成侯)。
你可能會說,鄒忌是不是有背景啊,在三個月做上丞相,這是坐著火箭被提拔啊,其實鄒忌也只是布衣,只不過他有一項特殊技能,那就是會彈琴,偏偏齊王是個音樂發(fā)燒友。
鄒忌
而鄒忌也正是以琴理喻治國之道,齊王覺得鄒忌滿腹學問,足以治國,于是委以重任,當然,鄒忌還是有真本事的,至少他在齊國實行的以“謹修法律而督奸吏”的改革,使得齊國政治煥然一新。
齊威王統(tǒng)治時期能使齊國國富兵強,鄒忌亦功不可沒,不過如果吳起知道鄒忌只用三個月就完成了自己窮盡一生的追求,他究竟會怎么想呢,會不會也想著學個樂器呢?
結束語:
論一技之長的重要性:吳起窮盡一生的追求,鄒忌3個月就得到了,吳起的一生可以說既不幸又幸運,不幸的是他的顛沛流離,一直被小人陷害,幸運的是他沒有對自己食言,并且青史中永遠留下了他的大名,布衣將相——吳起。
齊威王
鄒忌憑借自己的特長,而勸諫齊威王,這也是一段佳話,或許鄒忌沒有吳起的能力高,但他的情商一定比吳起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如果不是鄒忌會彈琴,而得到齊王的接見,那么鄒忌火箭式的高升,就會成為泡影,一技之長,有時候真能改變命運,至少鄒忌的經(jīng)歷是如此。
魏武侯為何不肯讓吳起做丞相?背后的真相不止功高震主那么簡單,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吳起作為魏文侯時期的功臣,到了魏武侯這自然會有所芥蒂,畢竟在魏武侯看來,老臣子有專權的可能,沒有自己新提拔的年輕人好控制。
春秋戰(zhàn)國士兵
魏武侯不讓吳起做丞相,還是一種平衡政治的需要,新君繼位之初,需要的并不是開疆擴土,而是穩(wěn)定。
在魏武侯看來,吳起就是極其不穩(wěn)定的因素,畢竟他手中有軍權,再把相位給他,吳起在魏國就無人能遏制,權臣尾大不掉,這是魏武侯不愿看到的。
所以可以說,在魏國無法實現(xiàn)愿望的吳起,只是政治上的犧牲品罷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