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是文章的血肉,素材運用得當才能讓議論文中心明確、內(nèi)容充實。而分析說理是議論文的基本特征,理性地展示自我是對寫作的基本要求。
議論文寫作在立意和論點非常明確、論據(jù)選擇非常精當?shù)那疤嵯?,如何巧妙地分析說理顯得尤為重要。分析作為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是論據(jù)與論點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要提高議論文的寫作水平,必須加強分析說理能力的訓練。
分析說理的基本要素是“誰”“做了什么”“扣題分析結(jié)果怎樣”。
分析說理的常用方法:
1.探因:從因果關系上把論點與論據(jù)聯(lián)系起來。具體說,就是沿著“為什么”這條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發(fā)現(xiàn)其本質(zhì),使內(nèi)容逐步深化。
2.正反:就是把正面論據(jù)(或觀點)與反面論據(jù)(或觀點)對照來分析。正反分析,對比鮮明,能很鮮明地證明觀點和深化觀點。
3.假設:先提出一個確鑿的論據(jù),然后運用一個虛假的論據(jù),先假設它是真實的,以推出相應的結(jié)果,來證明論點的正確與荒謬。所以,假設分析一般是從反面來證明論點。
4.歸納:列舉多個典型論據(jù)之后,歸納總結(jié)出它們的共同點,扣在要證明的論點上。
議論文的本質(zhì)就是要分析說理。分析是架起論點和論據(jù)的橋梁,沒有它,論點和論據(jù)不能互相滲透、交融。當然,分析說理的方式不只以上這幾種,也不能如此機械,以上幾種可以交叉、套嵌使用,以寫出邏輯嚴密、變化多姿的議論文。
(一)因果論證分析
【示例】有時候磨難,恰恰能夠歷練人生,綻放光彩。貝多芬雙耳失聰,卻能在這樣的磨難下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交響曲,撼人心靈,那是因為他不屈服命運的壓打,頑強抗拒厄運,才譜出了人類的心靈之歌;司馬遷遭受腐刑,卻能在這樣的恥辱中寫成《史記》,汗青溢光,那是因為他有堅定如山的信念,剛毅如鐵的意志,于誹謗譏嘲中堅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圍成為“史圣”;一代體操王子李寧淚灑漢城黯然退出體壇后,卻又另辟天地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事業(yè),讓李寧牌系列運動用品風靡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那是因為他懂得承受失敗,不為失敗所嚇倒,才能在失敗中開拓出一條新路。磨難,是禍,又是福。它對于意志堅強者,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簾風雨,只要勇敢地走過去,前方是另一片藍天。
【評析】作者運用貝多芬、司馬遷和李寧之例,考慮了古今中外,素材具有代表性,也有力地說服了“磨難能夠歷練人生”的中心;運用探因分析法,揭示了他們成就人生的原因:面對磨難,卻不向命運低頭。
(二)正反對比分析
【示例】沉穩(wěn)從無欲而來。孟子曰:“無欲者,可王矣。”無欲就是沒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蠅頭私利而毀壞全局,只有這樣才能練就沉穩(wěn)的性格,贏得最終的勝利。如來佛祖拋除私欲,性格沉穩(wěn),終修成正果,普渡眾生;諸葛孔明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終運籌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無法沉穩(wěn)下來,遇事則慌,處事則亂。霸王以一己私欲,趕走亞父,氣走韓信,終被困垓下,遺憾千古,長使英雄淚滿襟。霸王之敗,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則必使后人而復哀后人矣。
【評析】本段的中心是“沉穩(wěn)從無欲而來”。作者以如來佛祖、諸葛孔明和霸王項羽為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面肯定“無私欲”對沉穩(wěn)性格的作用,反面批駁“有私欲”造成的嚴重后果,中心突出,無可辯駁。
(三)假設論證分析
【示例】縮小痛苦,百折不撓,人生才可能璀璨?!案ξ羯倌耆?,早充觀國賓”。身懷濟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顛沛一生,但他始終以仁圣襟懷觀人視物,將挫敗與坎坷當做人生的歷練,即使在憂郁的深淵中仍不懈追求,終于以字字句句飽含生命力的詩作,成為唐詩這一宏麗壯偉的瓊宇中巨實的一柱棟梁,享有“詩圣”的稱譽。
假如杜甫在那個時局紛亂的年代不堪命運的捉弄而隨波逐流,假如他無法正視如黃葉般飄搖孤寂的生命而喪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無法承擔失意、離索的痛楚而放棄了“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詩史”之作而震古爍今?正是那份對痛苦的淡然,讓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風一草堂”的曠達,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評析】第一段,在分論點總領之后,陳述了杜甫的人生態(tài)度及成就,其間融入了簡單的原因分析,可以說夾“敘”夾“議”。但說理是否可再深入一點,再透徹一些呢?細讀語段,發(fā)現(xiàn)它是從事例的正面陳述的,那么,我們不妨從事例的反面進行假設。添加語段從事例的反面“杜甫無法正視人生痛苦”進行假設,從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詩史”之作的結(jié)論。這就從反面證明了“縮小痛苦,百折不撓”對于“璀璨人生”的重要性,深化了說理。
(四)歸納論證分析
【示例】“虎父犬子”的現(xiàn)象,在歷史上數(shù)不勝數(shù)。蜀主劉備,一代英豪,兒子劉禪卻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將周瑜,足智多謀,兒子周胤卻荒淫自恣、終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個兒子卻無一成器;名相寇準,智慧過人,子孫卻驕奢淫逸,淪為庶人……這些“犬子”們,躺在父輩功勛的溫床上,自我放縱,不思進取。他們不懂得,只有自立自強,才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人生。無論出身如何,我們都要靠自己編織未來。
【評析】本段的中心論點是“自立自強”。作者先列舉了歷史當中的眾多“虎父”之“犬子”的種種表現(xiàn),通過歸納概括,得出了他們的共性是“躺在父輩功勛的溫床上,自我放縱,不思進取”,從而呼吁“自立自強”“靠自己編織未來”。
(五)引用論證分析
【示例】文藝復興時,資產(chǎn)階級為反封建求民主,從古希臘文學典籍中汲取精華。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說:“我愿回到古希臘那民主的年代,卻更愿活在當下,肩負我的責任,將人文主義延展于今?!钡拇_,各個時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們只能選擇喜歡或傾向于哪個,卻不能脫離我們的時代,但文化責任感卻讓人甘愿在這時代開辟人類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來,是時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與文化創(chuàng)造了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我們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時期,卻因活在當下而一味埋怨,這終使這一時代的光芒黯淡。與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盡自己所能讓自己的時代大放異彩。
周國平曾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個人孤獨的路便組成了人類這一時代的精神家園。”每個人的向往不同,一如歷史學家湯因比鐘情一世紀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獨愛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卻愿生在未來世紀……人們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但若將向往化為創(chuàng)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各有千秋》)
【評析】引用恰當可以增強文章的內(nèi)蘊。本段論證的是“不同時代的文化都可以大放異彩,我們要盡自己所能開辟這個時代的精神領域”,先引用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強調(diào)“文化責任感讓人甘愿在這時代開辟人類精神新天地”,邏輯嚴謹,扣題緊密;而后又直接引用周國平的話,借此表達“每個人都有向往的權(quán)利,只要將向往化為創(chuàng)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
(一)因果論證分析
請為下面的議論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語句,使論據(jù)能夠很好地證明觀點。
【練習一】
觀點:向你的對手敬杯酒
素材:康熙大帝在位執(zhí)政60年之際,特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莊太皇太后,感謝孝莊輔助他登上皇位,一統(tǒng)江山;第二杯敬眾位大臣及天下萬民,感謝眾臣齊心協(xié)力盡忠朝廷,萬民俯首農(nóng)桑,天下昌盛。當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時,說:“這杯酒敬給我的敵人,吳三桂、鄭經(jīng)、噶爾丹還有鰲拜。”眾大臣目瞪口呆。
分析說理:
【練習二】
觀點:知識就是力量
素材:五十年代初,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攔,終于回到了新中國的懷抱。美國海軍次長金波爾在得知他要回國時,立即給美國移民當局寫信,聲稱:“我寧肯把這家伙斃了,也不能讓他回國。因為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的東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時候,他一個人都足以抵得上五個現(xiàn)代加強機械師?!?/p>
分析說理:
【練習三】
觀點: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素材:一位老人在火車上不小心掉了一只新鞋,在眾人的惋惜聲中,他毫不猶豫地將另一只鞋從窗戶扔出去,面對眾人的疑惑,老人解釋道,這鞋無論多昂貴,對我已失去了價值,但撿到鞋的人還可以穿呢。
分析說理:
(二)正反對比分析
請用正反對比的方法,為下面的文段添加論證文字,使觀點得到論據(jù)的支撐。
【練習一】
觀點:勤能補拙
素材:我國明代的張溥小時候很“笨”,別人讀一會兒就能背下來的東西,他往往要讀幾十遍才能背下來。但是,他并沒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認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聲朗讀一遍,然后燒掉,接著再抄。這樣,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來,他逐漸變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歲寫下了名揚天下的《五人墓碑記》。
方仲永5歲就能賦詩,可謂天賦出眾。因看著這聰明,他父親帶他四處作詩炫耀。仲永不再謀求進步,長大以后,他變得庸庸碌碌,“泯然眾人矣”!
分析說理:
【練習二】
觀點:凡事在于“為”
素材:四川邊遠地區(qū)有貧富懸殊的兩個和尚,都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幾年間一直打算雇船順江而下直到南海,而最終沒有去成;窮和尚卻憑著一只盛水的瓶和一只討飯的缽,步行到達了南海,并且勝利返回。
分析說理:
【練習三】
觀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素材:兩粒種子躺在泥土里,春天到了,一粒種子破土而出。而另一粒種子說道:“我沒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許會碰到巖石;我若向上長,也許會傷到我的莖?!庇谑撬市拇粼谀嗤晾?。幾天后,它被一只母雞吃掉了。
分析說理:
(三)假設論證分析
請用假設論證的方法,為下面的文段添加論證文字,使觀點得到論據(jù)的支撐。
【練習一】
觀點:學會“照鏡子”方能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己。
素材:李世民懂得鏡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評他的話寫在屏風上,當作“鏡子”,隨時對照。又能看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嗎?
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為鏡”“以古為鏡”,學會在人們的各種批評、意見中認識自己,而成為一代明君。假如:
【練習二】
觀點:生活要我們學會笑對挫折。
素材:曾經(jīng)有一位日本青年,到一家大公司去應聘,得到的消息是沒有被錄取。他在絕望中準備自殺,自殺未遂后才得知“沒被錄取”是由于計算機故障帶來的誤報。正當他接到聘書喜形于色之時,一紙解聘書又飛到他手中,說他不能很好地面對挫折,必不能勝任今后的工作。
這位青年因為沒有勇氣接受挫折的挑戰(zhàn),而讓機會從他指縫間溜走了。試想,
【練習三】
觀點:識才敢薦,源于責任
素材:繆賢心胸開闊,他發(fā)現(xiàn)藺相如的才德,不因他出身卑賤而看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藺相如推薦給趙王,出使秦國。要知道,藺相如此去兇多吉少。入虎狼之國,雖有勇有謀,畢竟勢孤力單,未必能旗開得勝。如果
(四)歸納論證分析
請根據(jù)材料中的同類現(xiàn)象進行歸納總結(jié)。
【練習一】
觀點:知羞恥
素材:“知羞恥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寶貴經(jīng)驗和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法寶。清代學者朱起鳳年輕時在一家書院教書,因為沒有弄清“首施兩端”和“首鼠兩端”兩詞通用,而錯判學生的作文,遭到眾人的奚落。他知羞恥而發(fā)憤圖強,潛心于詞語研究,編成了300多萬字的《辭通》,為漢語言文字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英國生物學家謝靈頓早年沾染惡習,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時,被姑娘一句“我寧愿跳進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會嫁給你”的話深深刺痛,從此鉆研醫(yī)學和生物學,并最終在1932年獲得了諾貝爾醫(yī)學獎。
【練習二】
觀點:成功源自持之以恒
素材:如果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南朝的江淹由于缺乏恒心,落個“江郎才盡”的結(jié)局;幼時“指物作詩立就”的方仲永由于缺乏恒心,導致“泯然眾人”的后果;家資殷盛的“田舍翁”之子由于缺乏恒心,鬧出“奈何姓萬”的笑話。
【練習三】
觀點:包容
素材:回望人類發(fā)展史,當一個個新事物誕生的時候,遭受的幾乎是同樣的命運——懷疑和拒絕。當?shù)谝凰艺羝滤畷r,人們譏笑說:“這東西肯定動不了?!碑?shù)谝惠v火車登上鐵軌時,人們諷刺它:“這肯定還跑不過騾子?!碑?shù)谝患茱w機駛上天際之前,人們同樣懷疑:“人怎么可能飛上天呢?”但事實卻一次次地向人們證明著,這一件件有悖常理的事物真實地存在著。
當初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際,如果人們能夠冷靜看待它,容納它,說不定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就能夠加快許多;當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時,如果人們早日發(fā)現(xiàn)它的意義,不把它視為無稽之談,那么人類對于時空的理解,對于宇宙的認識,也可能早已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當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時,要是人們馬上就能容納它,充分認識它的價值,那么工業(yè)化的進程可能已邁入了新紀元。
(五)引用論證分析
請解讀下面材料中給出的名言,進行分析論證。
【練習一】
觀點:不要盲目崇拜名人
素材:《呂氏春秋》的“察今”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良劍期乎斷,不期乎莫邪。”
【練習二】
觀點:談退路
素材:俗語說:“狡兔有三窟”,人生在世又怎能不為自己的生活留條退路呢?“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p>
【練習三】
觀點:防微杜漸
素材:君不聞“千里之堤,毀于蟻穴?!?/p>
【參考答案】
1.素材來源包括歷史典故、社會熱點、文藝作品??忌鷳诸愖龊盟夭恼?,并掌握提煉材料、一材多用的說理技巧。
2.議論文素材的種類包括事例、名言等。從論證材料的角度可以分為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可以先敘后議,也可敘議結(jié)合。引用論證,可以直接引用,也可相機化用。此外,從論證的思維方式角度可以產(chǎn)生因果、正反、假設、歸納、條件等論證方法,而且論證方法之間可以靈活組合。考生應分項訓練分析說理的思維品質(zhì),然后遷移到文章中靈活運用。
素材的合理運用離不開概括提煉,而對素材的分析離不開壓縮、擴展、仿句、修辭,離不開發(fā)散與集中的思維方式。可見各考點的能力訓練是相互聯(lián)系的。
運用好素材和論證方法寫議論語段,然后據(jù)此類推,進行謀篇布局,靈活運用素材,進行多元化的分析說理,使文章邏輯嚴密、搖曳多姿。
1/康熙為什么要向他的敵人敬酒?因為他明白,是對手帶給他的壓力,逼迫他努力地投入到“斗爭”中,并想辦法成為勝利者。在同對手的對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煉自己、壯大自己。從這一意義上說,你的對手是你前進的動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劑。
2/為什么錢學森一個人“任何時候都足以抵得上五個現(xiàn)代加強機械師”呢?還不是因為他的頭腦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現(xiàn)代科學理論和高尖端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還不是因為這些關于“原子能量”的“知識”足以增強一個國家的實力甚至改變整個世界、決定人類命運?
3/正是因為老人毅然放棄了那只無用的鞋,才使得新鞋成雙;正是因為老人放棄了那只無用的鞋,人們才對老人的舉動肅然起敬。此時,誰能不承認,放棄其實也是一種美麗。
4/不難看出,張溥雖然很“笨”,但他肯勤學苦練,正是勤學苦練才使他的文思變得逐漸敏捷起來,26歲就寫下了名揚天下的《五人墓碑記》;而仲永雖然天賦出眾,但他后來不思進取,不能做到勤學苦練,因此,長大以后他變得庸庸碌碌,“泯然眾人矣”!由此可見,盡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異不可否認,但后天的勤奮則能彌補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5/富和尚未能到達南海,而窮和尚卻最終到達了,這是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窮和尚不達目的不罷休,朝著自己的目標腳踏實地地去做,一步一個腳印地奔向了目標。而富和尚只有美好的愿望,卻不能付之于實際行動,所以,他最終沒有去成南海??磥怼盀椤迸c“不為”大相徑庭,因此,凡事在于“為”。
6/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顆種子敢于面對挑戰(zhàn)與困境,破土而出,為自己開創(chuàng)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而另一顆種子,卻害怕挫折與磨難,甘心呆在自已的“安樂窩”里,結(jié)果埋葬了自己。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fā),可以看出,困難與挑戰(zhàn)雖往往給人以挫折,卻也可以催人奮進,給人以力量;而安逸與保守雖可以暫時保身,但最終卻使人墮落而遭淘汰。有一句話說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鍛煉人;蜜,可以養(yǎng)人,也可以害人??梢姡荷趹n患,而死于安樂也。
7/當初唐太宗非但不聽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處被照,短處被揭,惱羞成怒而將“鏡子”棄之,砸之,又哪能在認識到自己任性、奢靡的弱點的基礎上加以改正?又哪能成為千古風流人物?又哪能營造“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8/在面對挫折時,這位青年并不畏縮,而是微笑地迎接這一切,清醒地審視挫折,那么,他應該能在反思中考慮到公司的問題,從而增強了自信;或是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與不足,然后想方設法在今后去修正與彌補。
這樣,在努力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自己,而且鍛煉出更頑強的意志,鑄就了更堅利的精神之劍,更有助于在今后的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最終摘取成功的桂冠。當然,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用人公司肯定會首先錄用他這樣的人。
9/非但沒有換回秦國的城池,連“天下所共寶”的和氏璧也被奪走,辱沒了趙國威名,那么,趙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殺了藺相如一人了事,連繆賢也性命難保了。但繆賢不管這些,識才敢薦,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毅然把藺相如推薦到趙王面前,若非出于對國事的責任感,是難以做到的。
10/所以說,知羞恥不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成就事業(yè)的起步。
11/在沒有恒心的心田上,長滿的是失敗的荒草;而在成功者面前,到處盛開著恒心與毅力的鮮花。
12/誠然,并不是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是很好的有意義的事物,但至少我們在心態(tài)上應該包容它,不帶任何偏見地去了解它、認識它,進而再以人類聰明的頭腦去判斷它的好與壞。而不是一開始就在腦海中給它判了死刑,然后再用一雙藏在有色眼鏡后面的眼睛去挑剔它,否決它。
13/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寶劍。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把劍,只要鋒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樣有名。這啟示我們,一個對人民、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揚四海,我們提倡學習名人成功的經(jīng)驗和奮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頭頂那一輪虛幻的光環(huán)。
14/世事難料,誰都不能跑到自己的前面去看看自己的將來,未卜先知是純粹的謬論,所以有必要為自己留下退路,防患于未然。
15/小小蟻穴能毀掉千里之堤,其原因就在于倘若人們不注意,蟻穴就會從一個變成許多個,小洞也會變成大洞……久而久之,蟻穴成千上萬,千里之堤也就難保了。對醫(yī)家來講,這樣的道理也尤為常見:一個人患了點小病,倘若諱疾忌醫(yī),任其發(fā)展下去,小病也會變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而一命嗚呼。
同樣的道理,人的發(fā)展也是如此。一開始做了點錯事,未必會怎么樣,但是,任其發(fā)展下去,很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犯點小錯不在乎,一旦鋃鐺入獄也就悔之晚矣。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