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是明代吳承恩創(chuàng)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該小說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出世跟隨菩提祖師學藝及大鬧天宮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圣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玄奘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經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出明代百姓的社會生活狀況。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小乘教法究竟能不能超度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這部書,都是圍繞取經這條主線來寫的,唐太宗之所以安排唐僧去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經,是因為觀音菩薩告訴他,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
唐太宗游地府,碰到了枉死鬼攔路,雖然借陰間錢鈔暫時擺脫困擾,但人終有一死,遲早還會魂歸地府,這些枉死鬼轉不了世、投不了胎,遲早還會遇到。崔判官建議他做個水陸大會超度枉死鬼!
教他到陽間做一個水陸大會,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本來已經選好了僧人,也開啟了水陸大會,但是觀音菩薩降臨告訴他這小乘教法根本無法超度。
小乘教法真的像觀音菩薩說的這樣嗎?其實并非如此!至少在《西游記》中并不是這樣。
唐僧在未出國界之前,遇到了一個叫做劉伯欽的獵戶,這個人射死猛虎,救了唐僧的性命,還安排唐僧到家中住宿。而這一天呢正好趕上劉伯欽父親的周年,劉伯欽的母親請?zhí)粕钅罱?,超度超度。作為救命和留宿的答謝,唐僧也同意了,第二天便念經超度,先后念了《金剛經》、《觀音經》、《法華經》、《彌陀經》《孔雀經》。念完之后,當天就有了效果。
我在陰司里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yè),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托生去了。
這段是劉伯欽的父親托夢說的話,也就是說唐僧念經超度管用了,小乘教法其實是能超度的。既然能超度,觀音菩薩為何要貶低小乘教法呢?觀四象整理了相關資料,總結了兩點原因!
一、版本進化
唐僧到達雷音寺之后,共取走了一藏真經,(他并沒全部取走,每部只取了幾卷)剩下的兩藏屬于VIP,想看想取走,得付費!
取走的這一藏真經是從三十五部真經中各選了幾卷,其中有兩部和唐僧所誦念經文同名:
一部是《金剛經》,一部是《法華經》他們在雷音寺各取走了一百卷。還有一部《大孔雀經》,二百二十卷;(因為不太懂得佛法,不知道唐僧所念得《孔雀經》和大雷音寺取走的《大孔雀經》是不是相同或者類似,請知道的讀者請賜教一下哈!)
如果取走的經文和唐僧之前念過的經文完全一樣,那唐僧根本沒必要取走,既然沒退貨,說明這兩部應該是不太一樣。不過呢既然重名必有關聯。很可能是大乘在小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大乘是對小乘的一個補充和再創(chuàng)新。
小乘教法能度人,但僅限于造孽小的,比如劉伯欽的父親,他不能轉世無非是身為獵人,殺生太多。小乘的經文能消這些孽。
但是消除怨氣重的就困難了,比如這些枉死的,李世民在陰間碰到的都是誰呢?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
這種怨恨,這種孽,小乘就很難消除的,當然大乘教法也未必能消,但是大乘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功能。叫做“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也就是說能解就解,解不了的能消,什么是消,消就是消滅、消除的意思。
這就厲害多了,完全能解決唐太宗李世民的訴求!對李世民來說,誰能解決自己死后的安全問題,誰就是有用。
二、傳經的需要
觀音菩薩這么說完全是拓展市場的需要,只有人們有需求才有市場,傳經才能活起來。
如來佛祖說: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yǎng)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事實上兩地情況和如來佛祖說的完全不一樣,南贍部洲也就是大唐國境幾乎沒有妖怪,唯一出現的妖怪寅將軍、熊山君和特出仕也都是邊境地區(qū),也不怎么敢明目張膽出來吃人。而西牛賀洲幾乎處處有妖怪,就連朝堂之上都有妖怪作惡。有妖怪必然有吃人的情況發(fā)生,甚至有整國的國民被吃掉!根本談不上什么不貪不殺。就連天竺國境金平府慈云寺的和尚都想來世托生到大唐:
那和尚合掌道:“我這里向善的人,看經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托生。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從民間傳教會非常的難,很難打開南贍部洲的市場,只有讓統治者支持并自上而下傳播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
讓統治者接受,與其傳教不如恐嚇,果然這一嚇,李世民立馬叫停了小乘教性質的水陸大會,先取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