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備急方》,古代中醫(yī)方劑著作。是中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中醫(yī)治療學專著。8卷,70篇。原名《肘后救卒方》,簡稱《肘后方》。系作者將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錄其中可供急救醫(yī)療、實用有效的單驗方及簡要灸法匯編而成。經(jīng)梁代陶弘景增補錄方101首,改名《補闕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經(jīng)金代楊用道摘取《證類本草》中的單方作為附方,名《附廣肘后方》,即現(xiàn)存《肘后備急方》,簡稱《肘后方》。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卷一·第二 救卒死尸蹶方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尸蹶之病,卒死而脈猶動,聽其耳中,循循如嘯聲,而股間暖是也,耳中雖然嘯聲而脈動者,故當以尸蹶,救之方。
以管吹其左耳中極三度,復(fù)吹右耳三度,活。
又方:搗干菖蒲,以一棗核大,著其舌下。
又方:灸鼻人中,七壯,又灸陰囊下。去下部一寸,百壯。若婦人,灸兩乳中間。又云爪刺人中良久,又針人中至齒,立起。
此亦全是魏大夫傳中扁鵲法,即趙太子之患。又張仲景云,尸一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然而死也。
以菖蒲屑納鼻兩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著舌下。又云扁鵲法。治楚王效。
又方:剔左角發(fā),方二寸,燒末,以酒灌,令入喉,立起也。
又方:以繩圍其臂腕,男左女右,繩從大椎上度,下行脊上,灸繩頭五十壯,活。此是扁鵲秘法。
又方:熨其兩脅下,取灶中墨如彈丸,漿水和飲之,須臾,三四,以管吹耳中,令三四人更互吹之。又小管吹鼻孔,梁上塵如豆,著中吹之,令入,瘥。
又方:白馬尾二七莖,白馬前腳目二枚,合燒之,以苦酒丸如小豆。開口吞二丸,須臾,服一丸。
又方:針百會,當鼻中,入發(fā)際五寸,針入三分,補之。針足大指甲下肉側(cè)去甲三分,又針足中指甲上,各三分,大指之內(nèi),去端韭葉,又針手少陰、銳骨之端各一分。
又方:灸膻中穴二十八壯。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