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明代杰出醫(y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y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y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jié)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jié)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jīng)過實踐和鉆研,歷時數(shù)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并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鉤吻
【釋名】
又叫野葛、毒根、胡蔓草、斷腸草、黃藤、火把花。
【集解】
[時珍說]鉤吻的葉圓而且光滑。春夏的嫩苗毒性特別大,秋冬枯死后稍有減弱。五六月開花似櫸柳花,幾十朵一起成穗狀。長在嶺南的花為黃色,長在滇南的花為紅色。以前天姥曾對黃帝說“黃精益壽,鉤吻殺人”,就是指的這種植物。
【氣味】
辛,溫,大毒。
【主治】
金瘡乳滯,中惡風,咳逆上氣,水腫,殺蠱毒。破腫積,除腳膝痹痛,四肢痙攣,惡瘡疥蟲,殺鳥獸。搗汁入膏,不入湯飲。主喉痹咽塞。
【發(fā)明】
[時珍說]李石《續(xù)博物志》記載,胡蔓草出產(chǎn)于兩廣,廣人有被負債逼急時,常常吃此草而死以欺騙別人。用急水吞立即就會死亡,慢水吞,死得慢些。有的人抓毒蛇來殺死,用鉤吻覆蓋,澆水長出菌,制成毒藥害人。葛洪《肘后方》載,凡是中了野葛毒者,口不能張開,拿打通的大竹筒,用頭支撐其兩肋和臍中,灌冷水入筒中,換幾次水,一會兒口就會張開,以便喂下藥物解救他。只有多飲甘草汁、人屎汁,殺白鴨或白鵝,取其瀝血入口中;或用羊血灌入口中才可解毒。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