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沆瀣一氣"出自何處?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沆瀣一氣”這個成語,是一個使用了生僻字的成語,而且盡管會讀,卻也不一定會寫,會寫也不一定知道意義,知道意義也不一定知道這個成語是什么來歷。那么,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沆瀣一氣這個成語,究竟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會是臭味相投的意思呢?沆瀣這兩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
1.沆瀣一氣的解釋
沆瀣一氣,漢語成語,拼音是hàng xiè yī qì ,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jié)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jié)在一起。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
成語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wù)叻Q‘座主門生;沆瀣一氣?!?/p>
成語辨析
近義詞
狼狽為奸、一丘之貉、蛇鼠一窩、串通一氣
反義詞
一盤散沙、貌合神離、勾心斗角
2.典故
唐代盛行科舉制度,當(dāng)時的讀書人都爭著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就能做官。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 875 年) , 在京城長安舉行一次規(guī)模很大的考試, 許多讀書人紛紛來到長安應(yīng)考??忌杏袀€人名叫崔瀣,頗有才學(xué)。
主考官崔沆連日批閱考卷,批到崔瀣的卷子,大為贊賞,連聲叫好。發(fā)榜那天,許多人圍榜觀看,有的還高聲地念著名單。突然,有個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連聲道喜,原來崔瀣榜上有名,考中了。 按當(dāng)時規(guī)矩,科舉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崔瀣不免要以門生的身份,鄭重其事地前去拜謁“恩師”崔沆。
真是巧得很,主考官叫崔沆,門生叫崔瀣,這“沆瀣”二字,本意是指夜間的水氣、霧露, 如今剛好在兩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塊,實(shí)在難得。一時,許多人聚在崔府門前,看個熱鬧。人們指指點(diǎn)點(diǎn),津津樂道,于是,愛湊趣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币馑际?,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本來這是一句玩笑話,并不含貶義,崔沆、崔瀣也不存在營私舞弊的情況,不過后來有人聽說崔瀣中舉后很快就得到很好的官職,遭到他人質(zhì)疑,于是便把“沆瀣一氣”的說法暗指他們倆有私人關(guān)系。漸漸地,"沆瀣一氣“從一句玩笑話變成了一個含貶義詞的成語。
3.崔沆人物生平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崔沆的從妹夫殷裕告發(fā)郭淑妃之弟內(nèi)作坊使郭敬述的荒淫隱私,懿宗怒,杖殺殷裕,崔沆被貶循州(惠州)司馬,不懂惠州方言,“時循人稀可與言者”,唯與鄭隱友好。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被召還。時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改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
乾符二年(875年),任主考官,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被譏為“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中和元年(881年),黃巢軍進(jìn)入長安,張直方冒險收留崔沆、豆盧瑑等人。事泄,黃巢怒誅直方三族。崔沆等人皆為黃巢所殺。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