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yuǎn)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恕秴问洗呵铩ら_春論》開春賞析,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原文】
開春始雷①,則蟄蟲動矣②。時雨降,則草木育矣③。飲食居處適,則九竅百節(jié)千脈皆通利矣④。王者厚其德,積眾善,而鳳皇圣人皆來至矣。共伯和修其行⑤,好賢仁,而海內(nèi)皆以來為稽矣⑥。周厲之難⑦,天子曠⑧絕,而天下皆來請矣⑨。以此言物之相應(yīng)也,故曰行也成也⑩。善說者亦然。言盡理而得失利害定矣,豈為一人言哉!
【注釋】
①開春:當(dāng)指夏歷二月?!吨俅骸罚骸叭找狗郑啄税l(fā)生,始電,蟄蟲咸動蘇?!雹趧樱褐柑K醒。③育:生。④九竅:九孔,指耳、目、鼻、口及大小便處。⑤共(ɡōnɡ)伯和:西周諸侯。公元前841—前828年,共伯和代周天子行政,史稱“共和時期”。⑥稽:停留,這里有歸附的意思。
⑦周厲之難(nàn):指周厲王末年的國內(nèi)動亂。周厲,指周厲王,西周第十代國君,名胡,由于暴虐無道,被國人驅(qū)逐,逃亡在外十四年而死。⑧曠:廢缺。⑨請:請謁,指把共伯和作為天子來朝見。⑩成:成就,這里有結(jié)果的意思。
【譯文】
開春剛剛響起雷聲,蟄伏的動物就蘇醒了。應(yīng)時之雨降落下來,草木就滋生了。飲食居處適度,身體各種器官和骨節(jié)經(jīng)脈就都通暢了。治理天下的人增加自己的美德,積累各種善行,鳳凰和圣人就都到他身邊來了。共伯和修養(yǎng)他的品行,喜好賢士仁人,海內(nèi)就都因此來歸附了。
厲王之亂,王位廢缺,天下諸侯就都來朝見共伯和了。這些事情說明事物是互相應(yīng)和的,所以任何行為都有其相應(yīng)的結(jié)果。善于說服別人的人也是這樣。把道理說透,事情最終的得失利害就確定了,他們的議論哪里是為了某一個人隨意而發(fā)呢!
【原文】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①。天大雨雪,至于牛目。群臣多諫于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②,官費(fèi)又恐不給③,請弛④期更日。”太子曰:“為人子者,以民勞與官費(fèi)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義也。子勿復(fù)言?!比撼冀阅抑G,而以告犀首⑤。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是其唯惠公乎⑥!請告惠公?!被莨唬骸爸Z?!瘪{而見太子曰:“葬有日矣?”
太子曰:“然?!被莨唬骸拔敉跫練v⑦葬于渦山之尾,水嚙其墓⑧,見棺之前和⑨。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水見之。’于是出⑩而為之張朝,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義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難以行。太子為及日之故,得無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易日。
先王必欲少留而撫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雨雪甚。因弛期而更為日,此文王之義也。若此而不為,意者羞法文王也?”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擇葬日?!被葑硬煌叫姓f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君而因有說文王之義。說文王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
【注釋】
①有日:不久就會到來,臨近。②疾之:對此感到困苦。③給(jǐ):充足。④弛:延緩。⑤犀首:即公孫衍,戰(zhàn)國時魏人,縱橫家,曾在魏、秦等國為相。⑥惠公:指惠施,“公”是對人的尊稱。⑦王季歷:周文王之父,名季歷,武王滅商后追尊為“王季”。
⑧水:滲于地下而形成的水流。嚙(niè):咬,這里指浸漬。⑨見(xiàn):顯現(xiàn),露出。⑩出:使動用法,指把季歷的棺材挖出來。亟(jí):急。黔首:百姓。意者:表示推測和估計(jì),想來。有:通“又”。說(yuè):喜歡。
【譯文】
魏惠王死了,安葬的日期已經(jīng)臨近。正遇上下大雪,深得幾乎埋住牛的眼睛。臣子們有很多人勸諫太子,說:“雪下得這樣大還要舉行葬禮,百姓們一定感到非常困苦,國家的費(fèi)用也恐怕不夠。請您把日期推遲,改日安葬?!碧诱f:“做子女的,如果因?yàn)榘傩談诳嗪蛧屹M(fèi)用不足的緣故就不舉行先王的葬禮,這是不義的。你們不要再說了?!背甲觽兌疾桓以賱裰G,就把達(dá)件事告訴了犀首。
犀首說:“我也沒有辦法去勸說,能做這件事的恐怕只有惠公吧,請讓我告訴惠公?!被莨犃苏f:“好吧。”就坐著車來見太子,說:“安葬的日期臨近了嗎?”太子說:“是的。”惠公說:“從前王季歷葬在渦山腳下,滲漏下來的水流浸坍了他的墳?zāi)?,露出了棺木的前臉?/p>
周文王說:‘啊,先王一定是想看一看臣下和百姓吧,所以才讓漏水把棺木露出來。’于是就把棺木挖出,給它設(shè)置帷幕,舉行朝會,百姓都來謁見,三天以后才改葬。這是文王的直呀!現(xiàn)在安葬的日期已經(jīng)臨近,但雪大得幾乎埋住牛的眼睛,路難以行走,太子您為了趕上既定日期的緣故堅(jiān)持要安葬,恐怕有想快點(diǎn)安葬了事之嫌吧?希望您改個日子。先王一定是想稍作停留以便安撫國家和百姓,所以才使雪下得這樣大。
據(jù)此推遲葬期另擇日子,這樣做正是文王的義啊!像目前這種情況還不改日安葬,想來是把效法文王當(dāng)做羞恥了?”太子說:“您說得太好了,我謹(jǐn)奉命緩期,另選安葬的日子?!被葑硬粌H使自己的主張得以實(shí)行,又使魏太子由不葬先王進(jìn)而喜好文王之義。喜好文王之義,并以此顯示于天下,哪里是小功勞呢!
【原文】
韓氏城新城①,期②十五日而成。段喬③為司空,有一縣后二日,段喬執(zhí)④其吏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⑤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⑥之先生?!狈馊俗痈咴唬骸爸Z?!蹦艘姸螁?。自扶⑦而上城。封人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賞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無有罪戮者,未嘗有也?!狈馊俗痈叱?,段喬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縛也而出之。
故曰封人子高為之言也,而匿己之為而為也;段喬聽而行之也,匿己之行而行也。說之行若此其精也,封人子高可謂善說矣。叔向之弟羊舌虎善欒盈⑧。欒盈有罪于晉,晉誅羊舌虎,叔向?yàn)橹鴸Q⑨。祈奚曰:“吾聞小人得位,不爭⑩不祥;君子在憂,不救不祥?!蹦送姺缎佣f也,曰:“聞善為國者,賞不過而刑不慢。賞過則懼及淫人,刑慢則懼及君子。
與其不幸而過,寧過而賞淫人,毋過而刑君子。故堯之刑也殛鮌,于虞而用禹;周之刑也戮管、蔡,而相周公:不慢刑也。”宣子乃命吏出叔向。救人之患者,行???,不避煩辱,猶不能免;今祈奚論先王之德,而叔向得免焉。學(xué)豈可以已哉!類多若此。
【注釋】
①城新城:修筑新城的城墻。第一個“城”字用如動詞,修筑城墻。新城,地名,即陽翟(dí),故址在今河南禹縣。高誘注:“韓氏本都弘農(nóng)宜陽,其后都潁川陽翟。”因?yàn)殛柕允琼n國的新都,所以稱“新城”。②期:約定,規(guī)定。③段喬:戰(zhàn)國時韓國大臣。④執(zhí):逮捕。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⑥委:托付。⑦扶:攀緣。⑧叔向:春秋晉大夫,姓羊舌,名肸,字叔向,以賢能著稱。羊舌虎:叔向異母弟,晉大夫。欒盈:晉大夫。
⑨朡(zōnɡ):系縛。⑩爭(zhènɡ):諫諍。范宣子:即范匄(ɡài),又名士匄,晉平公時為正卿,主持晉國軍政,謚宣子。慢:懈怠,輕忽。淫:邪僻。與其:如其,如果。不幸:指由于偶然的因素?zé)o法避免災(zāi)禍或過錯。鮌(ɡǔn):人名,大禹之父,為人剛愎兇頑,為堯時“四兇”之一,受命治水,九年不成,被誅于羽山。虞:指舜。舜為有虞氏,所以稱虞舜,又簡稱為虞。類:事類。
【譯文】
韓國修筑新城的城墻,規(guī)定十五天完成。段喬做司空,主管這件事,有一個縣拖延了兩天,段喬就逮捕了這個縣的主管官員,把他囚禁起來。這個官員的兒子跑來告訴封人子高,說:“只有先生您才能把我父親從死罪中拯救出來,我想把這件事托付給先生?!狈馊俗痈哒f:“好吧?!本腿グ菀姸螁?。子高自己攀登上城墻,向左右張望說:“這城墻修得真漂呀!真算得上一件大功了,您一定能得到重賞了。
從古到今,功勞這樣大又能不處罰殺戮一個人,這種人還沒有過?!狈馊俗痈唠x開以后,段喬就派人在夜里解開被囚禁的官員的繩索,釋放了他。所以可以說,封人子高說服別人,說了又不讓人看出是在說服他,段喬聽從別人的意見并加以實(shí)行,做了又不讓人看出是自己做的。說服別人的做法如此精妙,封人子高可算是善于說服別人了。叔向的弟弟羊舌虎與欒盈友善,欒盈在晉國犯了罪,晉國殺了羊舌虎,叔向?yàn)榇藳]入官府為奴,戴上了刑具。
祈奚說:“我聽說當(dāng)小人得到官位時,不諫爭是不善,當(dāng)君子處于憂患時,不援救是不善。”于是就去拜見范宣子,勸他說:“我聽說善于治國的人,行賞不過度,施刑不輕忽。行賞過度,恐怕會賞到奸人,施刑輕忽,恐怕會處罰到君子。如果不得已做得過分了,那么寧可行賞過度賞賜了奸人,也不要施刑過度處罰了君子。
所以堯施刑罰殺死了鯀,而在舜的時候卻仍起用了鯀的兒子禹,周施刑罰誅殺了管叔、蔡叔,而仍任用他們的弟兄周公。這都是施刑不輕忽啊!”于是范宣子命令官吏把叔向放了出來。解救別人危難的人,冒著危險和困苦,不怕麻煩和屈辱,有時仍然不能使人免于患難,如今祈奚論說先王的德政,叔向卻因而得以免遭危難。由此看來,學(xué)習(xí)怎么能廢止呢!很多事情都像這種情形一樣。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