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賢第一等學問;
盡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賢第一等工夫。
【譯文】:把仁心存在自己心中是先賢的最高學問,行為中盡自己的本分是圣賢的最高功夫。
萬里澄澈,則一心愈精而愈謹;
一心凝聚,則萬里愈通而愈流。
【譯文】:事理明白則心愈能清楚而專一,心能專一則事理愈能通達流暢。
宇宙內(nèi)事,乃已分內(nèi)事;
已分內(nèi)事,乃宇宙內(nèi)事。
【譯文】:將宇宙萬物的事視為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也就是宇宙萬物的事。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圣賢克己工夫;
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
【譯文】:觀察天地萬物自然的景象,學習圣賢克己養(yǎng)性的工夫。行動上就是身體力行,奮斗不止,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存誠自然。
以圣賢之道教人易,以圣賢之道治己難。
以圣賢之道出口易,以圣賢之道躬行難。
以圣賢之道奮始易,以圣賢之道克終難。
圣賢學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
后世學問是兩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譯文】:以圣賢的道理教導別人很容易,自己實踐卻是不容易的事。以圣賢的道理開始奮斗很容易,但堅持到底卻很難。圣賢的道理與實踐相結(jié)合,行仁政必本于德性。后代則相反,學問與實踐不能統(tǒng)一,不修持自己的德性,而只管治理別人。
接人要和中有介,
處事要精中有果,
認理要正中有通。
【譯文】: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則,待事要明確果斷,待理要正直而通達。
古文學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
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以悅?cè)恕?/p>
【譯文】:古時的學者,得一嘉言便身體力行;現(xiàn)在的學者得一嘉言則希望取悅別人。
心不欲雜,雜則神蕩而不收。
心不欲勞,勞則神疲而不入。
【譯文】:心境不能雜亂,雜亂則精神恍惚而不能專心,心不能勞累,心勞累則精神疲倦,就沒有收獲。
心慎雜欲,則有余靈。目慎雜觀,則有余明。
【譯文】:內(nèi)心摒除雜念則自然清明。眼睛不看雜亂景物則自然清澈。
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
把志氣奮發(fā)得起,何事不可做!
【譯文】:使意念沉穩(wěn),任何事理都能通達。有志發(fā)憤圖強。任何難事都能成功。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