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出生,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有“野合”之說,后世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是認為“野合”是指在野外交配,按此說法,孔子為私生子。但歷來儒家都避諱此說,認為有失“圣人”體面,故又主張“野合”是指粗野不合禮儀。
司馬貞《史記索隱》云:“此云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儀?!卑?,司馬遷做《史記》時,孔子地位雖有很大提高,但遠沒有到迷信的程度,加之司馬遷信奉黃老,又具獨立精神,故對孔子種種不“爾雅”之事,如“子見南子”、“惶惶如喪家犬”等都能照實記錄,因此,司馬遷“野合”的說法可能寓有隱諷之意。
有人認為《史記》中說孔子“野合”而生并非指的是“私生子”,據(jù)推斷孔子的父親叔梁紇與母親顏徵在結(jié)婚時已年過六十四歲,婚姻過此者,皆為野合。由此可知,《史記》上的‘野合’,是指‘老夫少妻’而生子,有些不合當時的禮儀?!?/P>
孔子畫像
關(guān)于孔子父親“野合”一事,也有人認為,絕對并非《史記索隱》、《史記正義》所解釋的梁叔紇年過六十四歲娶妾,在未舉行“正式婚禮”的情況下,“野合”生子,當然是“私生子”了。
關(guān)于孔子的出生有這樣一種說法。叔梁紇正妻施氏,生九女而無子,妾生長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為嗣,于是叔梁紇求于顏氏。顏氏有三女,且欲與叔梁紇為婚,但又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個女兒的意見。兩長女皆不愿,唯小女顏征在愿嫁叔梁紇。
顏征在時年十八,而叔梁紇已經(jīng)七十二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于《周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懷孕,故謂之“野合”。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生,孔子生而頭上圩頂,而又因其母曾禱于尼山,故名“丘”。
至于孔子是否是私生子,我們不得而知,孔子即使真是私生子,于其偉大也無損一絲一毫,故不必在文字上做文章。他的圣人形象在我們的心中是不可磨滅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