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自由不被束縛的孫悟空為什么會心甘情愿地跟著唐僧西天取經(jīng)呢?這其實都是被一個物件給逼得,就是觀音菩薩的緊箍咒。觀音菩薩設計讓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從此孫悟空為了去掉頭上那個緊箍而四處奔波。其實隨著時間的流逝,孫悟空在取經(jīng)的路上也漸漸參悟了緊箍咒的破解之法,可為什么孫悟空一直沒有用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西游記》中的設定是,不管孫悟空法力如何之強,力氣如何之大,他都動不了他頭上那個緊箍半分。而世上能解開孫悟空頭上緊箍的只有三人,他們分別是唐僧、觀音菩薩、如來佛祖。因為這三個人都是需要孫悟空去西天取經(jīng)的,所以這三個人是不會幫孫悟空解開緊箍的。西天取經(jīng)小分隊到達靈山,面見如來佛祖。接受封賞的時候,孫悟空讓唐僧給自己解開頭上的緊箍。可唐僧一不做二不休,只叫孫悟空往自己的額頭摸一摸。不摸不知道,一摸嚇一跳,原來自己頭上的緊箍已經(jīng)沒有了。為什么唐僧和如來佛祖什么都沒做,緊箍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呢?
原來這緊箍的作用不單單是束縛,還有另一重作用,那就是化解、修心。其實孫悟空在取經(jīng)路上也測試過這緊箍,當自己暴戾、心緒不定的時候,緊箍就會緊一點;當自己有一顆仁愛之心、幫助別人的時候,緊箍就會松一點。孫悟空知道這個竅門之后,就開始偷偷地給自己解緊箍。當緊箍快要解開的時候,西天取經(jīng)之路已經(jīng)走了四分之三,還差一點就成功了。
孫悟空進行了一番思想掙扎,到底是解開緊箍,和唐僧一拍兩散,回到花果山水簾洞做自己的山大王,還是堅持到底走完這條取經(jīng)之路?;ü街x,雖然逍遙自在,卻只能局限于那一個小地方。而取經(jīng)成功之后,自己最少也能當一個佛陀,受三界景仰,玉帝老兒就不敢和自己算大鬧天宮的那筆舊賬。
兩相對比之下,顯然后者所獲得的好處更多。于是孫悟空就這樣放棄了解緊箍,雖然緊箍能摘下來,但孫悟空還是把它戴在自己的頭上。緊箍出自靈山,一接近靈山就自己飛走了。而孫悟空早就習慣了沒有壓迫力的緊箍,所以緊箍飛走了,他也沒有感覺。這才有后面孫悟空求唐僧摘走緊箍咒的烏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