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歷史上擁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偉大人物,當然在古代的龐大的宦官隊伍中的也有這樣的人物。而一提到宦官,人們就會想到秦國指鹿為馬的趙高,東漢狠毒貪婪的張讓,甚至想到明朝陷害忠臣的魏忠賢。他們心理陰暗,靈魂扭曲,專橫跋扈,大肆屠殺,在把朝廷搞的烏煙瘴氣的同時,也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其實,中國歷史上也有不少宦官,不但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他們的身上也體現(xiàn)出不朽的人格魅力。毋庸置疑,他們也是中國古代偉人行列中的一員。
歷史上第一個可以名垂青史的宦官便是西漢的司馬遷。其實司馬遷本來并非宦官,只是漢武帝把他變成了宦官。司馬遷原來擔任太史令之職,因得罪漢武帝而受了宮刑之后,便擔任中書令一職。中書令在漢武帝時期都是由宦官來擔任的,只是他這個宦官不在皇宮中當差罷了。司馬遷之所以偉大,可以名垂青史,除了他編纂的《史記》對中國歷代文學、史學發(fā)展的積極影響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在遭受宮刑的極大恥辱后,沒有萎靡不振、自暴自棄,相反,他能在世俗的輕蔑嘲諷之中,在巨大的精神折磨之下,越挫越勇,發(fā)憤著書。他這種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求真務實、嚴密謹慎、一絲不茍的作風,激勵和鞭策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東漢的蔡倫是繼司馬遷之后,又一位名垂青史的宦官。他改進的造紙術(shù),克服了西漢造紙技術(shù)差、成本高、價格貴的諸多弊端,用樹皮、破漁網(wǎng)、破布、麻頭等廉價物品為原料,變廢為寶,制造出更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使紙本書籍成為傳播文化的最有力工具,使中國的文化得到了迅速發(fā)展。他這種刻苦鉆研、勇于革新的精神,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謀求發(fā)展的思路,很值得后人學習和借鑒。
鄭和是明朝的宦官,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自古以來,險莫過于渡洋過海!在短短的二十八年的時間里,能夠在變幻莫測的風浪中,先后七次率領(lǐng)船隊揚帆遠航,鄭和不但具有過人的膽識和全面的才干,同時還具備吃苦耐勞的品德和勇敢無畏的氣魄。鄭和七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文化、物品、醫(yī)藥等多方面的交流,開辟了亞非的海上洲際航線,使當時中國的政治影響力輻射到整個印度洋地區(qū)。他這種精忠報國、視死如歸、開拓進取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人繼承和弘揚。
司馬遷,蔡倫,鄭和,他們都是中國古代宦官隊伍中的佼佼者。他們在為人類社會立下了豐功偉績的同時,也展示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和大無畏的執(zhí)著精神。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