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頒布了兩條人事命令:任命南正重氏主管神事,任命火正黎氏主管民事,將民事和神事分開,壟斷了和神溝通的途徑,獲得了祭天的權(quán)力。那么,被他委以重任的重、黎兩人又有著怎么樣的來頭呢?
想知道重氏的來頭,我們必須先弄明白一個東西,就是建木。在遠古時代,人類都是住在高原上的,在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歲月后,才慢慢的遷到平原上的,那些高山高原生活的回憶,早已經(jīng)融入了各個部族的歷史記憶之中,所以先民們對高山的崇拜是與生俱來的,每一個部族都有著自己的祭天神山,比如東夷部族的長留山和黃帝部族的昆侖山。
黃帝在成為了華夏部族的首領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尊崇自己部族的祭天神山,昆侖山?!渡胶=?jīng)》中對這座神山進行了十分詳細的記載,大意就是這座山方圓八百里,高一萬仞,是天下的中心,天下五大水系都發(fā)源于此,山上應有盡有,連天上最牛的神仙們都住在這里……
黃帝氏族把自己的祭天神山捧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才能讓其他的氏族信服呢,各個部族都有自己的祭天神山,憑什么你們家的就這么牛呢?黃帝憑的是什么呢,有人說了,自然是實力啊。我武力值高,所以我嗓門就大,你不服,我就打到你服好了。
但是呢,自古以來,我們都講究個“師出有名”,所以黃帝部族也為自家的這座山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黃帝時代,大家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認知:大家都是伏羲的后人,所以,從那時開始,黃帝部族中就開始流傳了這樣的一個傳說——
當年伏羲和女媧決定結(jié)為夫婦,請示神明的時候,他們登上的就是黃帝部族的神山,昆侖山。他們就在山頂上對著諸神請愿,如果同意他們結(jié)合,就讓天上的云合攏在一起,神明們準了他們的請求??墒?,在山頂上對著諸神請愿,畢竟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為了能和神明更加方便的溝通,伏羲想到了一個方法,他從太陽照在大樹上留下的影子中受到了啟發(fā),發(fā)明了一種用來測量日影的工具,也就是建木。當然,伏羲不可能通過豎一根木頭就能解決溝通問題,他是通過建木的經(jīng)驗,一木星作為主觀測星,觀察到木星的運行,創(chuàng)造了一種歷法。
成功者的經(jīng)驗往往會被模仿,后來,各個氏族部落都學會了用建木來同神靈溝通的方法,建木也就逐漸的變成了和神明溝通的神物,而這種工作,也交給了專門的人,也就是巫師。
介紹完了建木,我們再回來說重氏,先看這個字的寫法,上“東”下“土”?!皷|”的本意是“日頭正好照在木頭上”,所以,擁有“重”這個姓氏的部族,就是在大地上專門樹立木柱,測量日影的人。再說之前的伏羲的部族定都在在“陳”,陳的一邊也是“東”,所以“重”氏應該是帶伏羲部族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主管祭天了。據(jù)《左傳》記載:“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由此可見,重氏和少昊氏還應該是世代通婚的關(guān)系。
那么,南正又是什么官職呢?南正,主司太陽歷的大巫師。因為地球極軸傾斜,在北半球上觀測太陽之運動,必定位于南,故稱南正。加上少昊氏本身太陽圖騰的崇拜,是以南正的地位之尊崇,不言而喻。
那么火正黎呢?
相信大家都聽過“七月流火”這個詞語,這里的“火”是一顆星——“大火”。它屬心宿的第二號星,簡稱“星宿二”。早在上古時代,先民們就開始觀測這顆星星。
每個春分前的黃昏,“大火”都會在東方升起,叫做“昏見”,在這一天,人們會在火正的帶領下放火燒荒,隆重祭祀,宣告新的一年春耕時刻的到來。
進入季秋時節(jié),這顆“大火”在黃昏時在西方落下,叫做“昏狀”大家就在火正的帶領下,把火種收起來,再一次祭祀,答謝上天賜予的糧食,
至此,大地春回為一年的開始,秋實累累則宣告一年的結(jié)束。
“大火”也就成為農(nóng)事中極為重要的一顆星星,而火正,就是觀測這顆星星的官員。根據(jù)對它的觀測,先民們總結(jié)出了一套“火歷”,而發(fā)明這套“火歷”的人,就是祝融氏。
在顓頊的部族中,黎氏正是祝融氏的一個支裔,便被顓頊委以火正的重任。南正重氏和火正黎氏,一個靠天吃飯,一個靠地吃飯,也就成為了顓頊的肱骨之臣。為了保證親密關(guān)系,黎氏和重氏,都同顓頊氏通婚,同時他們也互相通婚,于是,便又誕生了一個全新的氏族,重黎氏,這個氏族會在之后的文章中提到。
對于顓頊來說,這兩道人事命令其實很不簡單,他這道命令主要針對的,就是當時在南方打的不可開交的兩個部族,共工氏和祝融氏,在天下各個氏族中,最合適成為南正的人其實是共工部族,因為他們世代守護著不周山上的天柱,和重氏相比,要高出很多,最合適成為火正的人則是祝融氏,黎氏也只是他們的一個分支罷了。
當時,共工氏和祝融氏已經(jīng)十分強大,他們正逐漸脫離了顓頊的掌控,顓頊這么做,其實是一個信號,意味著,他已經(jīng)準備好迎戰(zhàn)南方的挑戰(zhàn)者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